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Petra)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狭窄的峡谷内。古代曾为重要的商路中心,厄多姆国的都城。佩特拉整座城市的高大雄伟的殿堂排布在周围山崖的岩壁上,门檐相间,殿宇重叠,十分壮观。山谷在宝库的一边展开,展现出众多的开凿于岩石中的坟墓。这些墓由粉色的沙岩构成,也掺杂着很多其他颜色。1812年以来陆续发现许多古迹,大都雕刻在一条深谷的岩壁上。为约旦旅游业的重点城市之一。
门票参考
488元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春季,秋季
建议游玩时间
1天
所在地/隶属
约旦安曼以南260公里的佩特拉
目录
佩特拉古城介绍

基本介绍

佩特拉古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是约旦南部的一座历史古城,它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2007年7月8日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佩特拉古城位于约旦南部沙漠,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海拔1000米的高山峡谷中。它几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凿而成,佩特拉遗址的岩石带有珊瑚宝石般的微红色调,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亮。特殊的地貌使它呈现出绝美的颜色,所以又被称为“玫瑰古城”。佩特拉为纳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的王国首都,公元前 1 世纪时极其繁荣,公元 106年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所以现在还能看到很多在古罗马文化中常有的建筑。3世纪起,因红海贸易兴起代替陆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直到1812年为瑞士旅行家重新发现而重见天日。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佩特拉古城

英文名称:Petra in Jordan

所属洲:亚洲

所属国:约旦

地点:安曼以南的佩特拉

意义:纳巴泰王国居住的城市,是阿拉伯和地中海区域一个重要的交叉地区。

编号:379-001

198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 (III) (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景点景观

古城特点

佩特拉遗址的岩石带有珊瑚翡翠般的微红色调,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远观垒垒石窟构成的楼群,好似天上琼楼仙阁,尤其在朝阳和晚霞的照射下,整座城市就会变成玫瑰色,所以佩特拉又称“玫瑰红古城”。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伯根在诗里赞美它:“令我震惊的唯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这座方圆20平方千米的古城,寺院、宫殿和住宅等建筑物都在岩石上开凿出来,蔚为壮观。

卡兹尼

古城核心卡兹尼是一座依山凿出的大广场,广场正面是一座高40多米,宽30多米,依山雕凿的殿堂——卡兹尼,意为“金库”。整个殿门分为两层,下层有两根罗马式的石柱,高10米左右,门檐和横梁都有精细的图案。殿门上的3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和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石壁上还有壁画,石壁上的原始壁画色彩虽已暗淡,但粗犷线条勾画出的画面仍然清晰可辨。传说里面曾收藏着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财富,也有人说它是一座陵墓。卡兹尼造型宏伟。

女儿宫

遗址山脚下有一座具有拜占庭风格的古庙建筑——本特宫,也称“女儿宫”。传说当年城市缺乏水源,国王下令如有人能引水入城,愿以公主相许。后有一建筑师从谷外的穆萨村,劈山筑渠,引水入城,国王便将公主下嫁给他,此宫遂改称“女儿宫”。现如今峡谷进口处石壁左边的水槽,即为当年的引水处。

剧场

古城内部的剧场也是雕凿出来的,可容纳6000人。看台成扇形,沿山而上排成阶梯。而剧场的中央是有石柱支撑。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佩特拉古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是约旦南部的一座历史古城,它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较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

它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今天的约旦国境内)之间的山峡中,位于干燥的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它几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的,并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称为“玫瑰红城市”。实际上,这里的岩石不只呈红色,还有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

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长的峡谷通道。进入峡谷,可以看到在岩壁上的许多空洞,这是一些凿岩而成的墓碑群。这些墓碑群根据埋葬者身份的不同而规格不一,雕刻的图案也各不相同。导游很有趣,快到峡口时,让我们大家手拉手、闭眼、低头、侧身向前移,不准偷看,嘴里数着一米、两米。。。二十米,“抬头看”翻译一声令下,哇!太壮观了,那种走过极限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不由得屏住呼吸,突然看到阳光照射下的依山雕凿的一个巨大的罗马式殿堂,震撼、惊奇一起袭来。站在那里,人会显得非常渺小,也会觉得格外高大,你忍不住琢磨,几千年前的古人,要有怎样的智慧和毅力,才能有这样雄伟的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建筑啊!这就是古城的核心,一个大广场,广场正面耸立着一座高约40米、宽约30米的哈兹纳赫殿堂,意为“金库”。传说里面曾收藏着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财富,也有人说它是一座陵墓。哈兹纳赫殿堂造型雄伟,有6根罗马式门柱,分上、下两层,直至洞顶。横梁和门檐雕有精细图案。穿过哈兹纳赫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罗马剧场遗迹。剧场后面有一片开阔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宫殿、浴室和住宅等。这是一座隐没于峡谷中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城墙天然而成。当然现在已经风化瓦解所剩无几了。

