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又称《赤壁二赋帖》,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于元大德五年(1301)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是赵孟頫应友人之约而书,全帖共书八十一行,其中《赤壁赋》四十六行、《后赤壁赋》三十二行,署款三行,并有苏轼像于帖首。该帖为广大行书书法爱好者所推崇,是当代热门法帖,被誉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中文名
前后赤壁赋
类型
行书
作者
赵孟頫
创作时间
元大德五年(1301)
目录
前后赤壁赋介绍

基本介绍

《前后赤壁赋》又称《赤壁二赋帖》,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于元大德五年(1301)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应友人之约而书,为纸本册页,全帖共书八十一行,其中《赤壁赋》四十六行、《后赤壁赋》三十二行,署款三行,并有苏轼像于帖首。在此二赋中,原文作者苏轼凭吊古迹,抒发了对江山风物的热爱与旷达的心胸,但是也有对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

《前后赤壁赋》中前后二赋为赵孟頫同时所书,风格却略有不同,但该帖总体上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前后赤壁赋》为广大行书书法爱好者所推崇,是当代热门法帖,被誉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内容介绍

释文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印跋

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弟以此纸求书二赋,为书于松雪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子昂。

元代鲜于枢跋:近世诸贤书画不能俱传。李伯时亦善书,今独称其画,王黄华亦善画,今独传其书,盖以所长掩其所短故也。子昂学士书画俱到,他日必能俱传无疑。大德五年八月五日,困学民鲜于枢题子昂画东坡像及书二赤壁赋后。

元代唐棣跋:东坡二赋,松雪要每一书之,敻出诸书之右,故深得晋人书法。晚年行笔圆熟,度越唐人,乃知早会用意之深如此。后学唐棣敬题。

元代班惟志跋:高宗以用武而中兴,既御六龙,居九重,日与文臣对,故万几之暇,无以寓罔极之思,因从瘦金书而复二王,可谓无耻于前哲。予昔随集贤公在京师,亲见书此赋何啻数十。其运笔如飞,于近代宗室中尤觉蕴藉。画则李龙眠学顾虎头,公继龙眠者也。临卷敬莫。大梁后学班惟志再拜书时至顺二年中秋。

元代赵奕跋:至正丁酉岁拜观先人平章手书东坡前后赤壁赋,并画东坡小像,真迹无疑,藏者宜宝之。男奕谨识。

背景介绍

《前后赤壁赋》是《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总称,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两度游览黄州(现在湖北黄冈)赤壁时所作。

元代大德五年(1301),赵孟頫应友人明远之请,书写苏轼《前后赤壁赋》,并画苏轼像于卷首。这件墨迹是纸本册页,是赵孟頫48岁所书。赵孟頫的书法以二王为本。他一生的学书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初从赵构、智永,再入二王,中年以后则掺入李邕之法。《前后赤壁赋》亦是他书风成熟时期的作品。

作者介绍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宋太祖子秦王赵德芳的后裔。宋亡,归里闲居。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经程钜夫荐举,任兵部郎中,后官至翰林学士,封魏国公,谥文敏。是元代成就最高的书画家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画作“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文人画新画风。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前后赤壁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归去来辞》、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谢幼舆匠壑图》、《秋郊饮马图》、《浴马图》、《人骑图》等。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鉴赏评价

艺术鉴赏

用笔

《前后赤壁赋》起笔以一拓直下为主,收笔善留。几乎所有笔画起笔都是承接上笔的一拓直下或者露锋入纸,很少藏锋。如《后赤壁赋》第一行的“岁”字,其“山”字头三个竖画起笔都是露锋入纸,下部撤画与横画为一拓直下;“十”字横画起笔也是典型的一拓直下,或者叫做“欲横先竖”。收笔处多意到即止,常用回锋或者短小的出锋。如刚才提到的“十”字,其竖画就是用笔锋轻轻上提收笔;而类似《后赤壁赋》中“少”、“降”字末笔的出锋形态者则比较少见,多数露锋收笔都是如“脱”、“叶”等字那样缩短笔画长度。

同时,此作品提按丰富,笔锋弹性表现充分。书法笔法不外乎用锋和运笔,这件作品在笔锋的运用上很有特点。首先是用锋。从点画的轻重变化上看,其毛笔锋尖弹性极好,如《赤壁赋》第二行“下”、“清”、“来”、“水”四字笔画轻处如游丝,而于”、“赤”、“风”、“徐”等字则较重,提按对比比较明显。其次为运笔。与张旭、怀素的草书相比,赵孟頫作品运笔速度与节奏的变化显得不是十分突出,但是,如果与颜柳的楷书相比,其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如《赤壁赋》第六行中“水光”、“所如凌”等字运笔速度快,而“接”字以下五字速度较慢,节奏变化小。与此相类似,几乎五六字形成一个段落,往往前两三字运笔速度慢,后两三字运笔速度加快,一段段循环往复,从而形成整幅作品运笔上的变化。

结字

《前后赤壁赋》重心下压,字形较短。赵孟类此帖字形的重心都集中在下半部,竖向笔画较短,每个字的结字也比较扁平。如《赤壁赋》中第一行诸字除“戌”字略有重心上提感觉外,均为重心下压式;“壬”、“秋”、“七”、“望”、“子”、“客”等字下半部笔画缩短,字形取横势,为扁方形,整个一行只有“苏”字略呈长方形。这种结字方法与前面所介绍的米芾、黄庭坚行书多重心上提不同,与王僧虔、李邕、苏东坡行书的重心下压有着相同的趣味。赵孟頫的书法被人评为“稳健”,与此密切相关。

