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曾任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北京地区数学阅卷组组长。多次参加考研数学大纲修订和全国性数学考试命题工作,并受到教育部领导的接待。李永乐老师编著多部考研数学参考书籍,在考生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连年脱销。李老师对出题形式、考试重点了如指掌,解题思路极其灵活,辅导针对性极强,效果优良,成绩显著,受到广大学员的交口称赞。
1983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高中时期获得全国物理竞赛冠军。
2002年,成功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校担任北京大学甘肃社会实践团团长、北京八校经济学院辩论赛主席、“北大之锋”辩论赛物理学院领队。
2008年,在新东方当兼职数学教师时录制了一大批网络课程。
2009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
2009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他很快便进入了老师的角色,并投入到传授知识中。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竞赛教练。
2014年,开始做物理课程视频,并不断补充资料库,例如制作了《200道物理学难题》《北京市力学竞赛精选》等内容。
《强国少年的科学》《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十分钟智商运动》
李永乐认为,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兴趣。他深知“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因此他的教学注重知识内涵而不仅仅是表面现象。他强调要抓住知识的逻辑链条,而不仅仅是记住结果,这启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他还十分重视把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知识变得更具体、更有趣。
李永乐认为,教学不能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李永乐十分强调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李永乐还注重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与生活相结合,让知识变得更加易懂。另外,李永乐还非常重视课堂的师生互动。李永乐会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与他们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地思考。因为学习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而应该是主动的探索过程。
在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时,李永乐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让学生领会知识的链条。他用血氧仪讲解的案例就深受学生欢迎:介绍血氧仪的工作原理时,既涉及物理学中的光的传播,也涉及生物学中的血液循环与氧的配合,一系列知识点穿针引线般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截至2023年10月,李永乐培养的300多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20多名学生在各类物理竞赛中获奖。
2019年1月,获得2018最佳知识短视频金秒奖。
2022年1月,被评为“2021北京榜样”年榜人物。
李永乐始终牢记着教育的本质,他视教书为生命的点亮者。他用他的生命的热情,践行着对教学的热爱与责任。(政协北京市委员会研究室宣传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