纳巴泰人的佩特拉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曾经是那么的繁华与宏伟,似乎一夜之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纳巴泰人败于罗马人后,一下子无影无踪,没有尸骨,没有典籍,连一点线索都未留下,仅有的一些刻在石崖上的图案文字,至今没能破译,只有一整座石头城让现代人去思考,探索。

佩特拉古城2007年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玫瑰红城市

2007年7月8日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佩特拉在希伯来语里是“岩石”之意,这个名字取代了《圣经》中的“塞拉”一词。据一些神话传说,这里是摩西(古代希伯莱人的领袖)点出水的地方。 它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称为“玫瑰红城市”。这是源于19世纪的英国诗人J·W·柏根的一首诗里的一句:“一座玫瑰红的城市,其历史有人类历史的一半。”

历史沿革

建筑历史

佩特拉为公元前4~公元2世纪纳巴泰王国首都,在希腊语里是“岩石”之意,这个名字取代了《旧约圣经》中的“塞拉”(Sela)一词。据一些神话传说,这里是摩西(古代希伯来人的领袖—译注)点出水的地方。

这个事件发生在古代希伯来人从埃及出逃后处于一片荒野的40年里。公元前 1 世纪,在国王阿雷特斯三世统治时极其繁荣,疆土曾扩大到大马士革。公元 106年被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曾作为商路要道盛极一时。3世纪起,因红海海上贸易兴起代替了陆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 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812年为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重新发现。 佩特拉遗迹有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建筑物雕凿在悬崖峭壁面内,其房间也隐没在岩石之中。大约公元前312年,纳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在此定居。峡谷最宽处约 7米,最窄处仅 2米左右,两侧雕凿有洞窟、岩墓等。峡谷尽头豁然开朗,耸立着一座高约40米、宽约30米的依山雕凿的哈兹纳赫殿堂(意为金库)造型雄伟,有6根罗马式门柱,分上、下两层,直至洞顶。横梁和门檐雕有精细图案。穿过哈兹纳赫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罗马剧场遗迹。剧场后面有一片开阔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宫殿、浴室和住宅等。还有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水渠。在东北部的山岩上开凿有石窟,其中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三层巨窟,正面为罗马宫殿建筑风格,是历代国王的陵墓。现设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该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特拉城地处从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贸易之路上,所以它成了那些横越干旱乡村地区疲乏的旅行者们喜欢的歇脚地。

公元106年古罗马人接管佩特拉以后,该城市仍然十分繁华。但后来因贸易路线改变了,佩特拉的重要性因此大为削弱。最终它被遗弃了,直到1812年后才被人发现。

回到过去

佩特拉又叫“玫瑰之城”,距离安曼约260公里,走修建在沙漠中的高速公路要3个多小时。到达佩特拉新城时已经很晚了,绿色和黄色的灯光繁繁点点的,像一个童话世界般安静祥和。佩特拉几乎所有的住宅都是玫瑰色的,而且依山而建,漂亮别致。佩特拉古城是由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在岩石上敲凿出来的城市,一直是东西商路的重要中心,随着南北商路的开通,货物可以直接从南边的红海出入,佩特拉才逐步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最后渐渐被人遗忘,变成一座死城。1812年,瑞士一位探险家重新发现了这里,在销声匿迹了几百年后,佩特拉终于重见天日。古城建立在一条狭长的峡谷中,进入峡谷,首先看到的是在岩壁上的空洞,这些是凿岩而成的墓碑群。这些墓碑群根据所有者身份的不同而规格不一,雕刻的图案也各不相同。

佩特拉曾经是古罗马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现在还能看到很多在古罗马文化中常有的建筑,比如阶梯剧场、广场、公共浴室等等。沿着峡谷前行就能走到锡克(一条所有游客到佩特拉“宝库”的必经之路),这是一条深陷在岩石中、狭窄、隐蔽的裂缝。前进中,游客会突然看到阳光照射下的宝库正面,这会让你感到无比震撼和惊奇。“宝库”是个令人难忘的建筑物,正面宽27米,高40米,纳巴泰式设计风格,是佩特拉最著名的纪念碑。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侵蚀,但宝库仍然保存完好,在阳光下,不管从任何角度去看,都能给你一种神奇的感受。佩特拉峡谷中全是砂岩,以红褐色和粉色为主,还有其他颜色的。看见有个摊子在卖这著名的天然彩沙,并用它在一个小瓶子里面作画。

佩特拉曾是丝绸之路走过的一站,在巨大的岩石上刻有古老东方的痕迹,那些骑着骆驼的商人正带着中国的丝绸、茶叶、器具走向更远的地方。

古城兴衰

纳巴泰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该地区(今天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在他们建造的众多安居地中,尤以首都佩特拉较为突出。

