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鲻鱼

鲻鱼又名:乌支、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隶 属 于 鲻 科、鲻属 ,属于广温、广盐性鱼类。 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 3℃~35 ℃ ,适宜水温为 12 ℃~32℃ ,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 0~0. 04,可在淡水、咸淡水和咸水中生活 ,喜欢栖息在沿海近岸、海湾和江河入海口处 ,是我国南方沿海咸淡水养殖的最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目录
鲻鱼介绍

分布

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温带和热带近岸海区。我国沿海均产。

生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

鲻鱼体较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的4.1一4.8倍,为头长的3.8一4.1倍。头中等大小,两侧略隆起,背视宽扁,吻宽短。眼中大,圆形,位于头的前半部。前后脂眼睑发达,伸达瞳孔。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上方,前利,中央有一突起。两颌具绒毛状齿,单行排列。舌较大,圆形,位于口腔后部,不游离。鳃孔宽大,鳃耙细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及鳃盖骨边缘无棘。鲻鱼 鲻鱼 假鳃发达。鳞大,体鳞为栉鳞,头部为圆鳞,除第一背鳍外,各鳍均有小圆鳞,第一背鳍基部两侧、胸鳍腋部、腹鳍基底上部和两腹鳍中间各有一长三角形腋鳞。侧线不明显,体侧鳞片中央有一不开口小管。两背鳍短且相距远。第1背鳍有4根硬棘;第2背鳍较大,形同臀鳍,具1一2根硬棘;腹鳍腹位,具1硬棘5鳍条。尾鳍叉形,上叶稍长于下叶。体腔大,腹膜黑色。胃管状,幽门部特化球形肌胃。肠细长,多弯曲,约为体长的7倍。幽门盲囊大,2个。鳔大,壁薄。体青灰色,腹部颜色较浅,体侧上半部有几条暗色纵带。鳍条浅灰色,腹鳍基部有一黑色斑块。由于体型细长,呈棒棰型,沿海群众又称其为"棰鱼"。

目前, 市场上的鲻鱼, 条重750~1 000 g, 每千克价12~16元, 鲻鱼是人民喜食的海味, 体延长, 前部近圆筒形, 后部侧扁, 一般体长20~40cm , 体重500~1500 g。全身被圆鳞, 眼大, 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 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2个, 臀鳍有8根鳍条, 尾鳍深叉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 腹部白色, 因肉细嫩, 味鲜美, 且鱼卵可制鱼子酱, 为名贵产品。

食性

鳍鱼以铲食泥表的周丛生物为生,饵料有矽藻、腐植质、多毛类和摇蚊幼虫等,也食小虾和小型软体动 物。稚鱼后 期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进入河口后,以泥表的腐植质、矽藻和兰藻等低等藻类及小动物为食,随着生长,肠明显增长,达体长5 一 10 倍;胃趋发达,食性 也由动物性转为植物性。人工饲养时,可喂以熬皮、米糠、酒糟和糖糟等。幼鱼摄食只在白天进行。在越冬、生殖期间,鳅鱼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

繁殖生长

雄鱼一般3一4龄、雌鱼4 ~6 龄成熟。产卵群体中雄鱼占优势,但个体较小。生殖期约在10-1月。产卵场 在外海。怀卵量为220 ~ 72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0·7-1毫米,油球1个,微黄色,油球径0.28 ~0.4米。初孵仔鱼全长 2.4 毫米,春天到达沿岸的幼鱼约 20-30毫 米。鳍鱼生长迅速,当龄鱼可长达200毫米、0.25 公斤,2 龄约 为520- 350毫 米、0.5公斤,4-6龄为450-550 毫 米、1·2-2 公斤。在苏联曾发现过年龄高达16龄的 个体和体长为750毫 米、重5~ 6 公斤甚至12公斤的鳍鱼。

鲻鱼的养殖

鲻鱼的养殖方式

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利用池塘单独精养鲻鱼的数量并不多见,其原因是产量低而不稳定,主要养殖方式是粗养和混养,人为地将鲻鱼同相互有利的不同养殖品种,按一定数量搭配,在同一个池塘中进行混养,形成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生态互补的生态环境,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混养品种搭配

