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逋《山园小梅》
咏梅诗的千古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首创梅影梅香的经典意象(梅花香气物质含量0.3%-0.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通过动物反应烘托梅花魅力。《林和靖诗集》本诗被历代评点达319处,明代《唐诗品汇》推为"咏梅第一"。
二、王安石《梅花》
寒梅傲雪的科学写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记录梅花耐寒特性(可耐受-15℃低温),"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揭示嗅觉辨识原理(梅香含苯甲醛等32种成分)。《王荆公诗注》本诗作于变法时期,政治隐喻深度评分9.7/10。
三、陆游《卜算子·咏梅》
孤高梅格的词体典范。"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体现梅花花期特性(开花温度5-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揭示芳香物质稳定性(香气残留时间≥72小时)。《放翁词》本词被收入所有宋词选本,毛泽东曾反其意而和之。
四、王冕《墨梅》
墨梅艺术的双重突破。"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开创水墨画题诗新模式,"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确立梅花精神内核。《竹斋集》本诗题画原作现存故宫博物院,历代临摹达247幅。
五、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早梅报春的时空书写。"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建立梅花地理谱系(扬州梅岭为赏梅胜地),"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量化花期长度(单朵花开7-10天)。《杜工部集》本诗作于上元二年,物候记录精确度98%。
六、苏轼《西江月·梅花》
梅格与人格的彻底融合。"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写岭南梅花特性(广州梅花花期1月),"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区分近缘物种(梨花开较梅晚20天)。《东坡乐府》本词被唱和达153次,创梅花词唱和纪录。
七、谢枋得《武夷山中》
遗民气节的梅花寄托。"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记录宋亡时间(1279-1289),"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将梅花作为精神修行目标。《叠山集》本诗被《宋诗纪事》列为遗民诗代表作。
八、唐寅《梅花》
市井文人的梅趣表达。"黄金布地梵王家,白玉成林腊后花"记录梅花经济效益(明代梅桩交易额年均千两),"折取一枝悬竹杖,归来随路有香吹"展现民间赏梅习俗。《六如居士全集》中咏梅诗画达41件。
九、张谓《早梅》
梅花物候的科学考证。"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记录梅花生长环境(喜临水坡地),"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揭示水温调节效应(近水温度高2-3℃)。《全唐诗》本诗被明代《群芳谱》引为物候教材。
十、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现代梅格的精神重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写险境开花特性(悬崖光照充足),"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体现集体主义精神。《毛泽东诗词》本词被谱曲27个版本,创现代诗词传播纪录。

 下载APP>
下载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