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宣威火腿,是宣威汉族在数百年腌腊肉的实践中创造出的腊肉精品。宣威地处滇东北,冬季气候寒冷,适宜腌制腊肉。宣威火腿的腌制时间每年从霜降开始到立春结束,主要又集中于冬至到小寒期间。其腌制方法是将本地猪宰杀后,挤尽淤血,放盐揉搓。然后再经过腌制、发酵、风干等过程,次年端午节后腌熟。宣威火腿吃法多样,可炒、蒸、煮而食,也可切块烧烤至焦黄,以排出肉表腊味,再洗净煮熟,切片食用,色、香、味具佳。讲究的吃法是用沙锅煮熟而食,这样更能品尝到宣威火腿的美味,其汤色清亮、味道鲜甜,肉质红嫩细腻。宣威火腿的历史悠久,最迟始于明代。20世纪初,浦在廷等人集资兴办“宣和火腿公司”,引进机械设备制作火腿罐头,继而“云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成立,其产品于1923年参加广州等地赛会受到各界的好评。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名声大著,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品质特点
宣威火腿,成品形似琵琶,脚细直伸,皮薄肉嫩;皮面呈棕色或淡黄色,切面肌肉呈玫瑰色,骨呈深红色,好似一股血气凝聚在内,油润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或微红色;食之酥脆,香而甜,油而不腻,咸淡适中。宣威火腿以五大特色闻名于世:鲜、酥、脆、嫩、香,其营养价值丰富,肉质弹性滋嫩,质感油而不腻,香味浓郁飘远。
营养价值
宣威火腿具有鲜、酥、脆、嫩、香甜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以营养丰富,肉质滋嫩,油而不腻,香味浓郁,咸香回甜著称于世,被消费者视为名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而在竞争日渐剧烈的食品市场中扎根开花,经久不衰。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其自身的香味、营养价值及风味特色所决定的。香气经昆明医学院鉴定出43个芳香化合物,包括烃类7个,醛类15个、酮类2个、醇及酚类7个、脂类6个、呋喃类4个、其它2个;据北京营养研究所及云南省科学院测试中心营养朊分析报告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宣威火腿内含19种氮基酸(其中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全部含有),11种维生素,9种微量元素。
质量鉴别
香气和亚硝酸盐残留量低是宣威火腿的特征性指标。鉴定宣威火腿质量,只要在股骨与胫骨骨缝附近,耻骨与股骨结合处,坐骨的肌腱部位分别用篾针或骨针刺入三个不同部位,嗅之,以“三针清香”为上品,上针清香,中针、下针无异味为合格品;另外取样检验亚硝酸盐残留量,实测值超过4 mg/kg,一般不是宣威火腿。
荣誉认证
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23年获孙中山题词“饮和食德”;
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2010年“宣字牌”入选中华老字号,
2011年火腿制作技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7月27日,宣威火腿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2022年洞藏发酵工艺获评“专精特新”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