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五味子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植物株幼枝是红褐色的,老枝则是灰褐色的,是非常优良的绿化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江西、湖北、四川以及东北等地区。据了解,药用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五味子主要含木脂素类成分、挥发油,还含有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能。
中文学名
五味子
拉丁学名
Schisandra chinensis
别称
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壮味,五味,吊榴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木兰亚纲
八角目
木兰科
五味子属
亚属
少蕊五味子亚属
分布区域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
目录
五味子介绍

基本介绍

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

生长与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沟谷、溪旁、山坡。

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长在山区的杂木林中、林缘或山沟的灌木丛中,缠绕在其它林木上生长。其耐旱性较差。自然条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湿度均衡适宜的土壤上发育最好。

分布情况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沟谷、溪旁、山坡。也分布于朝鲜和日本。模式标本采自于我国东北部。

形态及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除幼叶背面被柔毛及芽鳞具缘毛外余无毛;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皱纹,片状剥落。叶膜质,宽椭圆形,卵形、倒卵形,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3)5-10(14)厘米,宽(2)3-5(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部边缘具胼胝质的疏浅锯齿,近基部全缘;侧脉每边3-7条,网脉纤细不明显;叶柄长1-4厘米,两侧由于叶基下延成极狭的翅。雄花:花梗长5-25毫米,中部以下具狭卵形、长4-8毫米的苞片,花被片粉白色或粉红色,6-9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6-11毫米,宽2-5.5毫米,外面的较狭小;雄蕊长约2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无花丝或外3枚雄蕊具极短花丝,药隔凹入或稍凸出钝尖头;雄蕊仅5(6)枚,互相靠贴,直立排列于长约0.5毫米的柱状花托顶端,形成近倒卵圆形的雄蕊群;雌花:花梗长17-38毫米,花被片和雄花相似;雌蕊群近卵圆形,长2-4毫米,心皮17-40,子房卵圆形或卵状椭圆体形,柱头鸡冠状,下端下延成1-3毫米的附属体。聚合果长1.5-8.5厘米,聚合果柄长1.5-6.5厘米;小浆果红色,近球形或倒卵圆形,径6-8毫米,果皮具不明显腺点;种子1-2粒,肾形,长4-5毫米,宽2.5-3毫米,淡褐色,种皮光滑,种脐明显凹入成U形。花期5-7月,果期7-10月。

华中五味子 S.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常被误认为本种作为中药五味子代用品。除花特征外,本种的叶通常中部以上最宽,叶背侧脉及中脉被柔毛;外果皮具不明显的腺点,种子较大等可以识别。

栽培方法

繁殖方法

野生五味子除种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横走茎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进行了扦插,压条和种子繁殖的研究。其结果扦插压条虽然也能生根发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难,处理时要求条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苗子。

选种方法

种子的选择五味子的种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生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种子处理

(1)室外处理于结冻前将选作种用的果实,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种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时可将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种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种子充分吸水,每隔两天换一次水,在换水时还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捞出控干与2-3倍于种子的湿砂混匀,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0.5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厘米的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种。

(2)室内处理2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内清除果肉,拌上湿砂装入木箱进行砂藏处理,其温度可保持在5℃-15℃之间,翌春即可裂口播种。

播种育苗

1.育苗田的选择。育苗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

质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床作为好,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做床,低洼易涝,雨水多的地块可做成高床,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较少的地块可做成平床。不论哪种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层,床宽1.2米,长视地势而定。床土要耙细清除杂质,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10千克,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2.播种时期和方法。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当年鲜籽,即选择当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饱满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种。

3.苗田管理。播种后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帘或苇帘等遮荫,土壤干旱时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掉遮荫帘。并要经常队长昌,保持清洁,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田间管理