荣誉及其他

军事必争之地

佩特拉是一个值得介绍的地方。第一,它易守难攻,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敌方无法调集大军攻城,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二,资源丰富,环抱城市的高地平原上森林繁茂,木材丰富,牧草肥沃,利于游牧;第三,水源充足,一股终年不断的喷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在罗马人统治下,佩特拉曾一度繁荣昌盛,罗马工程师们铺筑商道,改进灌溉设施。但随着水路运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货物依靠海上运输,地中海岸的一座名叫亚力山大的城市抢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陆地运输也开始变化,罗马人在它北部兴建了一条大路,连通了途利亚的大马士革与美索不达米亚(今天的伊拉克),掠走了更多的运输贸易。到了公元3世纪,佩特拉的经济实力和财富大大减弱。公元4世纪,佩特拉沦为拜占庭(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这期间,它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迅速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带。伊斯兰帝国日趋强大,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

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叫西克的山峡,深约200英尺。这条天然通道蜿蜓深入,直达山腰的岩石要塞。这就是加保·哈朗(圣经中称为荷尔的)要塞。西克山峡漆黑一片,回声荡荡,可是一转过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峡,则是另一番景观,世上较令人惊叹的建筑就呈现在眼前:高130英尺,宽100英尺,高耸的柱子,装点着比真人还大的塑像,整座建筑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成形。这座建筑名叫卡兹尼,它较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无比神奇。

过了卡兹尼,西克峡霍然开阔,伸向约1英里宽的大峡谷。这峡谷中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形成天然城墙;壁上两处断口,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区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上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简陋,还不及方形小室大,几乎仅能算洞穴;另一些大而精致——台梯,塑像,堂皇的人口,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里。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

被发现的故事

历史将永远铭记重新发现佩特拉的功臣──贝克哈特,而重新发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19世纪初,处于穆斯林世界的佩特拉与西方世界完全隔绝,由于战乱,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外,几乎没有外人涉足此地,任何西方人对它的接近都将引来极大的危险。1806年,一名德国学者曾试图“好奇地溜进”佩特拉而惨遭杀害。

1812年,一位年轻的瑞士探险家名叫约翰·贝克哈特,热衷于对阿拉伯文明的研究,他身为“非洲内陆地区研究促进协会”成员,奉命前往非洲研究尼日尔河的源头。他精心准备着自己的旅行计划,由于要穿越西亚的阿拉伯世界,因此他必须学会如何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他在叙利亚和约旦完善他的伊斯兰教的知识。本职工作的便利给他的研究带来了重大机会,在从大马士革去开罗的途中,他听说一个被瓦迪穆萨群山保护的城市竟遭至难以置信的毁灭性破坏(瓦迪穆萨至今仍标在佩特拉的地图上,从游客中心搭的士出发未超出一个第纳尔起步价的车程)。他知道当地的贝都因人从未见过欧洲人,他们对任何陌生人都抱着猜疑和敌意,为了不招致他们的惊觉与怀疑,贝克哈特精心制订了周密的调查计划。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因此试图达成一个目标,来表示对亚伦(圣经中人物)的敬意,我要寻找谷地尽头的亚伦墓。”谷地应就是传说中被群山包围的佩特拉。

他装扮成阿拉伯人,蓄了长须,改名为埃布拉罕·依布·阿布道拉。由于他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和丰富的伊斯兰教知识,沿途被误认为伊斯兰教的学者而未引起怀疑。他雇了一个当地的向导领他去亚伦墓,一切依计划进行:走过狭长、险峻的西克峡谷,惊人的一幕出现在他眼前,他不露声色,只是匆匆巡看了法老宝库和厄恩墓,马上断定他脚下的城市就是传闻中的佩特拉,他在日记中写道:“瓦迪穆萨的毁灭,可能就是指古城佩特拉。”惊人的发现纵然令他激动万分,但他未敢久留,只呆了一天就离开了佩特拉。他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尚还存在的西方人。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

追溯历史,佩特拉的建造者纳巴泰人在现代人的眼中,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迷惑的民族。他们好像在一夜之间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间的重要商路,一夜之间建立起了佩特拉。鼎盛时期,纳巴泰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却始终将都城定在群山环绕、易守难攻的佩特拉。

然后,似乎一夜之间他们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在这一点上,纳巴泰文明很像印加文明,来也突然去也突然。据说印加文明的消失,主要是因为西班牙探险家带去的疾病。而纳巴泰人败于罗马人后,一下子无影无踪,连一点线索都未留下,只有一整座石城让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抓耳挠腮。

