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是谁建立的?
西晋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其建立者是司马炎,都城为洛阳。
276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中国。然而,西晋的统治并不稳定,出现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等内部矛盾和动荡,最终导致西晋的衰落和灭亡。
西晋多少年历史?
西晋(266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四帝 ,共51年。
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三国曹魏末期,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280年灭孙吴,重新统一中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据现代学者推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史称“太康之治”。
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西晋时期面临的外部局势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守,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西晋是被谁灭亡的?
西晋是被前赵灭亡的。
公元310年,匈奴的前赵攻入长安,俘晋愍帝。公元316年,长安失守,宣告了西晋的灭亡。西晋灭亡后,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即位,东晋建立。
西晋是怎么灭亡的?
西晋的灭亡可以归结为以下主要原因:
政治腐败:西晋政治腐败,贵族官僚们沉湎于奢侈淫逸的生活,导致国家财政困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八王之乱:晋武帝死后,继位的晋惠帝无能,导致八王之乱,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西晋政治更加腐败。
民族矛盾:西晋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但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在西晋末年爆发成为大规模的动乱。
外部压力: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逐渐崛起,对西晋形成了外部压力。其中,匈奴族建立的汉赵政权对西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内忧外患:西晋末年,内忧外患加剧。内部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外部则面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进攻。最终,西晋在各种问题的交织下走向了灭亡。
总之,西晋的灭亡是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外部压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西晋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
西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制度、文化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西晋对历史的影响:
继承和发展了曹魏政治制度:西晋的政治制度承袭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以中书监、中书令为中央行政长官的三省六部制,使皇帝的权力得到加强。同时,西晋也承袭了曹魏在地方行政上实行的都督制,加强了地方军政长官的权力。这些政治制度的创新,为后来的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文化繁荣:西晋时期,文化繁荣发展,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化人才,如王弼、郭象、向秀等,他们在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此外,西晋时期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时期,佛教经典和佛像大量传入中原地区。这些都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统一中国:西晋灭东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统一为后来的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族融合:西晋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了民族融合的局面。这为后来的民族融合和多元文化交流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科技进步:西晋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数学家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割圆法”,为后来的数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此外,西晋时期还出现了《博物志》、《山海经》等地理学著作,为后来的地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总之,西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其政治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