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鼓舞

国家非遗
鼓舞是中国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苗族“鼓舞”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上有关苗族击鼓歌舞的文字记载,较早的可见于唐代。鼓舞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根据跳舞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人、双人、群体鼓舞三类;还可以根据鼓舞的表演形式分为猴儿鼓、对跳鼓、四面鼓、团圆鼓鼓舞等四类,花样繁多的表演形式,应对着不同的节庆氛围,精彩纷呈。
遗产项目编号
Ⅲ-42
申报地区
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浙江省,山东省,陕西省,甘肃省,云南省,辽宁省
目录
鼓舞介绍

相关项目

1、鼓舞(花钹大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昌平区

(3)保护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文化服务中心(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宣传教育中心)

2、鼓舞(隆尧招子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隆尧县

(3)保护单位:隆尧县文化馆

3、鼓舞(平定武迓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平定县

(3)保护单位:平定县文化馆

4、鼓舞(万荣花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万荣县

(3)保护单位:万荣县文化馆

5、鼓舞(土沃老花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沁水县

(3)保护单位:沁水县人民文化馆

6、鼓舞(稷山高台花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稷山县

(3)保护单位:稷山县安福高台花鼓演艺中心

7、鼓舞(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吉林市

(3)保护单位:吉林市艺术研究所(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8、鼓舞(大奏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温岭市

(3)保护单位:温岭市文化馆

9、鼓舞(陈官短穗花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广饶县

(3)保护单位:广饶县文化馆

10、鼓舞(柳林花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冠县

(3)保护单位:冠县文化馆

11、鼓舞(花鞭鼓舞),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商河县

(3)保护单位:商河县文化馆

12、鼓舞(八卦鼓舞),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栖霞市

(3)保护单位:栖霞市文化馆

13、鼓舞(横山老腰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横山县

(3)保护单位:榆林市横山区文化馆

14、鼓舞(宜川胸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宜川县

(3)保护单位:宜川县文化馆

15、鼓舞(凉州攻鼓子),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武威市

(3)保护单位:凉州区文化馆

16、鼓舞(武山旋鼓舞),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武山县

(3)保护单位:武山县文化馆

17、鼓舞(四筒鼓舞),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

18、鼓舞(彝族花鼓舞),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

19、鼓舞(辽西太平鼓),编号:Ⅲ-4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

鼓舞简介

鼓舞——是一边击鼓边舞的苗族民间舞蹈。鼓为木制,以牛革蒙于两端,置于架上敲击。苗族“鼓舞”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上有关苗族击鼓歌舞的文字记载,较早的可见于唐代《朝野佥载》卷十四:“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闾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的记述。说明“鼓舞”早在唐代就盛行于苗族民俗之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苗族“鼓舞”主要分布于湖南西部和贵州东南部清水江流域一带。

各地鼓舞风格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以及语言、服饰、风习方面的差异,各地“鼓舞”风格特点和形式各不相同。在湖南省西部的凤凰、保靖、花垣等县有“花鼓舞”(包括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男子和女子“双人鼓舞”),古丈等县有“团圆鼓舞”、“跳年鼓舞”,保靖、花垣有“猴儿鼓舞”。在贵州省东南部清水江沿岸的台江、镇远等县有“踩鼓舞”,黔东南地区的台江县和湘西地区个别地方有“木鼓舞”,施秉、铜仁等县有“调鼓”。上述各种形式的鼓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有不同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如原来“木鼓舞”,仅为祭祀祖先、祈神禳灾、娱神、娱祖灵所用,“调鼓”则主要用于丧葬仪式告慰亡灵,“团圆鼓舞”、“踩鼓舞”、“花鼓舞”等,主要是在每年春节和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娱乐。如今,都演变为节庆活动和人们劳动之余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功能的转化,也促使鼓舞的节奏及击鼓动作发生更为复杂的变化,而具表演性质。