1.灌水施肥

五味子喜肥,生长期需要

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栽植成活后,要经常藻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冻前灌一次水,以利越冬。孕蕾开花结果期,除需要足够水分外,还需要大量养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叶期进行,第二次在开花后进行。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的农家肥料5-10千克。追施方法,可在距根部30-50厘米周围开15-20厘米深的环状沟,施入肥料后覆土。开沟时勿伤根系。

2.剪枝

五味子枝条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

(1)春剪一般在枝条萌芽前进行。剪掉过密果枝和枯枝,剪后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

(2)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病虫枝等。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要进行疏剪或短截。夏剪进行得好,秋季可轻剪或不剪。

(3)秋剪在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并在修剪伤口处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

不论何时剪枝,都应选留2-3条营养枝,作为主枝,并引蔓上架。用促花王3号喷施,大大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抑梢狂长,彻底均衡大小年。

搭架移植后第二年即应搭架。可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或8号铁线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竹杆或木杆,竹杆高2.5-3米,直径1.5-5厘米,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然后引蔓上架,开始时可用强绑,之后即自然缠绕上架。

3.增粗

果蒂分别五味子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确保优质高产。

4.松土、除草

五味子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碰伤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5.培土

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病害防治

根腐病:

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开始时叶片萎蔫,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病株死亡。

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根际浇灌。

叶枯病

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先由叶尖或边缘干枯,逐渐扩大到整个叶面,干枯而脱落,随之果实萎缩,造成早期落果。高温多湿、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7~10日喷施1次等量波尔多液,发病时可喷施粉锈宁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果腐病

果实表面着生褐色或黑色小点,以后变黑。

防治方法:用50%代森铵500~6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白粉病和黑斑病

是五味子常见的两种病害,一般发生在6月上旬,这两种病害始发期相近,可同时防治。在5月下旬喷1次1:1: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如果没有病情发生,可7~10天喷1次。

防治方法:白粉病用0.3~0.5石硫合剂或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防治;黑斑病用代森锰锌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防治。如果两种病害都呈发展趋势,可将粉锈宁和代森锰锌混合配制进行1次性防治。浓度仍可采用上述各自使用的浓度。

卷叶虫

幼虫7~8月份发生为害。成虫暗黄褐色,翅展25~27cm,幼虫初为黄白色,后为绿色,初龄幼虫咬食叶肉,3龄后吐丝卷叶取食,影响五味子果实发育,严重时产生落果,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用8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卷叶后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价值及其他

药用价值

为著名中药,其果含有五味子素(Schisandrin C23H3206)及维生素C、树脂、鞣质及少量糖类。有敛肺止咳、滋补涩精、止泻止汗之效。其叶、果实可提取芳香油。种仁含有脂肪油,榨油可作工业原料、润滑油。茎皮纤维柔韧,可供绳索。

功能主治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次1-3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遇夏月季夏之间,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檗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生用。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

2.《本草衍义》:五味子,《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既用主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3.《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

4.《用药心法》:(五味子)收肺气,补气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则以此药与干姜同用治之。

5.《本草衍义补遗》:五味子,今谓五味,实所未晓,以其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非除热乎?补肾非暖水脏乎?食之多致虚热,盖收肾之骤也,何惑之有?火热嗽必用之。

6.《丹溪心法》: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7.《本草会编》:五味治喘嗽,须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在肺,宜用南者。

8.《纲目》: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9.《本草经疏》:五味子主益气者,肺主诸气,酸能收,正入肺补肺,故益气也。其主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气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者,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精生则阴长,故主如上诸疾也。

10.《本草汇言》: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故《唐本草》主收敛肺虚久嗽耗散之气。凡气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脉势空虚,或劳伤阳气,肢体赢瘦,或虚气上乘,自汗频来,或精元耗竭,阴虚火炎,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敛生津,保固元气而无遗泄也。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

11.《药品化义》: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胜,能收敛肺气,主治虚劳久嗽。盖肺性欲收,若久嗽则肺焦叶举,津液不生,虚劳则肺因气乏,烦渴不止,以此敛之、润之,遂其脏性,使咳嗽宁,精神自旺。但嗽未久不可骤用,恐肺火郁遏,邪气闭束,必至血散火清,用之收功耳。

