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清和帖》

《清和帖》又称《致窦先生尺牍》,是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一幅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贴为米芾写给友人窦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与窦先生很久未见,表达倾慕敬仰之意。该贴为米芾书法作品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中文名
清和帖
类型
中国书法
作者
米芾
创作时间
宋代
目录
《清和帖》介绍

基本介绍

《清和帖》是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一幅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和帖是米芾书法作品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内容介绍

规格

纸本,信札,行书,纵28.3厘米,横38.5厘米。

法帖释文

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斛。将微意。轻尠(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作者介绍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鉴赏评价

此信札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约书于1103年(北宋徽宗崇宁二年)5月。此帖曾经项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

《清和帖》是米芾写给友人窦先生的一封信,应是晚年的友人。信中提到与窦先生很久未见,表达倾慕敬仰之意。米芾并藉由描述夏初气候,询问对方起居生活如何?他接着自述年事衰老,却必须赴任官职,因此不能久留,恭敬地希望对方保重。当时米芾正准备前往汴京(河南开封)接任书画学博士。信中内容虽然简单,却表现了即将接下官职的心情。

米芾能接掌书画学博士,是由于蔡京的推荐。米芾比蔡京小四岁,两人很早就已认识。当时的蔡京并非政坛的权力核心,蔡京甚至在1101年还曾想投靠在真州任官的米芾。不过,蔡京之后在官场迅速窜红,而米芾之所以能担任书画博士的官职,或许正是因为蔡京的大力拔擢所致,然而,两人的友谊却变质为依附权位的交往,无法回复到早年单纯的友谊关系了。

“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清和帖》相关榜单
米芾十大书法代表作 米芾最有名的书法字帖 米芾书法作品大全
米芾十大书法作品名单如下:《研山铭》、《苕溪诗卷》、《蜀素帖》、《多景楼诗册》、《虹县诗卷》、《向太后挽词帖》、《三吴帖》、《乡石帖》、《临沂使君帖》、《清和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米芾十大书法代表作 米芾最有名的书法字帖 米芾书法作品大全
米芾十大书法作品名单如下:《研山铭》、《苕溪诗卷》、《蜀素帖》、《多景楼诗册》、《虹县诗卷》、《向太后挽词帖》、《三吴帖》、《乡石帖》、《临沂使君帖》、《清和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书法家作品
  • 书法家
  • 书法作品
  • 书法书籍
  • 书法培训机构
  • 书法博物馆
  • 名帖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篆书
  • 碑帖
  • 绘画作品
  • 艺术作品
  • 王羲之书法
  • 欧阳询书法
  • 颜真卿书法
  • 柳公权书法
  • 赵孟頫书法
  • 米芾书法
  • 热门文章
  • 米芾十大书法作品
  • 王羲之的代表作十大盘点
  • 王献之十大书法作品
  • 欧阳询十大书法作品
  • 赵孟頫十大书法作品
  • 张旭十大书法作品
  • 颜真卿十大书法作品
  • 怀素十大书法作品
  • 苏轼十大书法作品
  • 褚遂良十大书法作品
  • 柳公权十大书法作品
  • 黄庭坚十大书法作品
  • 虞世南十大书法作品
  • 蔡襄十大书法作品
  • 热门词条
  • 1
    《蜀素帖》
  • 2
    《临沂使君帖》
  • 3
    《苕溪诗卷》
  • 4
    《研山铭》
  • 5
    《多景楼诗册》
  • 6
    《向太后挽词帖》
  • 7
    《三吴帖》
  • 8
    《清和帖》
  • 9
    《乡石帖》
  • 10
    《虹县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