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首批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校是全国首批“易班”试点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育改革实验奖一等奖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育中心连续三轮被命名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入选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拥有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社团90余个;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总决赛金奖等各类奖项百余项。建有校史馆(含三史馆、大学生校园文化展示馆)、博物馆(含水生生物科技馆、鲸馆、远洋渔业展示厅、“彩虹鱼”深海科普体验基地、“中国渔政206”)等文博育人场馆。
学校学科建设完备,其中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地球科学、化学等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水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平台,30余个省部级平台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生态养殖中心(CEA)、国际海洋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建有水产生物育种研究中心、极端海洋过程与资源研究中心、食品与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洋战略智库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拥有中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中国唯一的CNAS、CMA、DNV GL和USCG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建设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动水槽,研制万米级着陆器成功到达10918米深渊。
学校主办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本水产类英文期刊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被Scopus及美国生命科学文摘索引数据库(BP)和生物学文摘(B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主办的《水产学报》《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其中,《水产学报》获“全国百强报刊”“中国精品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加纳等国家(地区)的大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洲水产学会(AFS)等国际组织有着密切交流与合作,与160多所海外高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自2011年以来,通过游学、留学、交换生等派出学生4000余人;连续两期入选中日韩“亚洲校园”,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项目,与西班牙、葡萄牙等高校开展学分互认Erasmus项目,为中外师生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交往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平台。
上海海洋大学前身,可以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04年,为抵御侵渔、维护海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主张“渔权即海权”,向清廷倡议创办水产学校。后经黄炎培襄助和首任校长张镠竭力筹措,于1912年正式创办,系我国最早的水产学校之一。
1927年,学校更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1929年恢复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校名。1937年因八一三淞沪抗战,校舍毁于战火,辗转四川合川艰难维续水产教育。1939年先于国立第二中学成立水产部,后于1943年成立国立四川水产职业学校。1947年在上海复校,定名为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1951年更名为上海水产专科学校,1952年组建升格为上海水产学院,成为中国第一所本科建制的高等水产学府。1972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搬迁到厦门集美办学,更名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迁回上海原址恢复上海水产学院,同时保留厦门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为适应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需要,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共建上海海洋大学。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获得2009-2010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2014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6月,上海海洋大学与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8月,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围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同月,上海海洋大学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学校跻身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试点建设行列,获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
2018年2月,上海海洋大学与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共同签署了《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合作协议》,双方协议设立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9月,上海海洋大学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月,上海海洋大学与西湖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年,入选上海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计划。
2019年4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
2020年7月,共青团上海市委与上海海洋大学共同成立“上海市青年志愿服务研究中心”;9月,成为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9月,加入首届“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并任副理事长单位。
2021年5月,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8月,加入全球中文学习联盟。
2023年11月,上海海洋大学罗非鱼遗传育种团队赴赞比亚大学举办第二期非洲“罗非鱼养殖技术”国际培训班,两校开展广泛、务实性合作。
2024年1月,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美育中心正式揭牌。3月,上海海洋大学主办第七届华东地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论坛。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