目前鲻鱼与其他养殖品种混养模式主要有鲻鱼与对虾贝类混养,鲻鱼与对虾混养,鲻鱼与海参混养,鲻鱼与贝类混养,鲻鱼与梭子蟹混养,鲻鱼与其他海水鱼类混养,在淡水养殖中还有很多通过驯化处理与四大家鱼和南美白对虾混养等。通过生产实践验证,采取以上混养模式,都可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海水养殖中鲻鱼与对虾贝类混养最为理想,其优点是三者栖息在不同水层,养殖的贝类栖息于软泥表层,对虾主要生活在水体的底层,鲻鱼主要活动于水体的中上层,互不侵占生活空间,充分提高了水体利用率。此外三者食性各有不同,能充分利用水中饵料,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净化水质,减少病害发生。贝类的滤食和鲻鱼对池塘上层绿藻、蓝藻和底层有机碎屑的大量摄取,又起到了清化水质作用,改善池塘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有利于三者同生存。

养殖池塘条件

选择养殖池塘必须根据不同混养品种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宜于各混养品种生存的池塘条件,例如:鲻鱼、对虾、贝类混养,选择池塘首先要考虑的是底质,以泥沙质为好,池塘底部要平坦并能排净池水。其次是根据鲻鱼和对虾的生活习性选择面积适宜,进排水方便,养殖水质清新而无污染,水深保持在 1.3~1.5 m,盐度不低于 15,pH 在 7.5~8.5,池塘放苗前要按照混养不同种类的栖息要求进行池塘底质整修,消毒以及肥水工作。  

苗种的选择与放养

1、苗种选择

混养鲻鱼可选择当年 3-4 月份,从海区直接捕捞 1 龄小规格鲻鱼苗种,体长一般在 2~3 cm,体重0.1~0.3 g,进行苗种养殖。也可选择经过暂养的2龄大规格苗种,体长 16~18 cm,体重 40~60 g,进行成鱼养殖。

2、苗种放养

鲻鱼苗种的放养时间最好选择在 4 月份,水温在 10 ℃左右比较适宜,进行苗种养殖的池塘,放养量为 300~500 尾/667 m2,成鱼养殖池塘放养量为100~180 尾/667 m2。苗种运输时,在捕捞过数和装苗环节的操作要仔细,尽量避免损伤鱼体,影响成活率。装苗可采用装鱼桶或薄膜袋充气法运输。当鱼苗运输到目的地后,要先测量装苗水温与养殖池水温是否一致,如相差较大要将装苗水温调至养殖池水温基本一致,再将苗种轻轻放入养殖池中。

养殖管理

1、饵料的投喂与施肥

饵料投喂主要是指混养的其他品种,鲻鱼在养殖前期,由于池塘天然饵料充足,不需要投放任何饵料。养殖中期随着混养品种摄食量的加大,池内的天然饵料开始不能满足各混养品种的需求,这时要根据其他混养品种的主次适当增加投饵量。例如鲻鱼与虾混养可适当增加投放对虾饵料。鲻鱼可充分利用对虾摄食后剩余的残饵,达到满足鲻鱼快速生长的需求。在养殖后期随着各混养品种摄食量进一步的增大,池内的天然饵料已远远不能满足各养殖品种的需求,由于对虾收获后,池内的各种生物饵料明显减少,此时池水要及时追肥或及时投放适量麸皮和其他鱼类饵料,以保证鲻鱼有足够的饵料摄食。

2、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要做好水质调节,水质处理至关最要,鲻鱼苗种放养后,水深要保持在0.5~0.7 m,若温度降低,水位要调至到 1 m 以上,养殖前期以添水为主,养殖中后期以换水为主,换水量应控制在15%~20%,随时观察水质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始终保持池水肥嫩而爽,严防水质突变造成养殖品种缺氧浮头。

3、病害防治

养殖鲻鱼虽然发病率很少,但苗种体质娇嫩,喜跳跃,往往在运苗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鱼体损伤严重而死亡,因此在捕捞、运输、放养鲻鱼苗种时要加倍小心认真操作,避免损伤鱼体。苗种放养时要进行药浴处理,养殖期间发生水霉病时,应采取加强水质管理措施,防止水质老化,可投放掺有大蒜的饵料投喂,可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  

收获

鲻鱼的收获时间可根据市场行情具体确定,通常在 11 月份,水温降至 8 ℃以下鲻鱼就停止生长,成鱼一般已达到 750~1 000 g/尾以上。因此要适时进行收获,可采取放干池水或铺大网起捕。

