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路易吉·凯鲁比尼

路易吉·凯鲁比尼 (Luigi Cherubini,1760年9月8日 或 14日 - 1842年3月15日) 是一位出生于意大利、在法国渡过其大部分创作生涯的作曲家,以创作歌剧和基督宗教圣乐著名,曾任杜伊勒里宫皇家剧院音乐总监,法国王室音乐总监,还有巴黎音乐学院院长。贝多芬认为凯鲁比尼是自己同辈当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中文名
路易吉·凯鲁比尼
外文名
Maria Luigi Carlo Zenobio Salvatore Cherubini
出生日期
1760年09月08日
性别
国籍
意大利
出生地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星座
处女座
生肖
去世日期
1842年03月15日
职业职位
伟大作曲家
代表作品
1、弥撒,2、安魂曲,3、经文歌和其他合唱作品,4、室内乐
主要成就
《c小调安魂曲》
目录
路易吉·凯鲁比尼介绍

主要经历

凯鲁比尼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原名为玛丽亚·路易吉·卡洛·泽诺比奥·萨瓦托·凯鲁比尼(Maria Luigi Carlo Zenobio Salvatore Cherubini)。但他的出生日期一直无法确定:一说是9月14日,但受洗纪录显示和凯鲁比尼自认为9月8日才是正确的日期。或许凯鲁比尼的首名是支持9月8日说的一大证据,因为9月8日是无坫圣母玛莉亚的天主教圣徒纪念日,因此出生在9月8日的孩子往往会以“玛丽亚”为首名。在现代的论文和音像制品上,通常会用凯鲁比尼的意大利名字。在1790年,他决定采用法语版的新名玛莉-路易-夏尔-泽诺比-萨瓦多·凯鲁比尼(Marie-Louis-Charles-Zénobi-Salvador Cherubini),而且从此以后,所有关于他的文件都使用这个法文名字。

凯鲁比尼自6岁开始跟随父亲,被誉为“羽管键琴大师(maestro al cembalo)”的巴托洛梅奥·凯鲁比尼学习音乐,并很早开始学习对位法和戏剧风格,十三岁便创作了数首宗教作品,被誉为音乐神童。1780年更获得托斯卡尼大公的资助,前往博洛尼亚和米兰进修。

凯鲁比尼早期的正歌剧使用了阿波斯托洛·泽诺(Apostolo Zeno)、梅塔斯塔齐奥和其他根据当时戏剧传统标准创作的辞本。而他的音乐也明显受到当时风行的作曲家,如尼可洛·约梅里(Niccolò Jommelli)、托马索·特拉埃塔(Tommaso Traetta)和安东尼奥·撒奇尼(Antonio Sacchini)的影响。而凯鲁比尼唯一的喜剧作品,《三妻之夫和无妻之夫(Lo sposo di tre e marito di nessuna)》在1783年11月的威尼斯首演。

深感受意大利的传统局限,并且锐意尝试,凯鲁比尼在1785年前往伦敦,为皇家剧院(the King's Theater) 制作了两套正歌剧和喜歌剧。同年,他偏离原订行程,和朋友吉安巴提斯塔·维奥堤 (Gianbattista Viotti)前往巴黎旅游,并被维奥提引见法国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和巴黎的上流社会。这一次旅程,凯鲁比尼获得委任,写下第一部音乐悲剧,由让-弗朗索瓦·马芒特 (Jean-François Marmontel)制作辞本的《得摩丰》。此后除了短暂回到伦敦,还有受萨伏依王室的萨丁尼亚国王所托,到都灵创作一出正歌剧外,凯鲁比尼的余生都在法国度过。

1788年,《得摩丰》在巴黎大歌剧院上演获得好评,并在次年在维奥堤的帮助下,获得杜伊勒里宫皇家剧院(Théâtre de Monsieur)音乐总监的任命,1792年升职到菲杜剧院(Théâtre Feydeau)的音乐总监。这些职位为凯鲁比尼提供机会,率先读到大量脚本,让他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辞本创作。而此时卡鲁比尼的作品开始显示他的创造力和创新的胆量。而他在巴黎首部成功的大作《洛多伊斯卡 (Lodoïska)》(1791),是一部备受称赞的现实主义英雄故事歌剧。接着的成功之作是3年后的《艾莉莎 (Elisa)》,以瑞士阿尔卑斯山麓为背景。其后1797年的《美狄亚 (Médée)》则是凯鲁比尼最著名的作品。而在1800年的《两天 (Les deux journées)》,则通过简化自己的风格,获得大众的欢迎,取得成功。上述歌剧都在菲杜剧院或巴黎喜歌剧院(Opéra-Comique)首演。而这些成功令他感到自己的生活无忧,因此在1794年和安·西修·托惹特(Anne Cécile Tourette)结婚,婚后共生下三名子女。

而法国大革命为凯鲁比尼带来很大冲击,令他要隐藏此前和王室贵胄的联系,以求取得新政府的任命。纵然拿破仑觉得凯鲁比尼的风格太复杂,但凯鲁比尼依然在拿破仑执政的十多年里,坚持每年撰写一部爱国作品。而最终他也在1805年和1806年 获得任命为拿破仑在维也纳的音乐总监,令他的部分作品得以在维也纳上演。

