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糖丸
宣称“阻断糖化反应、延缓衰老”,但缺乏临床证据。
糖化反应确实与衰老相关,但人体糖化过程复杂,口服抗糖成分(如硫辛酸、肌肽)难以靶向起效。国际权威期刊《Nature》曾指出,尚无充分研究证明抗糖丸能显著改善皮肤状态。某品牌抗糖丸单月售价超500元,实际成本不足50元,溢价高达10倍。
2. 口服胶原蛋白
分子量过大无法被直接吸收,效果等同于吃鸡蛋。
胶原蛋白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为氨基酸,而非直接补充到皮肤。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明确表示,口服胶原蛋白与改善皮肤无因果关系。某网红品牌30瓶售价上千元,但临床试验样本量不足,结论可信度低。
3. 白藜芦醇保健品
吹捧为“抗癌神药”,实际剂量远低于实验标准。
白藜芦醇在细胞实验中显示抗氧化潜力,但人体有效剂量需每日≥1克,而市售产品单粒含量仅10-50毫克。美国FDA曾警告某品牌虚假宣传“延长寿命”,并开百万美元罚单。
4. 酵素减肥产品
酶类成分为蛋白质,口服后会被胃酸分解失效。
日本消费者厅调查显示,超60%酵素产品标注的“活性酶”在消化过程中失活。某网红酵素粉宣称“月瘦10斤”,实际用户投诉体重无变化,反而因高糖配方导致腹胀。
5. 磁疗保健手环
伪科学概念,无任何权威机构认证疗效。
磁场强度(通常≤100高斯)远低于医疗设备(需≥1000高斯),美国FTC多次处罚磁疗产品虚假宣传。某品牌手环售价千元,拆解后发现仅为普通磁铁,成本不足20元。
6. 青汁粉
膳食纤维不如蔬菜,价格却贵10倍。
日本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指出,青汁的维生素含量低于菠菜,且部分产品添加糖分。某网红青汁月销百万盒,但检测显示其纤维含量仅等同半颗苹果。
7. 儿童DHA软糖
含糖量超高,DHA剂量不足日常需求10%。
某检测机构发现,热门儿童DHA软糖单粒含糖量达3克,而DHA仅5毫克(推荐每日摄入量为100-200毫克)。家长花300元/月,孩子摄入的实则是糖果。
8. 石墨烯内衣
炒作高科技材料,实则普通纤维。
中消协测试显示,市面“石墨烯内衣”导热性与纯棉无异,且石墨烯含量不足0.1%。某品牌宣称“抗菌保暖”,售价上千元,实际成本与普通内衣无差异。
9. 燕窝饮品
营养不如鸡蛋,唾液酸功效被夸大。
燕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唾液酸,但每克燕窝唾液酸含量约10毫克,而人体每日可自行合成。某即食燕窝检测发现,糖水占比超70%,蛋白质含量不足1%。
10. 量子保健品
虚构科学概念,涉嫌诈骗。
“量子能量”“纳米技术”等术语无任何产品能验证。中国科协曾点名批评某“量子杯”,其售价万元却连基础检测报告都无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