钓法

习性:鲻鱼为中上层鱼类,性活泼,常跳跃,喜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并能进入淡水。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体重:体长一般为20-40CM,大者可达80CM,重达5KG 。

钓场:河口附近,内湾,码头附近。

钓法:远投竿远抛钓法,矶浮钓法,锚钓挂钓法。

饵料:小活虾,沙蚕,面粉团,面包。

钓期:1-4月,8-12月。

旺季:1-2月,10-12月。

小的鲻鱼喜欢吃水中漂浮物,子线长度短的话咬钩频率明显低很多。鲻鱼习惯在河床刮食青苔,鱼情好的话,基本浮标到位就咬。鲻鱼集群性强,一般同等大小聚集在一起,所以一般钓到体型都比较平均,鲻鱼一般在刚上钩时不怎么挣扎,但拉到水面看到人后容易发狂,所以尽量一次性拉出水。钓鲻鱼一般需要打窝,窝料要香,量要足,只要诱到鱼就会源源不断的咬。

大个鲻鱼咬钩一般不像小鲻鱼那么快,所以要采用底钓,在饵中加入足亮虾粉,钓法同台钓底钓鲫鱼,注意鲻鱼嘴比较脆,别太用力拉,否则,鲻鱼的嘴容易拉豁。

美食烹饪

红烧鲻鱼

将鲻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在鱼身两侧斜切几刀(便于入味)

蒜,葱,姜,干辣椒,八角均洗净

锅烧热,倒入油(最好是一半荤油一半色拉油),待五成热时,放入鲻鱼煎炸,煎成两面呈金黄色时,盛出。

把煎好的鱼搁在边上,用锅底的油再将蒜,葱,姜,干辣椒煸。

接着放料酒,酱油,盐,糖,水旺火烧开中火煨炖,大约十五分钟(中途翻个身),汤汁收的差不多了,即可

鲻鱼肉质丰厚,味鲜美,营养丰富,无细骨,鱼肉香醇而不腻。

清蒸鲻鱼

原料:鲻鱼1条1500克、姜片10克、熟火腿15克、精盐10克、熟春笋15克、绍酒5克、水发香菇15克、冰糖10克、猪板油15克、熟猪油15克、葱25克。

做法:一、将熟火腿、熟香笋切成长3厘米、宽2、宽厚0.5厘米的片,葱切成3厘米长的段,猪板油剥去膜,切丁;二、将鲻鱼去鳞,剖洗干净,斩去头尾,取用鱼的中段,在背脊肉上剞成网纹,半板油丁、火腿片、香菇、春笋片、葱段均摆在鱼上面,加入绍酒、冰糖和精盐,上笼用旺火蒸约10分钟取出,拣去姜片、葱段,淋上熟猪油即成。

注意事项:旺火气足,蒸约10分钟即熟,时间一长,肉质发柴,鲜麻味尽失。

白炖鲻鱼

制作过程:取鲻鱼一条重约750克,配以猪板油丁20克,熟火腿10克,水发香菇片10克,笋片10克,酱瓜末5克。先将鱼洗净,在沸水中烫,再冲洗后,摆在长盘内,用上述配料在鱼上摆成花卉图案,加适量的黄酒、精盐、白糖、葱段、姜片等,上笼以旺火蒸15分钟,至鱼成白蒜瓣状。上席时去葱段、姜片,淋上麻油。其时色味美观,清香四溢,确有独特之处,故名“白炖鲻鱼”。

