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春中帖》

《春中帖》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写给范仲淹第四子范纯粹的信札,为纸本墨迹,纵28.2厘米,横43.1厘,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帖的书写时间应为元丰末年,即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年),苏轼年约50岁左右。此帖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仪态淳古,有浑厚凝重之韵致。虽有缺字、残损,仍不失为苏轼中年时期的上乘作品。
中文名
春中帖
类型
行书
作者
苏轼
创作时间
目录
《春中帖》介绍

基本介绍

《春中帖》是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

内容介绍

轼启。春中(四字不可辨)达,久不闻(一字不可辨)渴仰增积。比日履兹馀(一字不可辨)尊候何似,眷聚各无恙。轼蒙庇如昨。二哥(一字不可辨),春(三字不可辨)有书问往还,甚安也。子由不住得书,甚健。会合何时,惟祝倍万保啬,不宣。轼再拜。德孺运使金部老弟左右。七月廿六日。

本帖鉴藏印有“奎章阁鉴书博士”、“柯氏清玩”、“柯九思鉴□真迹”、“江恂”、“王禹卿氏”。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提出“士夫画”(即文人画)之说。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

鉴赏评价

此帖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仪态淳古,有浑厚凝重之韵致。虽有缺字、残损,仍不失为苏轼中年时期的上乘作品。此帖是苏轼写给范纯粹(德孺)的信札。范纯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第四子。宋神宗元丰年间,共有五路军团出兵讨伐西夏,其中包括由高遵裕率领的环庆军和由刘昌祚率领的泾原军。《宋史》卷三一四《范纯粹本传》记载,北宋元丰末年,范纯粹因调和讨伐西夏的遵裕、昌祚两路军的矛盾有功,神宗将他由陕西转运判官进为转运副使,这与帖中德孺之官衔“运使金部”是一致的。据此可知,此信札的书写时间应为元丰末年,即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年),苏轼年约50岁左右。帖中“二哥”是指范纯仁(范仲淹次子)。

《春中帖》相关榜单
苏轼十大书法代表作 苏轼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苏轼书法作品大全
苏轼十大书法作品名单如下:《寒食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人来得书·新岁展庆帖》、赤壁赋、《天际乌云帖》、《祭黄几道文》、《治平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春中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苏轼十大书法代表作 苏轼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苏轼书法作品大全
苏轼十大书法作品名单如下:《寒食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人来得书·新岁展庆帖》、赤壁赋、《天际乌云帖》、《祭黄几道文》、《治平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春中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书法家作品
  • 书法家
  • 书法作品
  • 书法书籍
  • 书法培训机构
  • 书法博物馆
  • 名帖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篆书
  • 碑帖
  • 绘画作品
  • 艺术作品
  • 王羲之书法
  • 欧阳询书法
  • 颜真卿书法
  • 柳公权书法
  • 赵孟頫书法
  • 米芾书法
  • 热门文章
  • 苏轼十大书法作品
  • 王羲之的代表作十大盘点
  • 王献之十大书法作品
  • 欧阳询十大书法作品
  • 赵孟頫十大书法作品
  • 张旭十大书法作品
  • 颜真卿十大书法作品
  • 怀素十大书法作品
  • 褚遂良十大书法作品
  • 柳公权十大书法作品
  • 米芾十大书法作品
  • 黄庭坚十大书法作品
  • 虞世南十大书法作品
  • 蔡襄十大书法作品
  • 热门词条
  • 1
    赤壁赋
  • 2
    《寒食帖》
  • 3
    《答谢民师论文帖》
  • 4
    《祭黄几道文》
  • 5
    《春中帖》
  • 6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 7
    《人来得书·新岁展庆帖》
  • 8
    《天际乌云帖》
  • 9
    《江上帖》
  • 10
    《治平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