起源

苗族鼓舞的起源不一,相传远古的时候,多头魔怪危害苗乡,糟塌妇女,吞食孩子,无恶不作。勇敢的苗族后生亚雄率同寨的伙伴们跳下天坑,经过七天七夜的血战,终于杀死了凶残的多头魔怪,救出了美女阿珠。全寨人扶老携幼围着熊熊的篝火狂欢,庆贺胜利。亚雄等勇士剥下魔怪的皮,蒙成一面大鼓使劲敲打……据说,这便是苗鼓的起源。

传说苗族大鼓是魔王的皮做成的,苗族人民每当丰收喜庆,祭祀集会,都要擂响震天大鼓,以震慑妖魔,祈求幸福安康。苗族鼓舞有庆年、庆神两种。庆年俗谓年鼓,与夏历正月初四起至月半止,每晚餐后暇时无事,相约抬鼓于宽坪中行之娱乐,以热闹新年;庆神俗谓之神鼓,于秋冬时,椎牛椎猪隆重举行祭,宾客毕至,演乐行法时行之。但年鼓是出于公众游戏;神鼓是属于典祭庆祝。不论是庆年还是庆神,其设备都是用大鼓一个,斜置于木架上,一人站立鼓旁,手持木棒两根,力击鼓边,俗谓之敲边鼓,左手打一棰,右手打两棰,即二夹一之打法,其声音“呱、打、打,呱、打、打”,如法敲之,为鼓舞者伴奏。鼓舞者手执短棒两根,于鼓正面,随着敲边节奏快慢缓急,两手更换,施以打技,“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的击之。左手击鼓,右手舞,右手击鼓,左手舞之,忽快忽慢,若断若接,前后旋转,疾徐应节,闻之有趣,看之尤佳,故名鼓舞。

以击鼓的性别分,又分男鼓和女鼓。男鼓有鸡公展翅、阵鼓催兵,犁地耕田、农夫插秧、收获打谷、大鹏展翅、猴子戏物、九龙下海…… ;女鼓有美女梳妆、包头洗面、巧妇织锦、绣花挑花、织麻纺纱、左右插花……苗家的鼓舞种类繁多。

按其表演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花鼓舞、猴儿鼓舞、团圆鼓舞、单人鼓舞、双人鼓舞、四人鼓舞、跳年鼓舞等。鼓舞的动作,大多是来自日常的生产、生活,也有些武术和动物动作的模拟。

分布

苗族“鼓舞”主要分布于湖南西部和贵州东南部清水江流域一带。由于长期分散居住,以及语言、服饰、风习方面的差异,各地“鼓舞”风格特点和形式各不相同。在湖南省西部的凤凰、保靖、花垣等县有“花鼓舞”(包括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男子和女子“双人鼓舞 ”),古丈等县有“团圆鼓舞”、“跳年鼓舞”,保靖、花垣有“猴儿鼓舞”,在贵州省东南部,清水江沿岸的台江、镇远等县有“踩鼓舞”,黔东南地区的台江县和湘西地区个别地方有“木鼓舞”,施秉、铜仁等县有“调鼓”。

不同形式的鼓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有不同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如原来“木鼓舞”,仅为祭祀祖先、祈神禳灾、娱神、娱祖灵所用,“调鼓”则主要用于丧葬仪式告慰亡灵,“团圆鼓舞”、“踩鼓舞”、“花鼓舞”等,主要是在每年春节和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娱乐。如今,都演变为节庆活动和人们劳动之余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功能的转化,也促使鼓舞的节奏及击鼓动作发生更为复杂的变化,而具表演性质。湘西地区的苗族男、女单人“鼓舞”和“猴儿鼓舞”就是明显的例子。“花鼓舞”通常活动于春节及“六月六”、“八月八”、“赶秋”、“赶夏”等民族传统节日。它的活动形式是由两人各持两根尺许长的鼓槌、分别站在鼓的两面同时击鼓,另有一人持单棒居中击鼓腰作伴奏。两者节奏要求统一,动作讲究对称。围绕着他们舞蹈的男女均可,多寡不限。唯舞蹈开始之前,须按惯例首先唱一首颂扬制鼓工匠功德的古歌,以示对祖先的纪念。以下就逐一介绍苗族社会的“鼓舞”。

