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吴文俊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俊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2001年2月,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文名
吴文俊
外文名
Wu Wen-tsün
出生日期
1919年05月12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市
毕业院校
交通大学
去世日期
2017年05月07日
职业职位
数学家
代表作品
《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数学机械化》
主要成就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
目录
吴文俊介绍

主要经历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5月12日,吴文俊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因战乱迁至地势高、远离战乱的青浦县朱家角。吴文俊自幼受父亲民主思想熏陶。他是长子,下有两妹一弟。他4岁时被送到弄堂里的文蔚小学读书,课程简单,因此有许多空余时间。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吴文俊被送回浙江嘉兴老家,躲避战乱。半年之后,他返回上海继续读书。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秋,吴文俊就读于正始中学,这才是他正规读书生涯的开始。吴文俊高中毕业时,其实兴趣在物理而不在数学。一次物理考试题很难,他却成绩出色。毕业时校方讨论保送,物理老师却以他独特的目光推荐他学数学。他认定自己物理考得好的原因在于数学,而攻读数学才能使他的才能得到更好更多的发挥。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吴文俊被保送至交通大学数学系。大三学实变函数论,他以自学为主,读经典著作。有了实变函数论的基础,很快进入康托尔集合论,钻研点集拓扑。

1940-1945年,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南洋模范女中、之江大学教书;期间曾失业半年。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年初,到上海临时大学任郑太朴教授的助手;同年8月,陈省身吸收吴文俊到数学所任助理研究员。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完成一项重要拓扑学研究,证明Whitney乘积公式和对偶定理,1948年在Annalsof Math上发表;同年10月,由于成绩斐然,他经推荐去欧洲,到巴黎留学,在Strassbourg大学跟随C.Ehresmann学习。

1949年,吴文俊去苏黎世访问,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同年秋天,应H·嘉当邀请入巴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工作。

1948年,开始参加CNRS研究工作初任Attaché de recherches,1951年升为Changé de Recherches。

1949年,完成“论球丛空间结构的示性类”的博士论文,论文于1952年单行本发表。

1950年,与Thom合作发表关于流形上Stiefel-Whitney示性类的论文,后通称为吴类与吴公式。

1951年8月,回到中国,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授。

1952年10月,到新建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4年,开始非同伦性拓扑不变量的研究,由此引入示嵌类并开展复合形嵌入、浸入与同胚的研究。

1956年,赴苏联参加全苏第三届数学家大会做Pontrjagin示性类报告,受到好评。

1956年,随同陈建功、程民德教授访问,始同国外学术界恢复联系;同年,随同苏步青教授访问保加利亚。

1958年,到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课。

1958年期间曾赴巴黎大学讲课系统介绍示嵌类的工作,对于Haefliger等人有很大影响。

1960年-1965年,负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第三届学生负责人。

1967年,完成“示嵌类理论在布线问题上的应用”。

1972年,美国拓扑学家Browder,Peterson,Spencer等访华,获得他们与其他国外学者如Smale等赠送的资料,使拓扑研究重新开始。

1973年,数学所拓扑组开始关于有理同伦论的讨论班,吴文俊开始其I*函子理论的研究。

1976年末,开始定理机械化证明的研究,于次年春节期间取得成功。

1977年,首次发表定理的机械化证明的论文,由此开辟全新的方向。

1978年,撰写“数学概况及其发展”一文,发表于科学出版社的《现代科学技术简介》一书,文中提出了脑力劳动机械化,但于刊印时被删去。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关肇直创建系统科学研究所,吴文俊离数学所去系统所,任副所长。

1980年,中国国内开始举办双微会议,在首次会议上做报告“初等几何和微分几何的定理机械化证明”。

1981年秋,去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讲学。

1982年,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持首批博士生毕业答辩。(参加答辩的18位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博士)

1984年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开设数学机械化机器证明理论的课程。

1990年8月,成立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同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2年,任国家科委攀登项目“机器证明及其应用”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同年8月,去奥地利参加AAGR,对RISC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