评价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是纳巴泰人沙漠商队建立的城市,是阿拉伯、埃及、叙利亚腓尼基之间的交通要塞。佩特拉一半突出,一半镶嵌在环形山的岩石里,到处是小路和峡谷,是世界上较著名的考古遗址。古希腊建筑与古代东方传统在这里交汇相融。

佩特拉古城相关榜单
一生必去的世界十大考古遗迹 这些世界考古遗迹神秘又古老
世界十大考古遗迹名单如下:罗马斗兽场、万里长城、埃及胡夫金字塔、雅典卫城、秦始皇陵、佩特拉古城、复活节岛石像、吴哥窟、马丘比丘、奇琴伊察,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上的地下古城有哪些 古代存在于地底的城市 十大地下古城
世界十大地下古城未解之谜名单如下:地下城市、地下宫殿、贝壳石窟、马特马塔、衢州龙游石窟旅游区、哈尔萨夫列尼地宫、古代墓穴、佩特拉古城、贝瑞穴居村庄、地下圣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十大历史遗迹 世界上著名历史遗迹有哪些 世界历史遗迹盘点
世界十大历史遗迹名单如下:胡夫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巨像、阿尔忒弥斯神庙、罗德岛太阳神巨像、秦始皇兵马俑、巴比伦空中花园、马丘比丘遗址、佩特拉古城、万里长城、摩索拉斯陵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古代十大建筑奇迹 现存的古代建筑奇迹有哪些
世界十大古建筑奇迹名单如下: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胡夫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罗马斗兽场、柬埔寨吴哥窟、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意大利比萨斜塔、亚历山大地下陵墓、佩特拉古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十大名胜古迹 世界十大最著名的名胜古迹盘点
世界十大名胜古迹名单如下:澳大利亚大堡礁、美国大峡谷、万里长城、自由女神像、爱琴海、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埃菲尔铁塔、尼亚加拉瀑布、圣家族大教堂、佩特拉古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亚洲十大建筑未解之谜 亚洲古代建筑的秘密
亚洲建筑十大未解之谜名单如下:悬空寺之谜、故宫之谜、沙特阿拉伯巨石阵、敦煌莫高窟之谜、阿房宫之谜、楼兰古城之谜、佩特拉古城之谜、尼雅古城消亡之谜、巴比伦空中花园建筑之谜、南越王国宫殿之谜,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一生必去的世界十大考古遗迹 这些世界考古遗迹神秘又古老
世界十大考古遗迹名单如下:罗马斗兽场、万里长城、埃及胡夫金字塔、雅典卫城、秦始皇陵、佩特拉古城、复活节岛石像、吴哥窟、马丘比丘、奇琴伊察,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十大历史遗迹 世界上著名历史遗迹有哪些 世界历史遗迹盘点
世界十大历史遗迹名单如下:胡夫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巨像、阿尔忒弥斯神庙、罗德岛太阳神巨像、秦始皇兵马俑、巴比伦空中花园、马丘比丘遗址、佩特拉古城、万里长城、摩索拉斯陵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历史遗迹】中国十大历史遗迹 知名历史遗迹盘点
中国十大历史遗迹名单如下:秦始皇兵马俑、北京市明十三陵、万里长城、龙门石窟、承德避暑山庄、布达拉宫、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少林寺、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宗教场所
  • 佛教场所
  • 佛教寺庙
  • 寺庙语系
  • 清真寺
  • 佛洞石窟
  • 佛教文化景观
  • 佛教道场
  • 佛像景观
  • 观音洞
  • 洞穴庙宇
  • 最险庙宇
  • 道教场所
  • 道教宫观
  • 妈祖天后宫
  • 关帝庙武庙
  • 月老庙
  • 文昌庙
  • 东岳庙
  • 道教道场
  • 财神庙
  • 热门文章
  • 中国十大历史遗迹
  • 世界十大历史遗迹
  • 世界十大考古遗迹
  • 广东十大著名道观
  • 国内十大明星墓地
  • 东莞五大道教古观
  • 丽水十大著名寺庙
  • 天津十大著名道观
  • 包头十大著名寺庙
  • 温州十大著名寺庙
  • 昆明十大著名道观
  • 大连十大著名道观
  • 江苏十大著名道观
  • 福建十大著名道观
  • 山东十大著名道观
  • 热门词条
  • 1
    承德避暑山庄
  • 2
    少林寺
  • 3
    布达拉宫
  • 4
    延安宝塔山景区
  • 5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6
    黄鹤楼
  • 7
    杭州西湖
  • 8
    莫高窟
  • 9
    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
  • 10
    八达岭长城
  • 11
    察哈尔抗战遗址
  • 12
    桂林山水
  • 13
    苏州园林
  • 14
    大同云冈石窟
  • 15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
  • 16
    日月潭
  • 17
    龙门石窟
  • 18
    印度泰姬陵
  • 19
    中山陵
  • 20
    巴比伦空中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