表演形式

苗族鼓舞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根据跳舞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人、双人、群体鼓舞三类;还可以根据鼓舞的表演形式分为猴儿鼓、对跳鼓、四面鼓、团圆鼓等四类,花样繁多的表演形式,应对着不同的节庆氛围,精彩纷呈。

单人鼓舞

在苗族区域的单人鼓舞包括男子单人鼓舞和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一般是男女敲边伴奏,一男子击鼓起舞,手挥步动、粗犷豪放、节奏干脆、激烈有力,苗族人民常用来庆贺节日和丰收。此舞有两种打法,一种是表演者手执鼓槌击鼓;另一种是表演者双手握拳击鼓起舞,又叫徒手鼓舞。女子单人鼓舞是苗区最常见的一种表演形式,一般在春节及各种其它节日中表演。伴奏者执槌敲边或敲锣伴奏,舞蹈者手拿鼓棒独舞,有时也有人在旁边伴舞。其舞步疾徐有次、双脚轮梭、绞踏清晰,上身亦随肢步而动、腰拧胯动,舞蹈或大方活泼或平稳文雅或奔放开朗等。

双人鼓舞

双人鼓舞可分为男子双人鼓舞和女子双人鼓舞。此两种鼓舞的形式相同,但风格有很大的区别,男的粗犷有力,女的妩媚柔美。双人鼓舞的表演形式自由,舞者可各打一边,也可同打一边,也可一人击鼓一人伴舞,动作左右移动、前后交替,配合协调统一,常在庆丰收和节日表演。

群体鼓舞

苗族将群体鼓舞称为花鼓,因为参加表演的人多。花鼓舞除四人舞、八人舞和男女混合舞等。在民间还有“团圆鼓舞”、“跳年鼓舞”、“调年鼓舞”之俗称。舞者一面击鼓、一面舞蹈。击鼓有手击、槌击两种方式。槌击舞有“美女梳头”、“穿衣整容”、“烧菜煮饭”、“挑花绣朵”、“霸王举鼎”、“古树盘根”、“美女插花”、“英雄背剑”、“挖耳”、“鸟飞”等20多种舞法;手击舞有“狮子滚球”、“猛虎下山”、“雄鹰展翅”、“鹭鸶伸腿”、“收割打谷”、“锄荷担”、“花朝天开”、“鸡食米”等8种。花鼓有两面鼓、四面鼓之分;花鼓舞以花样繁多取胜。凤凰花鼓,是流行在凤凰县境内的鼓舞,此舞多在各种节日中表演,形式与双人鼓舞类似,即由两人手拿鼓槌,各站一头同时起舞,伴奏者则站在鼓腰击边伴奏。表演者性别不限,可以任意组合。在凤凰县还有一种鼓舞习俗叫“卡罗”,新春时,新郎必须带新娘到岳父家拜年。寨门口就设有卡子,即“卡罗”。进门前,新郎和新娘除对歌以外,还须一起跳一段鼓舞,方能进门,就形成了这种独有的双人鼓舞。此舞要求两人的动作对称,方向一致,风格开朗、愉悦,节奏稳重饱满。

猴儿鼓舞

猴儿鼓舞即是一种以摹似猴子动作为主,围绕苗鼓而舞的鼓舞形式。它别于单、双人鼓舞的范畴,舞蹈除摹似生产劳动以外,还要随着鼓点摹拟表演猴子摘桃、抓痒挠腮、戏鼓等动作,样子滑稽、诙谐风趣。其中夹杂着很多高难技艺,舞姿轻盈敏捷,情绪激扬。此舞既可身穿服猴帽,化妆成猴相表演,也可身着便装,摹拟猴儿状表演。