12.《本经疏证》:五味子所治之证,《伤寒》仅言咳逆,《金匮要略》则兼言上气,如射干麻黄汤之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小青龙加石膏汤之肺胀咳逆上气,烦躁而喘也。夫伤寒有伤寒之关键,无论其为太阳、少阳、少阴,凡咳者均可加入五味子、干姜;杂证自有杂证之体裁,即咳而脉浮,厚朴麻黄汤主之一语,已通概全书大旨,试观《金匮要略》中有脉沉而用五味子者否?盖五味子原只能收阳中之阴气,余则皆非所宜。

13.《本草求原》:五味子,为咳嗽要药,凡风寒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劳伤咳嗽,肾水虚嗽,肾火虚嗽,久嗽喘促,脉浮虚,按之弱如葱叶者,天水不交也,皆用之。先贤多疑外感用早,恐其收气太骤,不知仲景伤寒咳喘,小青龙汤亦用之,然必合细辛、干姜以升发风寒,用此以敛之,则升降灵而咳嗽自止,从无舍干姜而单取五味以治咳嗽者。丹溪又谓其收肺气之耗散,即能除热;潜江亦谓其滋肺以除热,补肾以暖水,而联属心肾;凡嗽在黄昏,是虚火浮入肺中,忌用寒凉,止宜重用五味以敛降,此则不合干姜,而合炒麦冬者也。总之,肺气随阴以下降,则气化精而精盈,肾水从阳以上布,则精化气而气盛,阴阳二气,实一气之变动,以肝为关捩子,五味专精于肝,而交合肺肾,故其效如此,有不同于他味之酸敛者。肺气阳中有阴,故能降,治肺气以阴降为主。然元气之降,先本于升,五味升降咸备,所以阳邪伤阴,固宜清阳,以之收阳;阴邪伤阳,亦宜此辛温畅阳,而寓收阴。东垣谓寒喘热喘,不能舍五味者此也,惟外邪杂病不关肺气者忌。

14.《本草正义》:阴火上冲激肺之嗽,阳虚火浮,故当黄昏阴盛之时,虚焰发动,乃始作嗽,宜以收摄肺肾为治。然惟脉虚、舌红、无痰者乃合,若舌腻有痰,亦当知所顾忌。

民族用药

《药典》。

【藏药】达智:果实用于消化不良,肠炎腹泻,呕吐呃逆,气痛,昏厥眩晕,四肢麻木无力《藏本草》。达折合:果实治泻痢,呕吐,开胃《中国藏药》。

【蒙药】乌拉勒.吉嘎纳,达迪日益格:果实用于咳喘,自汗,盗汗,遗精,久泻,神经衰弱《蒙药》。

【苗药】小壮骨风,刚针昌:果实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赢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湘蓝考》。

【景颇药】Nginoq qiroi shi:治自汗,盗汗,遗精,神经衰弱《德宏药录》、《德民志》。

【阿昌药】刮加毒: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德民志》。

【德昂药】芒别: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德民志》。

【朝药】五味子:果实为太阴人药;主要用于太阴人咳嗽,口渴多汗,心悸,失眠,多梦《朝药志》。五味子:实治肾虚腰痛,胃酸缺乏,早泄《图朝药》。

【维药】夏山特拉:果实用于气虚咳嗽,心悸失眠,体倦多汗,口干,肾气不足,腰膝酸软,肝病黄疸等《维药志》。

【满药】孙扎木炭,山花招:鲜枝条治痰咳哮喘症。

常见附方

磁石丸(《医学纲目》),用治雷风内障,头旋恶心呕吐。

通声膏(《备急千金要方》)。

加减八味丸(医部全录·头门),用治脑疽痊后,及将痊时诸症。

五味子汤(《三因方》)。

五味子细辛汤(《鸡峰普济方》),用治肺经感寒,咳嗽不已。

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方》),用治嗽。

生脉散(《千金方》),用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

五味子膏(《医学入门》),用治梦遗虚脱。

五味子散(《本事方》)。

五味子丸(《经验良方》),用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

五味子汤(《备急千金要方》),用治唾中有脓血,痛引胸胁。

用药禁忌

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本草正》: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本草经疏》: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泻热者,皆禁用。