1993年3月,随科学家代表团访问台湾。

1995年5月,接受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2月,去新加坡参加第一届亚洲数学科技会议,作大会报告“几何问题求解及其现实意义”。

1996年,任国家科委攀登项目“数学机械化及其应用”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1997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101周年校庆纪念暨面向21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隆重召开,吴文俊学长专程来到母校参加研讨会,并受聘为母校名誉教授。

1998年,将1997年以来关于数学机械化的工作总结成书,书名为Mathematics Mechanization:Geometry Theorem Proving,Geometry Problem-Solving and Polynomial Equation-Solving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9年10月21日,被聘为华中理工大学名誉教授;同年11月6日,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纪念关肇直先生八十诞辰的学术研讨会。

1999年12月15日-20日,去德国访问,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

2001年2月19日,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吴文俊颁奖。

2002年6月,在清华为祝贺杨振宁80寿辰而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Frontiers of Science”上作“Some Reflections on the Mechanization of Mental Laborin the Computer Age”。

2003年11月19日,在中国智能学会2003全国学术大会、可拓学创立20年庆祝大会、中韩智能系统学术研讨会上作“计算机时代脑力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报告。

2005年9月26日,被聘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荣誉教授。

2006年4月25日至28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芜湖市进行了考察,参观了安徽工业大学、马钢第一钢轧总厂、安徽华东光电研究所、奇瑞公司等单位,并受聘为安徽工业大学荣誉教授。

2009年,西安交通大学授予吴文俊等5位校友“西安交通大学最受崇敬校友”荣誉称号。

2017年5月7日7时21分,吴文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

贡献影响

科学成就

在拓扑学方面的贡献

拓扑学是现代数学的支柱之一,也是许多数学分支的基础。吴文俊从1946年开始研究拓扑学, 1974年后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30年中在拓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吴示性类”与“吴示嵌类”的引入以及“吴公式”的建立。

示性类是刻画流形与纤维丛的基本不变量, 1940年后开始起步研究瑞士的Stiefel,美国的Whitney,前苏联的Pontrjagin和陈省身等著名数学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引入示性类的概念,但大都是描述性的。吴文俊将示性类概念从繁化简,从难变易,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他分析了Stiefel示性类,Whitney示性类Pontrjagin示性类和陈示性类之间的关系,指出陈示性类可以导出其他示性类,反之则不成立。他在示性类研究中还引入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微分情形,吴文俊引出了一类示性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它不但是抽述性的抽象概念,而且是可具体计算的。吴文俊给出了Stiefel示性类和Whitney示性类可由吴示性类明确表示的公式,被称为是吴(第一)公式,他证明了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第二)公式。这些公式给出各种示性类之间的关系与计算方法,从而导致一系列重要应用,使示性类理论成为拓扑学中完美的一章。

拓扑的嵌入理论是研究复杂几何体在欧氏空间的实现问题。在吴文俊之前,嵌入理论只有零散的结果,吴文俊提出了吴示嵌类等一系列拓扑不变量,研究了嵌入理论的核心,并由此发展了嵌入的统一理论。后来他将关于示嵌类的成果用于电路布线问题,给出线性图平面嵌入的新判定准则,与以往的判定准则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是可计算的。

在拓扑学研究中,吴文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极大地推进了拓扑学的发展,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他的工作也已经成为拓扑学的经典结果,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许多数学领域中应用,成为教科书中的定理。

在数学机械化方面的贡献

中国传统数学强调构造性和算法化,注意解决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提出的各类问题,往往把所得到的结论以各种原理的形式予以表述。吴文俊把中国传统数学的思想概括为机械化思想,指出它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吴列举大量事实说明,中国传统数学的机械化思想为近代数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6年吴文俊第二次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介绍这一发现。