而在《两天》过后,巴黎的观众开始比较偏好新进作曲家的作品,如弗朗索瓦·布瓦尔迪厄(François-Adrien Boieldieu)的作品。而凯鲁比尼的芭蕾歌剧获得大众欢迎,还有海顿、贝多芬甚至歌德的盛赞。随后1813年首演的《阿本塞拉赫家族的故事 (Les Abencérages)》,讲述西班牙摩尔人的格拉纳达王国末日的英雄歌剧,是凯鲁比尼意欲与加斯帕罗·斯蓬蒂尼 (Gaspare Spontini)的《贞洁的修女 (La Vestale)》抗衡之作。纵然风评甚好,但上演次数其少。

为自己无法在舞台作品中取得成功,凯鲁比尼还是不断增加宗教音乐的创作,写下了七套弥撒,两部安魂曲,还有很多短篇圣歌。而波旁王朝复辟后,凯鲁比尼更被任命为王家音乐总监Surintendant de la musique du roi),直至1830年七月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后。而1815年,伦敦爱乐协会委托凯鲁比尼撰写一部交响乐,一首序曲,还有一部合唱交响曲。卡鲁比尼创作完后,更亲赴伦敦指挥首演,增加了他在国际上的名声。

而在1816年首演,纪念法王路易十六的《c小调安魂曲》,凯鲁比尼取得巨大成功,而该曲更获得贝多芬、舒曼和布拉姆斯的盛赞。1836年,凯鲁比尼则为自己的葬礼写下《d小调安魂曲》,并指定用全男声演唱,以回应教会对自己在先前作品运用女声的批评。

虽然凯鲁比尼只有少量室内乐的创作,但很多人认为这些作品相当重要。威廉·阿特曼(Wilhelm Altmann)在他的《弦乐四重奏演奏手册(Handbuch für Streichquartettspielers)》中指出,卡鲁比尼的六部弦乐四重奏皆是一流作品,而其中第一号和第三号更是杰作。而卡鲁比尼为两部小提琴,一部中提琴以及两部大提琴所作的弦乐五重奏也被誉为一流之作。

1822年,卡鲁比尼被任命为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并完成他的教科书《对位法和赋格教程(Cours de contrepoint et de fugue)》。而在1835年,身为院长的卡鲁比尼陷入了和年轻新进埃克托·白辽士的冲突当中,导致白辽士晚年在回忆录中形容卡鲁比尼是一个反覆无常的迂腐老学究。部分乐评人如巴西·迪安指出白辽士对凯鲁比尼的描述,扭曲了后世对凯鲁比尼的印象。但事实上,不少同时代的人对凯鲁比尼容易动怒的个性,有所暗示,如阿道夫·阿当就曾写道:“部分人一直声称的脾气很稳定,因为他经常发怒。”纵然如此,卡鲁比尼依然有不少朋友,如罗西尼、萧邦等等,当然还有画家安格尔。安格尔和凯鲁比尼可谓兴趣和职业互补:凯鲁比尼是个业余画家,安格尔喜欢玩小提琴。而在1841年,安格尔为年老的凯鲁比尼划下了最著名的一幅肖像。

终其一生,凯鲁比尼尽获法国各个最高和最尊贵的荣誉:1814年的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1815年的法兰西艺术院院士。1841年,他更成为法国历史上首位获得荣誉军团勋章司令勋位的音乐家。最终凯鲁比尼卒于巴黎,享年81岁,安葬在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距离萧邦的安息地仅四米之遥。而他的墓碑则由著名建筑师勒克莱(Achille Leclère)设计,墓碑上有一幅由雕塑家奥古斯当·杜蒙雕刻浮雕,刻有头戴“音乐”桂冠的凯鲁比尼半身像。

主要作品

宗教音乐

1、弥撒

(1) 五套弥撒:(1773–1776) (已失传).

(2) 降B大调弥撒曲,“小庄严弥撒(Messe solennelle breve)”,又名第一庄严弥撒 (年分不详)

(3) 为三把人声而作的A大调弥撒曲 (1808–1809)

(4) F大调弥撒曲,“希迈弥撒曲(Messe de Chimay)” (1808-1809)

(5) d小调弥撒曲,“庄严弥撒 (Messe solennelle)”,又名第二庄严弥撒 (1811)

(6) d小调庄严弥撒,为埃斯特哈齐亲王所作 (1811)

(7) C大调弥撒曲 (1816)

(8) G大调弥撒曲,为路易十八加冕所作 (1816-1819)

(9) E大调庄严弥撒 (Missa solemnis in E major) (1818)

(10) A大调弥撒曲,为夏尔十世加冕所作的庄严弥撒,又名第三庄严弥撒 (1825)

2、安魂曲

(1) 为混声合唱所作的c小调安魂曲。为纪念路易十六所作 (1816)

(2) 为男声合唱所作的d小调安魂曲。为自己葬礼所作 (1836)