不良反应及治疗:五味子无明显毒性,个别病人服药后胃部有烧灼,泛酸及胃痛。偶有报导,煎服五味子引起窦性心速1例,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部憋闷,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定性早博,经急救后缓解。另外1例煎服致呼吸抑制。

药理作用

1.对肝损伤的影响:五味子醇提取物能降低由四氯化碳、硫代乙醇胺等引起的实验动物谷丙转氨酶升高.γ-五味子素(五味子乙素)具抗肝损伤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五味子素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点。五味子醇提取物5-10mg/kg灌胃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作用,对抗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兴奋,对抗咖啡因、烟碱引起的小鼠惊厥。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10~100mg/kg腹腔注射,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小鼠自发活动,10mg/kg腹腔注射对抗咖啡因、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兴奋;60~120mg/kg腹腔注射明显延长小鼠巴比妥钠及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对抗电休克、戊四唑等引起的惊厥。五味子素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点。 五味子有强心作用,其水浸液及稀醇浸液,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管张力。煎剂离体实验对大鼠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

5.抗菌作用:乙醇浸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毒性

1.五味子乙素的毒性研究:一次以2g/kg乙素灌胃,10只小鼠无一死亡。200mg/kg每天1次连续30日灌胃,对小鼠的生长,血红蛋白量及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均无明显影响。曾给二犬以乙素10mg/kg每天1次连续4周灌胃,其食量、体重、血象、肝功能(BSP及SGPT)、肾功能(NPN)及肝组织活检,均与给药前无明显差别。

2.五味子7种成分急性毒性的比较:将体重19-23g的小鼠一批分23组,每组3-10只,于禁食24小时后给不同剂量的五味子各成分一次,观察7日的死亡数,7种成分的急性毒性以醇乙及酯乙最大,以250mg/kg灌胃时,部分动物死亡,腹腔注射的毒性和灌胃差不多,乙素与酯甲毒性最低,2g/kg灌胃不致死,丙素与甲素毒性比较低。取18-22g小白鼠70只,雌雄各半,每组10只,一次性灌胃五味子15g/kg,观察72小时,各组动物反应良好,食欲正常,无一动物死亡,提示上述五味子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3.五味子挥发油的急性毒性:小鼠40只,随机分组,每组10只,五味子挥发油灌胃给药,观察3日。给药后,小鼠活动减少,步态蹒跚,呈抑制状态,呼吸困难致死。死亡集中于给药后24-36小时,按简化机率单位法计算,五味子挥发油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8.75±2.41g/kg。

炮制

五味子:筛净灰屑,除去杂质,置蒸笼内蒸透,取出晒干。酒五味子:取拣净的五味子,加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隔水炖之,待酒吸尽,取出,晒干。此外尚有用蜜蒸、醋蒸者,方法与酒蒸同(五味子每100斤用黄酒20斤,或用蜂蜜30斤,或用米醋15斤)。炒制:取净五味子用文火炒至鼓起,呈紫褐色为度。《雷公炮炙论》:凡用(五味子)以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已至申,却以浆浸一宿,焙干用。

临床应用

1.中医临床应用:中医论证认为,五味子性酸温无毒。对常见老年病肺肾虚损之咳喘,消渴尿多,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均有治疗作用。对改善老年心血不足、心气虚、心肾不交之失眠心悸均有良好作用。故常用于:

(1)老年肺肾虚损之咳喘,气短。

(2)老年自汗、盗汗,津伤口渴,消渴,阴虚口干,肾虚之证。

(3)老年心虚、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2.西医临床应用:用五味子一味或五味子复方治疗慢性肝炎,使ALT显著降低或恢复正常。可能是一种肝脏代谢调节剂。用于镇咳、祛痰。五味子复方治疗体虚失眠。用于老年人延缓衰老等,故为治疗老年病的有效药物。

总之,该品能提高体力,消除疲劳,改善智力及提高工作效率。老年人随增龄而肾精渐虚,体力日衰,脑力减退,五味子补肾精改善脑力,故能益智强身,而实验研究表明五味子在泌尿生殖系统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因此,五味子是一味对延缓衰老有益并能治疗某些老年病的有效药物。

有机酸类有枸橼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

尚含有游离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和肉豆蔻酸。

3.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据102例观察,有效率为85.3%,其中基本治愈(治愈、显效)率占76.4%。尤其对症状隐匿、肝气郁结及肝脾不和三型效果较好。五味子粉对传染性肝炎有较明显的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且奏效较快,无明显副作用,适用类型较多。低酶型(300单位以下)病例的基本治愈率可达84.2%,平均服药10.1天即能见效;高酶型(500单位以上)及中酶型(300~500单位)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1.4%和72%,平均服药时间为23.6天及25.2天。但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如停药过早常引起反跳现象,因此疗程长短须因病而异,原则上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仍宜服药2~4周,以巩固疗效。少数病例服药后,谷丙转氨酶降至一定水平即稳定不动,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加大剂量,仍可能促使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

用法:将五味子烘干、研末,过80~100目筛。成人每次1钱,日服3次,30天为一疗程。亦可制成蜜丸服。

4.治疗急性肠道感染

取北五味子10斤,水煎2~4小时,去渣加红糖3斤,浓缩成5000毫升。一般每日服两次,重者3次,每次50毫升,小儿酌减。治疗急性菌痢33例(其中8例静滴1~3次氯霉素,3例用1~2次四环素,1例加用激素,20例配合补液),结果29例痊愈,3例明显有效,1例死亡;中毒性消化不良21例(14例补液,5例加用氯霉素),结果除1例死亡外,均治愈:急性肠炎10例(4例补液),均治愈。服药后91.1%的病例在1~4天退热;82.7%的患者在1~4天内大便阴转。五味子对急性肠道感染具有退烧敛汗、生津止泻作用,故能奏效。

5.治疗神经衰弱

能使患者失眠、头痛、头晕、眼花,及心跳、遗精等症状消失或改善,从而恢复健康。据73例观察结果:痊愈43例(68.9%),好转13例(17.81%),治疗中断16例(21.20%),无效1例(1.34%)。

制剂、剂量:取五味子40克,浸入50%的酒精20毫升中,每日振荡一次,10天后过滤;残渣再加同量酒精浸泡10天过滤。两次滤液合并,再加等量蒸馏水即可服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2.5毫升,一个疗程总量不超过100毫升。亦可将五味子浸泡于烧酒中1个月,制成40%酊剂服用,每次2.5毫升加水7.5毫升,每日2次,连服2周或1个月。

6.治疗潜在型克山病

40%五味子酊,日服三次,每次30滴或2毫升。10天为一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服药后多次开水。8例(其中确诊者4例,怀疑为克山病潜在型者4例)患者经一疗程观察,心跳、气短、头晕等自觉症状均改善或消失;心律不齐均有改善,心尖区杂音半数好转,血压偏低者亦有恢复,而心界与脉搏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善;部分病例的心电图变化亦恢复正常。治疗间隔一个月后,病人均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未见病情恶化。

