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湘笔

湘笔,湖南长沙所产毛笔的总称。湘笔发端于唐朝,于元末明初崛起,在明清时与湖笔并驾齐驱。湘笔制笔历史可溯至唐代郴州笔,其主要特色在于笔头制作方法采用杂扎技术,形成了制笔技艺中的一大流派,所制水笔、兼毫笔较为著名。
目录
湘笔介绍

湘笔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毛笔制作流派,发端于战国时期(左家公山楚墓出土实物),元明时期形成与湖笔并立的制笔体系。其核心工艺为'杂扎法'笔头制作技艺,采用东北羊毛、黄鼠狼尾毛等原料,经120余道工序手工制成兼毫笔、水笔等特色品类。民国时期长沙南阳街曾聚集70余家笔庄,产品远销西南各地。现有杨氏毛笔庄、岳州笔庄等传承单位,岳州笔制作技艺于2023年入选市级非遗。

历史沿革

1954年长沙左家公山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管毛笔(长18.5厘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制笔实物佐证。唐代长沙窑已具备规模化制笔能力,明清时期形成'锋长腰细'的典型制式。清光绪年间长沙南阳街发展为制笔产业聚集区,'彭三和''王文升''余仁和'等笔庄并存。

1938年文夕大火致使长沙笔业遭受重创,仅存杨氏毛笔庄等少数作坊延续技艺。民国时期长沙南阳街曾聚集17家笔庄,与湖笔齐名。2023年岳阳市确立'岳州笔制作技艺'为市级非遗项目,标志着湘笔进入体系化保护阶段。

工艺特征

采用分层杂扎工艺,将狼毫、羊毫、阉鸡颈毛按比例混合,通过水盆齐毛、草木灰吸水等工序制成'肚大锋齐'的笔头。核心工序包含:

毛料处理:经石灰水脱脂、日光曝晒

笔头塑形:运用梳、齐、压、捆四法定型

笔杆加工:选用湘妃竹进行烘烤校直

与湖笔分层扎毫工艺相比,湘笔杂扎法使笔锋更具弹性,适宜书写篆隶书体。产品需达到'尖、齐、圆、健'四德标准,单支毛笔制作周期约15天。

传承发展

杨氏毛笔庄第三代传人黄希林(1949年生)坚守传统工艺,2024年仍保持年产2000支手工笔的产能。岳阳楼区岳州笔庄传承人易星亮父子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2023年产量突破3万支。主要传承举措包括:

开设非遗研学工坊,与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合作培养传承人

开发'如玉''甘润'等新式笔杆产品

运用短视频平台演示制笔工艺

代表分支

岳州笔作为湘笔核心分支,承袭宋代'衡州笔'制作传统。其特色产品"洞庭秋月"兼毫笔采用:

笔头:东北羊毛与黄鼠狼尾毛

笔杆:湘妃竹

装饰:牛角镶嵌工艺

该品类笔锋蓄墨量达1.2毫升,适用丈二匹宣纸书写,2023年占据湘笔总产量的45%。

湘笔相关榜单
中国古代十大名笔 古代名笔都有哪些 国内最有名的毛笔盘点
中国十大名笔名单如下:湖笔、齐笔、宣笔、文笔、湘笔、侯笔、大罗毛笔、太仓毛笔、川笔、汝阳刘毛笔,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中国古代十大名笔 古代名笔都有哪些 国内最有名的毛笔盘点
中国十大名笔名单如下:湖笔、齐笔、宣笔、文笔、湘笔、侯笔、大罗毛笔、太仓毛笔、川笔、汝阳刘毛笔,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历史事件
  • 历史文物
  • 镇馆之宝
  • 传统习俗
  • 姓氏
  • 国宝
  • 神话故事
  • 王室宫廷
  • 灵异考古
  • 宗教教派
  • 民族
  • 王朝
  • 文化艺术
  • 佛教
  • 名刀
  • 神兽
  • 酒局
  • 喇嘛教/藏传佛教
  • 伊斯兰教
  • 宴席
  • 门派
  • 热门文章
  • 中国十大名笔
  • 一九九六年全球十大事件
  • 十大最强腿法
  • 中国十大恐怖袭击事件
  • 一九九一年全球十大事件
  • 二零零零年全球十大事件
  • 一九九八年全球十大事件
  • 汉赋十大名篇
  • 一九九二年全球十大事件
  • 深圳四大邪地盘点
  • 一九九七年全球十大事件
  • 二零零四年全球十大事件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 上古十大神树
  • 一九八九年全球十大事件
  • 热门词条
  • 1
    文笔
  • 2
    汝阳刘毛笔
  • 3
    齐笔
  • 4
    大罗毛笔
  • 5
    湘笔
  • 6
    川笔
  • 7
    宣笔
  • 8
    太仓毛笔
  • 9
    侯笔
  • 10
    湖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