3、经文歌和其他合唱作品

(1) 38首经文歌。

(2) 《先贤颂 (Hymne du Pantheon)》

4、室内乐

(1) 降E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 (1814)

(2) C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1829),是D大调交响乐的改编版,加入一个新的第二乐章

(3) d小调第三弦乐四重奏 (1834)

(4) E大调第四弦乐四重奏 (1835)

(5) F大调第五弦乐四重奏 (1835)

(6) a小调第六弦乐四重奏 (1837)

(7) e小调弦乐五重奏,为两部小提琴,一部中提琴以及两部大提琴所作(1837)

5、其他作品

为伦敦爱乐协会所作 (1815)

一部交响乐

一部大合唱

一首序曲

合唱曲《春颂 (Hymne au printemps)》

路易吉·凯鲁比尼相关榜单
意大利十大音乐家 意大利有名的音乐家 意大利古典音乐家盘点
意大利十大音乐家名单如下:威尔第、维瓦尔第、帕格尼尼、蒙特威尔地、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普契尼、路易吉·凯鲁比尼、萨列里、文森佐·贝利尼、科雷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意大利十大音乐家 意大利有名的音乐家 意大利古典音乐家盘点
意大利十大音乐家名单如下:威尔第、维瓦尔第、帕格尼尼、蒙特威尔地、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普契尼、路易吉·凯鲁比尼、萨列里、文森佐·贝利尼、科雷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日本十大音乐家 公认的日本音乐大师 日本著名音乐家盘点
日本十大音乐家名单如下:武满彻、久石让、喜多郎、坂本龙一、梅林茂、宗次郎、内田光子、S.E.N.S.、小泽征尔、横山菁儿,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法国十大音乐家 法国都有哪些作曲家 法国的著名音乐家及作品
法国十大音乐家名单如下:比才、圣-桑、德彪西、梅西安、拉威尔、柏辽兹、让·菲利普·拉莫、弗朗西斯·普朗克、埃里克·萨蒂、库普兰,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俄罗斯十大音乐家 俄国著名的作曲家有哪些 公认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俄罗斯十大音乐家名单如下: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柴可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穆索尔斯基、格林卡、安东·鲁宾斯坦、格拉祖诺夫、肖斯塔科维奇、鲍罗丁,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德国十大音乐家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盘点 德国音乐家及作品
德国十大音乐家名单如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约翰内斯·勃拉姆斯、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威廉·理查德·瓦格纳、罗伯特·舒曼、海因里希·许茨、保罗·欣德米特、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卡尔·马利亚·冯·韦伯,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奥地利十大音乐家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盘点 土生土长的奥地利作曲家
奥地利十大音乐家名单如下:卡尔·车尔尼、莫扎特、舒伯特、海顿、小约翰·施特劳斯、卡拉扬、阿诺尔德·勋伯格、安东·布鲁克纳、胡梅尔、古斯塔夫·马勒,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宁波十大著名音乐家 宁波最有名的音乐家 你有认识几位呢
宁波十大音乐家名单如下:张贞黻、朱工一、吴乐懿、姚关荣、赵梅伯、孙慎、陆在易、江明惇、李名强、樊祖荫,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哈尔滨十大音乐家排行榜 哈尔滨著名音乐名人有哪些
哈尔滨十大音乐家名人名单如下:刘家昌、金铁霖、李双江、孙悦(歌手)、刘锡津、李健、毕夏、李萌、冯晓泉、孙伯纶,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男音乐家 中国著名男音乐家 中国有名的男音乐家
中国十大男音乐家名单如下:冼星海、聂耳、黎锦晖、阿炳、贺绿汀、王洛宾、马可(音乐家)、俞伯牙、雷振邦、刘天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作曲家
  • 歌星音乐人
  • 唱作人
  • 乐团
  • 交响乐团
  • 交响乐
  • 练习生
  • 主持人
  • 星二代
  • 艺人组合
  • 帅哥明星
  • 美女明星
  • 导演
  • 吉他手
  • 童星
  • 演员
  • 模特
  • 富豪人物
  • 网络人物
  • 明星艺人
  • 网络歌手
  • 热门文章
  • 俄罗斯十大音乐家
  • 宁波十大音乐家
  • 中国十大男音乐家
  • 法国十大音乐家
  • 意大利十大音乐家
  • 哈尔滨十大音乐家名人
  • 奥地利十大音乐家
  • 德国十大音乐家
  • 日本十大音乐家
  • 台湾十大最美女歌手
  • 中国十大网络男歌手
  • 港台十大摇滚歌手
  • 十大著名的美国女歌手
  • 内地十大殿堂级女歌手
  • 美国十大男歌手
  • 热门词条
  • 1
    莫扎特
  • 2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3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 4
    罗伯特·舒曼
  • 5
    李名强
  • 6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7
    聂耳
  • 8
    埃里克·萨蒂
  • 9
    谷建芬
  • 10
    弗朗索瓦·库普兰
  • 11
    让·菲利普·拉莫
  • 12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
  • 13
    弗朗茨·舒伯特
  • 14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 15
    李叔同
  • 16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
  • 17
    俞伯牙
  • 18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 19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
  • 20
    夏尔·卡米尔·圣-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