此外,曾有报道用五味子酊治疗1例绿脓杆菌性膀胱炎获得效果,细菌学及临床症状经12天后达到痊愈标准。

经济价值

其叶、果实可提取芳香油。种仁含有脂肪油,榨油可作工业原料、润滑油。茎皮纤维柔韧,可供绳索。

五味子相关榜单
辽宁10大名贵中药材排行 辽宁地区十大道地药材种类及介绍
辽宁十大道地药材名单如下:人参、辽五味、辽细辛、龙胆草、辽藁本、威灵仙、桔梗、玉竹、黄芪、苦参,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黑龙江十大优势中药材品种排行 黑龙江盛产的十大道地药材
黑龙江十大道地药材名单如下:五味子、人参、刺五加、赤芍、西洋参、关防风、火麻仁、鹿茸、板蓝根、铁力平贝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10种吉林道地药材优势品种盘点 吉林十大名贵药材排行
吉林十大道地药材名单如下:吉林长白山人参、鹿茸、蛤蟆油、五味子、西洋参、平贝母、北苍术、淫羊藿、天麻、细辛,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中国最美的十种树 中国最美观叶观花乔木 中国最漂亮的树盘点
中国十大最美的树名单如下:胡杨林、枫树、古银杏树、古柏、古松、红杉林、古茶树、桂花树、古梅树、桃花树,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名树 享誉全球的中国著名古树 其中一棵为轩辕帝亲植
中国十大名树名单如下:黄山迎客松、阿里山神木、轩辕柏、凤凰松、二将军柏、帝王树、章台古梅、玉峰寺山茶、圣水寺汉桂、天马河古榕,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千年古茶树 最美古茶园景区 千年古茶树群盘点
中国十大千年古茶树观赏地名单如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云南丽江玉峰寺万朵山茶、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树园、普安县千年古茶树、凤庆县锦绣茶王、普洱市千家寨千年古树、邦崴茶王树·邦崴古茶山、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双江万亩原生古茶树群、贵阳市花溪区久安古茶园,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古山茶花树 最美古茶花树观赏地 百年山茶花树盘点
中国十大古茶花树名单如下:大理祥云水目山文化旅游区、泰州姜堰溱潼古镇、温州仙岩景区、马站和睦茶花村景区、重庆南山植物园、楚雄紫溪山、云南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崂山太清宫、大理宾川鸡足山景区、丽江玉峰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楠木古树观赏地 最美金丝楠木景区 千年古楠树盘点
中国十大金丝楠木景区名单如下:酉阳千年金丝楠木群、思南县野生楠木古树群、塘榜金丝楠木古树群、重庆潼南金丝楠木园、中亚楠木林景区、峨眉山白龙洞、楠木寨旅游区、中国金丝楠木博物馆、贵阳金丝楠文博园、天坛公园,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千年樟树观赏地 最美千年古樟树群 千年老樟树盘点
中国十大千年樟树名单如下:平江千年古樟树、江西温汤镇社埠村樟树庙老樟树、江西樟树树王汉樟王、大西江镇千年野生古樟、乐安古樟林·中国第一古樟林、丽水市古堰画乡景区、蜀口生态岛、樟树王公园、海口千年古樟及古民宅景区、婺源严田景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名松排名 中国最著名的松树 国内千年古松树盘点
中国十大古松名单如下:黄山奇松、戒台寺名松、承德九龙松景区、天龙山蟠龙松、麓山寺六朝松、凤凰松、峨眉山金顶松、南山寺不老松、五大夫松、北陵古松群,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最古老的流苏树 国内流苏树树龄排名 千年古流苏树盘点
中国十大古流苏树名单如下:青州雀山千年流苏林、淄川峨庄千年流苏树、草庙头村古流苏树、张家溜村千年流苏园、龙洞庵古流苏树、甘泉古流苏树、陈家峪古流苏树、邹家埠古流苏树、南峪古流苏树、苏家峪古流苏树,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三千年银杏树-白果树观赏地 国内10棵最古老的银杏树盘点