20世纪70年代,吴文俊曾在计算机工厂劳动,切身体会到计算机的巨大威力,敏锐地觉察到计算机的极大发展潜力。他认为,计算机作为新的工具必将大范围地介入到数学研究中来,使数学家的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传统数学的机械化思想与现代计算机科学是相通的。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必将使中国传统数学的机械化思想得以发扬光大,机械化数学的发展必将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已故程民德院士认为:吴文俊倡导数学机械化,是从数学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种构想。数学机械化的实现,将对中国数学的振兴乃至复兴做出巨大贡献。吴文俊身体力行,在数学机械化的征途上奋勇攀登。在机器证明方面,他提出的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国际上称为吴方法),遵循中国传统数学中几何代数化的思想,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显现了无比的优越性。他的工作被称为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并于1997年获得“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在授奖辞中对他的工作给了这样的介绍与评价:“几何定理自动证明首先由赫伯特格兰特(HerbertGerlenter)于50年代开始研究。虽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在吴方法出现之前的20年里,这一领域进展甚微。”吴文俊的工作“不仅限于几何,他还给出了由开普勒定律推导牛顿定律,化学平衡问题与机器人问题的自动证明。他将几何定理证明从一个不太成功的领域变为最成功的领域之一。”在非线性方程组求解的方向上,他建立的吴消元法是求解代数方程组最完整的方法之一,是数学机械化研究的核心。80年代末,他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偏微分代数方程组。他还给出了多元多项式组的零点结构定理,这是构造性代数几何的重要标志。

吴文俊特别重视数学机械化方法的应用,明确提出“数学机械化方法的成功应用,是数学机械化研究的生命线。”他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控制论、曲面拼接问题、机构设计、化学平衡问题、平面天体运行的中心构形等,还建立了解决全局优化问题的新方法。他的开拓性成果,导致了大量的后续性工作。吴消元法还被用于若干高科技领域,得到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包括曲面造型、机器人结构的位置分析、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信息传输中的图像压缩等。数学机械化研究是由中国数学家开创的研究领域,并引起国外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吴方法传到国外后,一些著名学府和研究结构,如Ox-ford,INRIA,Cornell等,纷纷举办研讨会介绍和学习吴方法。国际自动推理杂志JAR与美国数学会的“现代数学”,破例全文转载吴文俊的两篇论文。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前主席W.Bledsoe等人主动写信给中国主管科技的领导人,称赞“吴关于平面几何定理自动证明的工作是一流的。他独自使中国在该领域进入国际领先地位”。

在中国数学史方面的贡献

1974年以后,吴文俊开始研究中国数学史。作为一位有战略眼光的数学家,他一直在思索数学应该怎样发展,并终于在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中得到启发。中国古代数学曾高度发展,直到14世纪,在许多领域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名符其实的数学强国。但西方学者不了解也不承认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将其排斥在数学主流之外。吴文俊的研究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他指出,中国传统数学注意解方程,在代数学、几何学、极限概念等方面既有丰硕的成果,又有系统的理论。

刘徽于公元263年作《九章算术注》,把原见于《周髀算经》中测日高的方法扩张为一般的测望之学——重差术,附于勾股章之后。唐代把重差术这部分与九章分离,改称为《海岛算经》,原作有注有图,但已失传.现存《海岛算经》只剩9题,其中包括刘徽给出的两个关于海岛的基本公式,但没有证明。后人多次给出公式证明并力求复原刘徽原意。吴文俊研究后来的各种补证后,认为这些论证并不符合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原意,尤其是西算传入后,用西方数学中添加平行线或代数方法甚至三角函数来证明是完全错误的。针对这些证明,他明确提出数学史研究的两条基本原理:

所有结论应该从侥幸留传至今的原始文献中得出来。

所有结论应按照古人当时的思路去推理,也就是只能用当时已知的知识和利用当时用到的辅助工具,而应该避开古代文献中完全没有的东西。

根据这两条忠于历史事实的原则,吴文俊对于《海岛算经》中的公式证明作了合理的复原,他认为重差理论来源于《周髀算经》,其证明基于相似勾股形的命题或与之等价的出入相补原理。他指出中国有自己独立的度量几何学理论,完全借助于西方欧几里得体系是很难解释通的。吴文俊在研究包括《海岛算经》在内的刘徽著作的基础上,把刘徽常用的方法概括为“出入相补原理”,这个原理的表述十分简单:一个图形不论是平面还是立体的,都可以切割成有限多块,这有限多块经过移动再组合成另一图形,则后一图形的面积或体积保持不变。这个常识性的原理在中国古算中经过巧妙运用得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出入相补原理的提出是吴文俊在中国数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人才培养

