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寺、仙姑庙”位于宏伟壮美的自然静观巴掌山(岳公台)的山脚之下,兴建于嘉庆2年(公元1797年)和嘉庆5年(公元1800年),是一座佛教建筑与道教建筑的结合体,这种文化的结合形式是十分罕见的。其内庙宇耸立,草木繁盛,现有古建筑11座,内设民俗展厅两处,文物展厅两处,修建中展厅一处。文化底蕴深厚,见证着巴里坤的社会变迁,演义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融合的体现。
雄伟壮丽的东天山北麓,有一片神奇美丽、物华天宝的土地,历史上她是东疆的门户、丝路重镇、草原明珠,她就是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2006年至2007年,分别荣获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和自治区级旅游强县荣誉称号;东黑沟石结构古遗址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作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厚重,风光旖旎,中原与西域文化、草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汇萃,迸发出灿烂夺目的火花。
巴里坤曾有清代享有“庙宇冠全疆”之称。据《镇西乡土志》载,自地藏寺“道光年间,营有四营之庙,三乡有三乡之庙,庙宇之多巍然诚郡之壮观也。”由于巴里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先天的自然条件,是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和加以苦心经营之地。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为维护祖国的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于此同时,在巴里坤广建庙宇的历史有近200年,出现了中国不多见,新疆罕见的庙宇群落。
巴里坤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上的重镇,享有新疆“三大商埠”及“八大名城”之称。在康熙王朝兴盛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军屯、商屯、民屯、犯屯、宅屯、旗屯的高潮,广建寺庙也就随之而兴起。在汉城、满城七里半的范围内就建有57座庙宇群,当时按城内人口计算50人为一座庙的奇观,再加上三乡庙宇就有近百座庙宇在巴里坤草原上掘起。寺庙内容之广是中国罕见的。有佛教、道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耶酥教,另有德、贤、仙等。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都毁于一旦,现仅存有地藏寺、仙姑庙,同时也是新疆境内保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庙宇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