而且,《前后赤壁赋》结字中宫紧缩,疏密对比鲜明。笔画的聚散关系处理得较好,点画或集中在左部,如《后赤壁赋》中第三行的“岁”、“板”等字;有的字将点画集中在字的右部,如“过”、“雪堂”等字就是如此;将笔画集中于字的下部也是常见的,如“有”、“如”等字。

章法

《前后赤壁赋》行草兼有,符号化字形较多。符号化作为行草的一个特征,往往在熟练书写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赵孟頫此作有相当多的符号化形体,如《赤壁赋》中的“既”、“望”、“客”、“所”、“而”等字都为草书字形。这些草书字形穿插在行楷书之中,有着简化字形、调整节奏的作用。

名家点评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漯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晓东:《前后赤壁赋》一文为苏东坡贬谪黄州所作的名篇。赵孟頫重读此文时,其内心的郁闷与悲凉便随着东坡的语言汩汩流淌。他以婉约凄美的笔调款款写来,恬然而静谧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怀……其用笔娴熟、精湛,运笔劲健,圆转流畅。(《行书书法》)

其他信息

后世影响

赵孟頫书法汲取“二王”之精髓,笔法精妙,有魏晋风范,而《前后赤壁赋》是其48岁时节录苏东坡之文写给友人的书法作品,是其行书作品中的得意之作,无论是心境还是技法都达到了最佳状态,作品中更是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和高古的意境。所以,《前后赤壁赋》对于刚刚起步学习行书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法帖。因此,《前后赤壁赋》多为后世所推崇,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历史传承

《前后赤壁赋》于元大德五年(1301)成书后,赠作者友人“明远”,按作品题跋内容可知,其后又经元代唐棣、班惟志等人鉴藏,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后赤壁赋》在清代缪曰藻《寓意录》等处有著录。

重要展览

2009年05月28日到8月31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卷起千堆雪——赤壁文物特展”,《前后赤壁赋》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前后赤壁赋相关榜单
赵孟頫十大书法代表作 赵孟頫书法最佳作品 赵孟頫书法作品大全
赵孟頫十大书法作品名单如下:《汲黯传》、前后赤壁赋、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仇锷墓碑铭、洛神赋、《赵孟頫小楷道德经》、《杭州福神观记》、《俗尘帖》、《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书法十大名帖 中国传世名帖赏析 古代书法字帖排名
中国十大传世名帖名单如下:《兰亭集序》、《祭侄文稿》、三希宝帖、《寒食帖》、《蜀素帖》、自叙帖、草书诗帖、《草书千字文》、《仲尼梦奠帖》、前后赤壁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中国十大篆书作品 经典篆书名帖排行 篆书最有名的碑帖
十大篆书名帖名单如下:石鼓文、峄山刻石、散氏盘铭文、祀三公山碑、泰山刻石、东汉袁安碑、铙歌册、三坟记、吴均帖、白氏草堂记,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隶书碑帖 经典隶书名帖排行 隶书最有名的碑刻
十大隶书名帖名单如下: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史晨碑、乙瑛碑、西狭颂摩崖石刻、衡方碑、鲜于璜碑、华山碑,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草书 历代草书名帖排行 草书最有名的字帖
十大草书名帖名单如下:古诗四帖、自叙帖、中秋帖、草书诗帖、《草书千字文》、冠军帖、赠张抱一草书诗卷、十七帖、书谱、诸上座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楷书 最有名的楷书字帖 中国楷书名帖大全
十大楷书名帖名单如下:玄秘塔碑、九成宫醴泉铭、颜氏家庙碑、胆巴碑、宣示表、黄庭经(书法作品)、瘗鹤铭、真书千字文、雁塔圣教序、崔敬邕墓志,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天下十大行书 中国行书名帖排行 最有名的行书字帖
十大行书名帖名单如下:《兰亭集序》、《寒食帖》、《祭侄文稿》、《蒙诏帖》、《韭花帖》、伯远帖、《唐欧阳询书张翰帖》、《宋李建中书谘册》、《蜀素帖》、《松风阁诗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书法十大名帖 中国传世名帖赏析 古代书法字帖排名
中国十大传世名帖名单如下:《兰亭集序》、《祭侄文稿》、三希宝帖、《寒食帖》、《蜀素帖》、自叙帖、草书诗帖、《草书千字文》、《仲尼梦奠帖》、前后赤壁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名帖
  • 行书
  • 楷书
  • 草书
  • 隶书
  • 篆书
  • 碑帖
  • 书法作品
  • 书法家作品
  • 书法家
  • 书法书籍
  • 书法培训机构
  • 书法博物馆
  • 绘画作品
  • 艺术家作品
  • 名画
  • 名人画作
  • 牡丹国画
  • 山水国画
  • 梅花国画
  • 荷花国画
  • 热门文章
  • 十大楷书名帖
  • 十大草书名帖
  • 中国十大传世名帖
  • 十大隶书名帖
  • 十大行书名帖
  • 十大篆书名帖
  • 十大经典碑帖
  • 王献之十大书法作品
  • 王羲之的代表作十大盘点
  • 欧阳询十大书法作品
  • 赵孟頫十大书法作品
  • 热门词条
  • 1
    十七帖
  • 2
    《兰亭集序》
  • 3
    石门颂
  • 4
    前后赤壁赋
  • 5
    《蒙诏帖》
  • 6
    曹全碑
  • 7
    瘗鹤铭
  • 8
    衡方碑
  • 9
    白氏草堂记
  • 10
    祀三公山碑
  • 11
    峄山刻石
  • 12
    《寒食帖》
  • 13
    乙瑛碑
  • 14
    玄秘塔碑
  • 15
    《草书千字文》
  • 16
    宣示表
  • 17
    《宋李建中书谘册》
  • 18
    胆巴碑
  • 19
    《蜀素帖》
  • 20
    铙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