据2015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显示,吴文俊院士在1993到2004年共培养了4名博士研究生。

获奖记录

1956

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因拓扑学中的示性类及示嵌类的成就获奖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0

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3

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1994

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人物评价

长期以来,吴老站在数学科学的前沿,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

原创性成就,特别是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为国家、为民族争了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评)

辛勤的努力和杰出的贡献,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为我国科技界争得了荣誉,也为青年学者树立了榜样。(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评)

天资聪慧,有数学天赋。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工作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及独创性。他从事数学教研工作,数十年如一日,贡献卓著……(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身评)

吴文俊相关榜单
中国近现代十大数学家 中国现代十大数学家 盘点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
中国近现代十大著名数学家名单如下: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陈建功、吴文俊、陈景润、柯召、丘成桐、王元、谷超豪,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现代十大发明家 中国现代有哪些著名发明家
中国现代十大发明家名单如下:袁隆平、侯德榜、王大珩、华罗庚、王永民、刘大力、王选、席跃久、季汉生、吴文俊,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邓稼先称之为什么之父 邓稼先为什么受到核辐射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如果您想了解邓稼先称之为什么之父、邓稼先为什么受到核辐射、邓稼先为什么要研究两弹、邓稼先为什么要隐姓埋名28年、邓稼先为什么要回中国、邓稼先为什么不留在美国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钱学森为什么去美国读书
钱学森被称为“两弹一星”的原因是他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并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如果您想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钱学森为什么去美国读书、钱学森为什么被称为两弹一星、钱学森为什么被称为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什么相信特异功能、钱学森为什么要研究气功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达尔文为什么会提出进化论 达尔文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
达尔文选择娶他的表姐埃玛·温德尔是因为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他们的家人也都是近亲结婚的。如果您想了解达尔文为什么会提出进化论、达尔文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为什么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达尔文为什么用金丝雀虉草、达尔文为什么放弃学医、达尔文为什么娶近亲、达尔文为什么葬在教堂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华罗庚为什么只有初中学历 华罗庚为什么能成功
华罗庚之所以只有初中学历,是因为他在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他升学的费用,所以他退学后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如果您想了解华罗庚为什么只有初中学历、华罗庚为什么能成功、华罗庚为什么能成为数学家、华罗庚为什么没有得奖、华罗庚为什么在日本、华罗庚为什么要坚持回国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世界科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世界科学家排名前十 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
世界十大著名科学家名单如下:爱因斯坦、伽利略·伽利雷、艾萨克·牛顿、迈克尔·法拉第、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约翰尼斯·开普勒、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玛丽·居里、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著名中国科学家 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 中国科技之父
中国十大著名科学家名单如下:袁隆平、邓稼先、杨振宁、叶企孙、吴健雄、钱学森、吴大猷、李政道、高锟、王淦昌,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二十世纪十大科学家 20世纪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 20世纪科学家排行
20世纪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名单如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恩里科·费米、詹姆斯·杜威·沃森、艾伦·图灵、亚历山大·弗莱明、蒂姆·伯纳斯·李、威廉·肖克利、乔纳斯·索尔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盘点世界历史十大发明家 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
