榜单搜索

一姓

“一”作为姓氏,读音依然是(yī),在古代,“弌”就是“一”的古体汉字,因此,后有弌氏、乙氏族人干脆简笔为一氏,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迁徙分布。一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今山东省的德州市,江苏省的昆山市玉山镇,河南省的南阳市,安徽省的淮南市,山西省的晋城市沁水县等地区,均有一氏族人分布。
目录
一姓介绍

一[弌、壹,读音作yī(ㄧ)]。据史籍《魏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有乙弗氏。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乙弗氏,多改为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汉字谐音改为一氏、乙氏。一姓全国人数1424人,主要分布山西、四川、安徽,起源商王朝的缔造者汤,字“天乙”,后代将“乙”改为“一”作姓。

历史发展

姓氏渊源

一(yī)姓源出有:

第一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的汤,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古老的商王朝缔造者子履,号成汤,字天乙,其后代子孙便取其字为姓氏,称乙氏。在成汤的支庶子孙冢,有按齿序排行者,取壹为姓氏,称壹氏,后简文为弌氏、乙氏、一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该支弌氏、乙氏、一氏同宗同源,皆尊奉成汤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乙弗氏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有乙弗氏。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乙弗氏多改为汉姓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汉字谐音改为一氏、乙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匈奴族,出自西域古匈奴奚王,属于帝王赐姓后改姓为氏。据史籍《五代史》记载,在后唐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李亶,公元926~933年在位)曾赐当时库莫奚王的副使格斯齐宜为汉姓“乙”,其后代因而世称乙氏。

在该支乙氏族人冢,后有人因避难而改姓为谐音汉字“一”,后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一那娄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中有个一那娄氏部落(壹那娄氏、乙那娄氏)。在北魏王朝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拓拔·宏)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一那娄氏大多被改为汉姓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谐音汉字改为弌氏、或乙氏。弌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名人辈出。据记载,弌氏家族中最为显赫的人物名叫弌瑰,亦称乙瑰。北魏世宗太武帝拓跋·焘执政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弌瑰出任镇南将军、驸马都尉,赐爵西平公,后又出任侍中、征东将军、定州刺史,进爵为王,后又为西道都将。弌瑰逝世后,得赠太尉公,谥号为“恭”。

在古代,“弌”就是“一”的古体汉字,因此,后有弌氏、乙氏族人干脆简笔为一氏,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迁徙分布

一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未在《百家姓》中,且在第11版《新华字典》中并未标出“一(乙)”作为姓的解释。

在台湾省择没有,以谯郡、东阳、襄阳、平原、河南、黎阳、平阳为郡望。

今山东省的德州市,江苏省的昆山市玉山镇,河南省的南阳市,安徽省的淮南市,山西省的晋城市沁水县等地区,均有一氏族人分布。

文字变更

后代将“乙”改为“一”作姓

得姓始祖

子履(汤天乙、成汤、武汤、成唐)、格斯齐宜、弌瑰(乙瑰)。

传统文化

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东阳郡:即古缙州,后称婺州。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

襄阳郡:东汉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曾以山东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

平阳郡:亦称临汾郡。

堂号

谯国堂:以望立堂,亦称谯郡堂。

东阳堂:以望立堂。

襄阳堂:以望立堂。

平原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黎阳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当代名人

一君豪(公元1928~),原名一夫蔡察,艺名蔡察草堂,别号兰亭;上海人。著名当代书画家、诗人。

一鸣(公元1932~),字苦军,号墨痴;河南南阳人。著名当代书法家。中国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铁流美术书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一丁(公元1935~),山西沁水人。著名当代作家。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地方县政府专家医院、文艺刊物、新闻单位任干事、科员、秘书、副主任、编辑、记者。