剁椒蒸鲻鱼

菜系:苏菜菜谱

主料:鲻鱼1条约750克。

调料:浏阳剁椒酱150克,盐25克,味精5克,鸡精5克,料酒20克,色拉油50克,葱段、姜片共计50克。

制法

1、将鲻鱼去鳞,打一字花刀,用盐、鸡精、味精轻轻擦一遍,放盘中,然后上笼大火蒸10分钟。

2、锅中放色拉油烧至五成热,放入葱段、姜片、蒜片、浏阳剁椒大火炒香浇在鲻鱼上即成。

特点:色泽红艳,剁椒味浓,口味咸鲜。

制作关键:鲻鱼选料不宜过大,要急火猛蒸,鱼肉质才鲜嫩。

鲻鱼相关榜单
10月份适合吃的十大时令海鲜 十月一定要吃的10种肥美海鲜
10月必吃的十大海鲜名单如下:海鲈鱼、螃蟹、鲻鱼、生蚝、斑节虾、鲅鱼、龙利鱼、扇贝、海参、海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9月肥美鲜嫩的十大海鲜盘点 九月份10种应季养生海鲜推荐
9月必吃的十大海鲜名单如下:鲈鱼、螃蟹、鲅鱼、带鱼、鲻鱼、明虾、海螺、生蚝、鲳鱼、花蛤,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适合国庆节吃的10种时令海鲜 十大适合国庆期间吃的海鲜推荐
国庆节必吃10种海鲜名单如下:生蚝、海参、皮皮虾、青蟹、梭子蟹、蛤蜊、海鲈鱼、海蜇、鲻鱼、斑节虾,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我国十大优质黄花鱼产区盘点 国内最好的10大黄花鱼盘点
中国十大黄花鱼产地名单如下:宁德大黄鱼、大陈黄鱼、宁波岱衢族大黄鱼、舟山大黄鱼、温州大黄鱼、南麂大黄鱼、浒浦黄花鱼、临澧黄花鱼、象山黄花鱼、小岞黄花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我国大黄鱼十大产区排行 国内最好吃的大黄鱼产自哪里
中国十大大黄鱼产地名单如下:舟山大黄鱼、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宁德大黄鱼、南麂大黄鱼、岱山大黄鱼、赣榆大黄鱼、象山黄花鱼、浒浦黄花鱼、江城大黄鱼、温州大黄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山东有名的十大鱼排名 盘点山东10种营养又美味的鱼
山东十大名鱼名单如下:汪子岛鳎麻鱼、东阿黄河鲤鱼、泰山赤鳞鱼、产芝水库鳙鱼、蓬莱加吉鱼、大家洼鳎米鱼、琅琊玉筋鱼、临沂大银鱼、东平湖鲤鱼、烟台沙丁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10种广西特色鱼品种排行 广西最出名的十大鱼品种盘点
广西十大名鱼名单如下:全州禾花鱼、钦州石斑鱼、那林鱼、防城港金鲳鱼、恭城娃娃鱼、三江稻田鲤鱼、大化大头鱼、巴马油鱼、官垌草鱼、钦州鲈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名贵石斑鱼 石斑鱼种类价值排行 最贵石斑鱼品种盘点
十大名贵石斑鱼名单如下:赤点石斑鱼、驼背鲈、东星斑、青石斑鱼、褐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赤石斑鱼、点带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最好吃的十大海鱼 吃海鱼的益处 最美味的海鱼盘点
世界上十大最好吃的海鱼名单如下:三文鱼、金枪鱼、鳕鱼、鲅鱼、河鲀、石斑鱼、带鱼、秋刀鱼、比目鱼、龙利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海水鱼
  • 海产海鲜
  • 黄花鱼
  • 石斑鱼
  • 海水蟹
  • 海水虾
  • 海水贝类
  • 淡水鱼
  • 淡水湖鲜
  • 虾米
  • 梭子蟹
  • 青蟹
  • 蛤蜊
  • 生蚝
  • 扇贝
  • 海螺
  • 鲍鱼
  • 淡水虾蟹
  • 甲鱼
  • 海藻类
  • 草鱼
  • 热门文章
  • 广西十大名鱼
  • 十大名贵石斑鱼
  • 中国十大黄花鱼产地
  • 山东十大名鱼
  • 中国十大大黄鱼产地
  • 世界上十大最好吃的海鱼
  • 3月必吃的10种海鲜
  • 6月必吃的十大海鲜
  • 世界十大三文鱼产地
  • 中国十大三文鱼产地
  • 世界十大帝王蟹产地
  • 世界十大龙虾产地
  • 中国十大最贵海鲜
  • 十大龙虾产地
  • 皮皮虾十大品种
  • 热门词条
  • 1
    鳕鱼
  • 2
    八爪鱼
  • 3
    岱山大黄鱼
  • 4
    清蒸带鱼
  • 5
    沙丁鱼
  • 6
    驼背鲈
  • 7
    青石斑鱼
  • 8
    东星斑
  • 9
    面条鱼
  • 10
    大黄鱼
  • 11
    河鲀
  • 12
    赣榆大黄鱼
  • 13
    炸溜黄鱼
  • 14
    白城大银鱼
  • 15
    鱿鱼
  • 16
    红杉鱼
  • 17
    椒盐带鱼
  • 18
    鞍带石斑鱼
  • 19
    龙利鱼
  • 20
    海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