中国十大三千年古银杏树名单如下:福泉古银杏树、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银杏树、贵州长顺中华银杏王、定林寺天下银杏第一树·浮来山景区、留坝千年古银杏树、四川崇州市大划镇古银杏、甘肃徽县古银杏、山东郯城县古银杏、四川雅安古银杏、孝感安陆市古银杏,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重点保护树种 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哪些
中国重点保护树种名单如下:珙桐、银杏树、巨柏、巧家五针松、梵净山冷杉、百山祖冷杉、望天树、长白松、普陀鹅耳枥、天目铁木,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名贵树木 国内珍贵树种排名 海南黄花梨位列榜单之中
中国十大名贵树木名单如下:沉香木、海南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乌木、桦木、榉木、黄杨木、楠木,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百年玉兰树 国内赏玉兰树最佳的地方
中国十大赏玉兰树好去处名单如下:连云港渔湾风景区、南五台景区、云南会泽玉兰公园、西安市黑河旅游景区、南京灵谷寺、镇平菩提寺、大觉寺、潭柘寺、西湖法喜寺、杭州植物园,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茶乡昌宁的十大古茶树群盘点 昌宁古茶树群主要分布地一览
昌宁县十大古茶树居群名单如下:芭蕉林古茶树群、破石头古茶树群、天堂山古茶树群、老寨子古茶树群、黄家寨古茶树群、阿干梁子古茶树群、茶山河古茶树群、立木神山古茶树群、土司贡茶古茶树群、石佛山古茶树群,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最美古榆树名单 全国最美的10棵古榆树盘点
中国十大最美榆树名单如下:瞻榆神榆森林公园、辽宁瓦窑古榆、陕西永寿千年榔榆、内蒙古开鲁古榆树、河北张家口白榆王、九子岩景区、黑龙江肇源玉皇辇、内蒙古赤峰古榆树、辽宁马圈子林场大榆树、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最美古榕树名单 全国最美的10棵榕树王盘点
中国十大最美榕树名单如下:福建闽侯县榕树王、四川德阳旌阳区黄葛树、阳朔大榕树景区、乐至县报国寺、广西融水红军榕、广东罗定榕树王、南靖县云水谣、景谷勐卧总佛寺、独树成林公园、广东江门小鸟天堂榕树,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树木
  • 银杏树
  • 流苏树
  • 松树
  • 胡杨林
  • 白桦林
  • 红树林
  • 竹林
  • 红木
  • 绿化树
  • 赏叶
  • 赏花
  • 珍稀植物
  • 木本植物
  • 观花植物
  • 植物
  • 草本花卉
  • 草本植物
  • 植物用途
  • 植物习性
  • 木本花卉
  • 热门文章
  • 中国十大赏玉兰树好去处
  • 中国十大最美樟树
  • 中国十大最美杉木
  • 中国十大最美楠树
  • 中国十大最美侧柏
  • 中国十大最美榕树
  • 世界十大最古老树种
  • 中国十大最美古树群
  • 中国十大千年樟树
  • 世界十大最高的树
  • 十大最美观的绿化树
  • 中国十大名贵树木
  • 世界重点保护树种
  • 世界十大国树盘点
  • 中国十大古松
  • 热门词条
  • 1
    马站和睦茶花村景区
  • 2
    内蒙古鄂尔多斯油松王
  • 3
    福建三明俞邦古樟树
  • 4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 5
    广西金秀六巷乡杉木王
  • 6
    丰城市净住寺
  • 7
    甘肃舟曲县千年古柏
  • 8
    黄山迎客松
  • 9
    泸州千年桢楠
  • 10
    湖南十都镇古杉木
  • 11
    连云港渔湾风景区
  • 12
    武夷山
  • 13
    潭柘寺
  • 14
    江西温汤镇社埠村樟树庙老樟树
  • 15
    雀舌罗汉松
  • 16
    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
  • 17
    泰州姜堰溱潼古镇
  • 18
    樱花
  • 19
    黛眉山景区
  • 20
    咸宁桂花源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