一胜民(公元1944~),1944年1月出生,山西榆次人。著名当代教育家。

一姓相关榜单
笔画最少的十个姓氏 中国最简单的姓氏 最少笔画的姓有哪些
笔画最少的姓氏前十个名单如下:一姓、乙姓、丨姓、二姓、卜姓、丁姓、刀姓、力姓、刁姓、乃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于姓氏起源和来历 于姓是谁的后代
据《姓氏考略》记载,周武王姬发的第三个儿子被称为“于公”,其后代以于为姓。如果您想了解于姓氏起源和来历、于姓是谁的后代、于姓在百家姓排第几、于姓人口有多少、于姓名人有哪些、于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纪姓氏起源和来历 纪姓是谁的后代
纪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如果您想了解纪姓氏起源和来历、纪姓是谁的后代、纪姓在百家姓排第几、纪姓人口有多少、纪姓名人有哪些、纪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全姓氏起源和来历 全姓是谁的后代
全姓的起源和来历比较复杂,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全姓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齐国的一个大夫家族,属于以封地盖邑为姓。如果您想了解全姓氏起源和来历、全姓是谁的后代、全姓在百家姓排第几、全姓人口有多少、全姓名人有哪些、全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艾姓氏起源和来历 艾姓是谁的后代
艾姓是炎帝后代,艾姓始祖:少康。如果您想了解艾姓氏起源和来历、艾姓是谁的后代、艾姓在百家姓排第几、艾姓人口有多少、艾姓名人有哪些、艾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和姓氏起源和来历 和姓是谁的后代
根据《中国姓氏大辞典》等资料记载,和姓的人口数量在当今中国排名第171位,大约有26万人。如果您想了解和姓氏起源和来历、和姓是谁的后代、和姓在百家姓排第几、和姓人口有多少、和姓名人有哪些、和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邱姓氏起源和来历 邱姓是谁的后代
全国邱姓总人口约37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约0.3%。如果您想了解邱姓氏起源和来历、邱姓是谁的后代、邱姓在百家姓排第几、邱姓人口有多少、邱姓名人有哪些、邱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赖姓氏起源和来历 赖姓是谁的后代
当代赖姓的人口已达到216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8%。如果您想了解赖姓氏起源和来历、赖姓是谁的后代、赖姓在百家姓排第几、赖姓人口有多少、赖姓名人有哪些、赖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牛姓氏起源和来历 牛姓是谁的后代
牛姓人口约22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18%。如果您想了解牛姓氏起源和来历、牛姓是谁的后代、牛姓在百家姓排第几、牛姓人口有多少、牛姓名人有哪些、牛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盖姓氏起源和来历 盖姓是谁的后代
盖姓在历史上来源众多,其中主要的一支是由炎帝的后代形成的。如果您想了解盖姓氏起源和来历、盖姓是谁的后代、盖姓在百家姓排第几、盖姓人口有多少、盖姓名人有哪些、盖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竺姓氏起源和来历 竺姓是谁的后代
根据公开资料,竺姓人口约十六万余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2%。如果您想了解竺姓氏起源和来历、竺姓是谁的后代、竺姓在百家姓排第几、竺姓人口有多少、竺姓名人有哪些、竺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侯姓氏起源和来历 侯姓是谁的后代
据《姓氏考略》记载,夏、商时代,晋国缗侯被周成王封为侯爵,建立了侯国,世称后,他的子孙后代以国名为姓氏,称侯氏。如果您想了解侯姓氏起源和来历、侯姓是谁的后代、侯姓在百家姓排第几、侯姓人口有多少、侯姓名人有哪些、侯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葛姓氏起源和来历 葛姓是谁的后代
葛姓是一个较常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0位。如果您想了解葛姓氏起源和来历、葛姓是谁的后代、葛姓在百家姓排第几、葛姓人口有多少、葛姓名人有哪些、葛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祝姓氏起源和来历 祝姓是谁的后代
祝姓在赣皖浙、四川地区特别昌盛。当今祝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89%,总人口大约有111万余。如果您想了解祝姓氏起源和来历、祝姓是谁的后代、祝姓在百家姓排第几、祝姓人口有多少、祝姓名人有哪些、祝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曾姓氏起源和来历 曾姓是谁的后代
据《姓氏考略》、《姓苑》等记载,夏禹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称为曾氏。如果您想了解曾姓氏起源和来历、曾姓是谁的后代、曾姓在百家姓排第几、曾姓人口有多少、曾姓名人有哪些、曾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井姓氏起源和来历 井姓是谁的后代