世界十大发明家名单如下:詹姆斯·瓦特、达·芬奇、蔡伦、莱特兄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毕昇、本杰明·富兰克林、尼古拉·特斯拉、安东尼奥·梅乌奇、伽利略·伽利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美国十大著名数学家 美国最伟大的数学家 美国数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美国十大数学家名单如下:约翰·纳什、约翰·冯·诺依曼、陈省身、哈斯勒·惠特尼、诺伯特·维纳、彼得·拉克斯、张益唐、斯蒂芬·斯梅尔、陶哲轩、伊萨多·辛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美国十大科学家 美国最牛的科学家 美国著名发明家有哪些
美国十大杰出科学家名单如下:爱因斯坦、莱特兄弟、爱迪生、约翰·冯·诺依曼、尼古拉·特斯拉、本杰明·富兰克林、詹姆斯·杜威·沃森、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史蒂夫·乔布斯,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二十世纪十大发明家有谁 20世纪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家 20世纪最著名的发明家
20世纪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家名单如下:爱因斯坦、詹姆斯·杜威·沃森、莱特兄弟、威廉·肖克利、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蒂姆·伯纳斯·李、费罗·法恩斯沃斯、恩利克·费米、亚历山大·弗莱明、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物理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中国十大物理学家排排榜 国内顶级物理学家
中国十大物理学家名单如下: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严济慈、吴大猷、杨振宁、钱学森、黄昆、钱三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上发明专利最多的人 盘点拥有最多专利的发明家
世界上专利最多的发明家名单如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迪恩·卡门、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史蒂夫·乔布斯、侯圣春、中松义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现代十大发明家 中国现代有哪些著名发明家
中国现代十大发明家名单如下:袁隆平、侯德榜、王大珩、华罗庚、王永民、刘大力、王选、席跃久、季汉生、吴文俊,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太空探索的十大贡献者 世界著名天文学家有哪些
世界十大天文学家名单如下:尼古拉·哥白尼、威廉·赫歇尔、约翰尼斯·开普勒、第谷·布拉赫、伽利略·伽利雷、爱德文·哈勃、拉普拉斯、阿利斯塔克、喜帕恰斯、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发明家 中国古代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家
中国古代十大发明家名单如下:鲁班、诸葛亮、蔡伦、马钧、毕升、僧一行、苏颂、张衡、黄道婆、杜诗,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十大犹太裔科学家 十大拥有犹太血统的科学家 世界上著名犹太科学家有哪些
世界十大著名犹太人科学家名单如下:爱因斯坦、罗伯特·奥本海默、尼尔斯·玻尔、西奥多·冯·卡门、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爱德华·泰勒、艾米·诺特、冯·诺依曼、诺伯特·维纳、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航天专家 中国航天科学家有哪些 中国航天事业人物事迹
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十大专家名单如下:钱学森、孙家栋、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赵九章、郭永怀、钱骥、王希季,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信仰基督教的十大科学家 信奉基督的科学名人盘点 哪些科学家是基督徒
世界十大信奉基督教的科学家名单如下:约翰尼斯·开普勒、格雷戈尔·孟德尔、迈克尔·法拉第、塞缪尔·莫尔斯、伽利略·伽利雷、威廉·康拉德·伦琴、卡尔·冯·林奈、亚历山德罗·伏特、乔治·西蒙·欧姆、热奈·笛卡尔,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天文学家
  • 物理学家
  • 数学家
  • 地理学家
  • 发明家
  • 生命科学家
  • 医学科学家
  • 艺术家
  • 设计师
  • 经济学家
  • 翻译家
  • 作家
  • 管理学家
  • 学者
  • 美食家
  • 文人
  • 茶学家
  • 演说家
  • 元曲家
  • 航天专家
  • 诗人
  • 热门文章
  • 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十大专家
  • 世界十大信奉基督教的科学家
  • 广东十大科学家
  •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科学家
  • 20世纪最具影响力发明家
  • 中国现代十大发明家
  • 美国十大杰出科学家
  • 东莞十大科学家
  • 美国十大数学家
  • 无锡十大科学家
  • 世界十大天文学家
  • 世界上专利最多的发明家
  • 特斯拉十大发明
  • 中国近现代十大著名数学家
  • 2023年去世的十大院士
  • 热门词条
  • 1
    王淦昌
  • 2
    施旺
  • 3
    田波
  • 4
    袁隆平
  • 5
    谷超豪
  • 6
    本杰明·富兰克林
  • 7
    王孝通
  • 8
    余国琮
  • 9
    庄小威
  • 10
    李振声
  • 11
    方智远
  • 12
    张文裕
  • 13
    黄子卿
  • 14
    张衡
  • 15
    王圩
  • 16
    潘际銮
  • 17
    爱德文·哈勃
  • 18
    韩启德
  • 19
    阿基米德
  • 20
    李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