对跳鼓

对跳鼓又称对鼓,是由两鼓手各站鼓的一头进行相同的对称套路动作的跳鼓表演,此种打法多用于赛鼓或“拦鼓”。表演时本家族的打一头,亲友们打另一头;或本寨的打一头,其他寨的打另一头;或甲方打乙方陪,或乙方打甲方陪。要求甲乙双方动作一致,统一对称和谐。如甲打乙陪,甲方打出什么套路动作,乙方必须跟着打出什么样套路动作;第一局结束后立即进行第二局,即乙打甲陪,乙方打出什么套路动作,甲主又必须跟出什么套路动作。对打双方,倘若其中一方陪打不当便为输,另一方则为胜。因此,对鼓即成为赛鼓式。要求鼓手既精通套路、熟练技术,又必须灵活机智,在传统的隆重聚会的赛鼓中,当棋逢对手之时,一打就是整天或整夜,“通宵达旦”而不肯罢休。

四面鼓舞

此舞流行于吉首市,是一种较特殊的鼓舞形式,它所用的鼓是四面鼓。表演者一般为两男两女,交错分开而立,各人面对各自鼓面起舞。内容一般是反映劳作动作和愉悦心情的,男子打鼓时女的陪衬,反之女的打鼓则男的陪衬,然后,四人穿插绕花舞蹈,动作一致、对称,直接反映出苗族人民的喜悦心情。

团圆鼓舞

团圆鼓舞是一种特殊的集体歌舞形式,其特点是将一面大鼓平置于鼓架上,选一人击鼓,众人和着鼓点,围着大鼓起舞,人数越多越好,其动作分大摆、小摆和细摆三种,男的一般跳大摆,站一内圈,女的一般跳小摆和细摆,站在外圈,边跳边唱并夹杂“啊嗬--”的号子声,还可边跳边交换内外圈,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愉悦心情。此舞节奏明显,鼓点可任意反复,动作随鼓点而反复。以腰和手摆为主要动律,有别于其他鼓舞的特征,鼓点明显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鼓舞。

鼓舞相关榜单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名单如下:龙舞、秧歌、狮舞、灯舞、麒麟舞、朝鲜族农乐舞、傩舞、鼓舞、苗族芦笙舞、花鼓灯,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名单如下:龙舞、秧歌、狮舞、灯舞、麒麟舞、朝鲜族农乐舞、傩舞、鼓舞、苗族芦笙舞、花鼓灯,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地方风俗
  • 语言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型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年夜饭
  • 国粹
  • 方言
  • 传统舞蹈
  • 传统戏剧
  • 传统美术
  • 传统技艺
  • 传统医药
  • 传统民俗
  • 赛马会
  • 灯会
  • 庙会
  • 公共服务
  • 城市景观设施
  • 城市数据排行
  • 热门文章
  •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
  • 河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安徽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上海市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福建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西安十大适合街拍的地方
  • 山西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新疆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杭州十大适合街拍的地方
  • 广西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世界十大最容易学的语言
  • 世界十大最好听的语言
  • 成都十大适合街拍的地方
  • 中国著名庙会
  • 中国十大传统美术非遗项目
  • 热门词条
  • 1
    秧歌
  • 2
    井陉拉花
  • 3
    傣族孔雀舞
  • 4
    鼓舞
  • 5
    花鼓灯
  • 6
    苗族芦笙舞
  • 7
    古蔺花灯
  • 8
    京西太平鼓
  • 9
    盾牌舞
  • 10
    禾楼舞
  • 11
    鹤舞
  • 12
    麒麟舞
  • 13
    锅庄舞
  • 14
    灯舞
  • 15
    朝鲜族长鼓舞
  • 16
    土家族摆手舞
  • 17
    赛乃姆
  • 18
    高山族拉手舞
  • 19
    傩舞
  • 20
    朝鲜族农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