井姓的来源有两个说法,一是出自姬姓,二是出自东姓。如果您想了解井姓氏起源和来历、井姓是谁的后代、井姓在百家姓排第几、井姓人口有多少、井姓名人有哪些、井姓怎么取名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2023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 中国姓氏人口最新排名2023
中国姓氏人口排行榜2023名单如下:王姓、李姓、张姓、刘姓、陈姓、杨姓、黄姓、赵姓、吴姓、周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最稀有的姓氏 什么姓氏的人最少 稀有姓氏排行榜
中国十大最稀有的姓氏名单如下:贶姓、酱姓、难姓、死姓、写作上山下丘,读作yà、姒姓、点姓、蛇姓、王孙姓、最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笔画最多的十个姓氏 中国最复杂的姓氏 最多笔画的姓有哪些
笔画最多的姓氏前十名名单如下:矗姓、鬻姓、爨姓、赣姓、囊姓、夔姓、籍姓、霸姓、酆姓、露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笔画最少的十个姓氏 中国最简单的姓氏 最少笔画的姓有哪些
笔画最少的姓氏前十个名单如下:一姓、乙姓、丨姓、二姓、卜姓、丁姓、刀姓、力姓、刁姓、乃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复姓 史上最著名的复姓 中国出名的复姓盘点
中国十大著名复姓名单如下:司马姓、诸葛姓、欧阳姓、宇文姓、公孙姓、独孤姓、上官姓、完颜姓、慕容姓、皇甫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最稀少的十个复姓 人口最少的复姓是哪个 罕见的复姓盘点
中国十大罕见复姓名单如下:大狐姓、秃发姓、即墨姓、独孤姓、公西姓、公冶姓、梁丘姓、羊舌姓、巫马姓、第五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人口最多的十个复姓 中国复姓人数排名 中国常见复姓有哪些
中国十大常见复姓名单如下:欧阳姓、皇甫姓、上官姓、诸葛姓、令狐姓、司徒姓、夏侯姓、司马姓、贺兰姓、申屠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恐怖姓氏 最诡异的姓氏有哪些 中国最可怕的姓氏盘点
十大最恐怖的姓氏名单如下:死姓、鬼姓、尸姓、阴姓、冥姓、毒姓、肥姓、睾姓、暴姓、鸡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盘点中华上古八大姓 中国最古老的八大姓氏是什么
中国上古八大姓名单如下:姬姓、姜姓、姒姓、嬴姓、妘姓、妫姓、姚姓、妊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满洲八大姓 满族八大姓氏排名 最正宗的满族姓氏
满洲八大姓名单如下: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常枫、陈丽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台湾姓氏人口排行榜 台湾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 台湾什么姓氏最多
台湾十大姓氏名单如下:林姓、陈姓、黄姓、张姓、李姓、王姓、吴姓、杨姓、刘姓、蔡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广东十大姓氏排行榜 广东姓氏人口数量表 广东省哪个姓最多
广东省十大姓氏名单如下:李姓、黄姓、陈姓、张姓、刘姓、林姓、杨姓、王姓、吴姓、梁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江西十大姓氏有哪些 江西姓氏人口排行榜 江西哪个姓氏最多
江西省十大姓氏名单如下:刘姓、李姓、陈姓、张姓、王姓、黄姓、胡姓、徐姓、吴姓、周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四川省十大姓氏排名 四川姓氏人数前十 四川十大姓排名
四川省十大姓氏名单如下:李姓、王姓、张姓、刘姓、陈姓、杨姓、黄姓、周姓、罗姓、何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山东省十大人口最多的姓氏 山东姓氏人数前十 山东十大姓氏排名
山东省十大姓氏名单如下:王姓、张姓、李姓、刘姓、孙姓、赵姓、杨姓、陈姓、徐姓、马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历史事件
  • 历史文物
  • 镇馆之宝
  • 传统习俗
  • 姓氏
  • 国宝
  • 神话故事
  • 王室宫廷
  • 灵异考古
  • 宗教教派
  • 民族
  • 王朝
  • 文化艺术
  • 佛教
  • 名刀
  • 神兽
  • 酒局
  • 喇嘛教/藏传佛教
  • 伊斯兰教
  • 宴席
  • 门派
  • 热门文章
  • 十大姓王的明星
  • 日本十大姓氏
  • 中国十大最稀有的姓氏
  • 十大姓罗的历史名人
  • 广东省十大姓氏
  • 十大姓杨的明星
  • 十大姓谢的明星
  • 十大姓孙的历史名人
  • 十大姓周的历史名人
  • 十大姓林的历史名人
  • 十大姓张的明星
  • 十大姓吴的明星
  • 十大姓王的历史名人
  • 十大姓李的历史名人
  • 十大姓黄的历史名人
  • 热门词条
  • 1
    孙宏斌
  • 2
    陈可冀
  • 3
    王健林
  • 4
    杨致远
  • 5
    宋太祖赵匡胤
  • 6
    王淦昌
  • 7
    李振国
  • 8
    加藤(姓氏)
  • 9
    刘诗诗
  • 10
    唐高祖李渊
  • 11
    马援
  • 12
    汉高祖刘邦
  • 13
    吴国皇帝孙权
  • 14
    李嘉诚
  • 15
    黄石公
  • 16
    陈丽华
  • 17
    刘雯
  • 18
    王卫
  • 19
    杨文龙
  • 20
    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