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城景区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黄、渭、洛三河交汇之处,依托潼关独特的黄河自然资源优势以及独一无二的关、城、河一体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山河一体、山水互动”的旅游格局,分为市井怀旧主题区、凤凰山卫城主题区、水岸人家主题区、云潼关汉文化主题区以及城防体系等区块,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及相关旅游配套,包含旅游休闲、民宿体验、温泉度假、历史文化展示、实景演艺、水上娱乐等丰富的旅游项目,是一家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度假区。
景区主要景点有九曲回廊、何伯广场、山河一览楼、古民居遗址区、十二生肖广场、女娲广场(18.8米大型“女娲抟土造人”主题雕像)、娲皇宫和钟楼等。
打造荷塘景观群和丰富的水上旅游项目,引导游客进入潼关古城,入口服务观光区为游客提供自驾停车、交通换乘、旅游接待等后勤服务。
通过融入潼关卫所、巡兵道衙、四牌坊、古戏楼等景点,结合实景演艺和角色扮演,展现戍卒生活和百姓民俗文化。
以黄河湿地为基础,结合户外观光项目,打造特色水上观光游。
通过融入潼关卫所、巡兵道衙、四牌坊、古戏楼等景点,结合实景演艺和角色扮演,展现戍卒生活和百姓民俗文化。
结合古代军事战争主题,以趣味化的活动和场景,打造山地度假中心和军事文化体验中心。
以诗词文化为底蕴,结合优美的自然本底,设计田园农庄,四季花海,打造具有典雅闲趣的诗画田园主题区。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东汉的潼关,迁于南北连城关间的坑兽槛谷(今港口镇禁沟口附近)。隋亡后,唐朝仍在此设防约八十年。 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再资助迁关,移近黄河(即今港口镇的旧城址),建有关楼,城外开挖堑沟。
明代,潼关为军事治所,设潼关卫,城池空前扩大。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对前朝关城向南、向西作了大规模的扩建。东、西、北三面由板筑而成,城高 约16米,南与东南一隅,是顺山势之高下,削成垛口,高达30多米,城池周长11.2公里。这就把麒麟山、凤凰山、象山、印台山、笔架山等囊括于城中。建有六处城门:东门名“金陡”;西门名“怀远”;南有上南门、下南门;北有大北门和小北门。东、西门和大北门建有高大城楼。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及宣德年间(公元1512年)给水关建了楼。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又修建了两个重门。万九年(公元1601年)又作了大规模的重修,给这些建筑物命了名:东门楼叫“迎恩”,东瓮城叫“占紫处”,东郭门楼叫“天险”;西门楼仍沿用“怀远”,西瓮城楼叫“大观亭”,西郭门叫“地维”;上南门叫“凌云”,下南门叫“迎熏”;大北门叫“吸洪”,小北门叫“俯晋”,北水关楼叫“镇河”。取名古雅,寓意深长。
清朝二百多年,仍在明代潼关城地设防,城池规模一依明朝,但进行了多次复修,并有所新建。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约下临黄河的北面土城墙约2400多米砌了砖,并兴建了南、北水关楼,复修了各大建筑物。依然有六个城门。东、西门的楼名仍沿其旧。东门有正楼五间,箭楼三间,西门有正楼、箭楼各七间。大北门改名“镇河”,小北门改名“拱级”,下南门改名“凤”,上南门改名“麟游”。南水关有闸楼七间,北水关有闸楼九间,规模宏大,映照山川,潼水穿而而过,中经横跨东西的石桥,宛如长虹,复波往来,引人入胜。后来又给东、西两面的土城墙俱砌了砖,雄伟可观。
明清的潼关城池,除城墙上的宏大建筑而外,在关城内外,山上山下,还建有30多外庵堂寺为庙以及木石牌坊,这些古建筑物,雕梁画栋,飞檐叠嶂,,古色古香,构筑精美。到了清代,潼关城内的街道主要有育贤街、帅府街、四牌坊街、牌楼南街、牌楼北街、府部街、县门通街、下南门街和西关大街等,纵横排列,50多条巷道,起伏密布。在这座不大的城池内,有如此这多的街、巷和古代建筑,其繁华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乘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华山景区客运专线到达华山景区,再乘坐华山景区—潼关古城客运专线(需开通)到达潼关古城;乘坐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客站城际铁路到达西安北客站,再乘坐高铁到达华山北站,从华山北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到达潼关古城。
华山北站:从华山北站乘坐华阴—潼关的公交车到达潼关古城,或乘坐出租车到达,车程30分钟。
潼关站:从潼关乘坐潼关—华阴或潼关—风陵渡的公交车到达潼关古城,也可以乘坐出租车到达,车程20分钟。华山站:从华山站乘坐出租车到达潼关古城景区,车程30分钟。
潼关汽车客运站:潼关汽车客运站有往返西安、灵宝、风陵渡、洛南、泗峡口、韩城、合阳、蒲城等地的客运线路。
连霍高速:从连霍高速港口出口下高速后到达潼关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