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赤石斑鱼

赤石斑鱼又称黑边石斑鱼,俗名为格仔鱼、赤鮨、红钉,为鲈形目鮨科石斑鱼属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东非、日本、韩国、澳洲及中国,属于肉食性鱼类,喜欢躲在石头后边捕猎,也是雌雄同体。其体长一般16~22厘米,最大可达40厘米;鱼体橙红色,体侧有6条深红色横带;背鳍鳍棘部的鳍膜边缘黑色。
中文学名
赤石斑鱼
拉丁学名
Epinephelus fasciatus
英文名
Blacktip grouper
别称
黑边石斑鱼,石斑,格仔鱼,赤鮨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鲈形目
亚目
鲈亚目
鮨科
亚科
石斑鱼亚科
石斑鱼属
赤石斑鱼
分布区域
印度洋,太平洋区
目录
赤石斑鱼介绍

基本介绍

分布于印度洋的非洲东岸海域,红海至太平洋中部各群岛海域。中国的南海和台湾海域也有分布。栖息在4~160米深水域的岩礁或珊瑚礁区,以小鱼及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具有先雌后雄性转变行为。

体长椭圆形,侧扁。口大,稍斜裂。眼小,眶间区微凸。鳃盖骨后缘有3个扁棘。尾鳍圆形。鱼体橙红色,体侧有6条深红色横带。背鳍鳍棘部的鳍膜边缘黑色。体长-般16~22厘米,最大可达40厘米。此鱼为食用鱼类,也可供观赏。要求水族箱500升以上,设有礁体隐蔽空间,水温24~27℃。喂食鱼、虾、蟹、鱿鱼等动物性饵料,需定期投喂鱼、虾活饵,以防颜色褪化。

生长与分布

赤石斑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区,包括东非、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澳洲、豪勋爵岛及太平洋各岛屿附近海域皆有分布。

形态及特征

赤石斑鱼体长可达40厘米,重量2公斤。体呈红橙色,体侧具5至6条不甚明显横带。眼小,短于吻长。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齿,两侧齿细尖,下颌约2-4列。胸鳍圆形且长过腹鳍、尾鳍圆形,具有但黄色之末端,背鳍硬棘部的尖端呈黑色,背鳍硬棘6枚,背鳍软条15-17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8枚。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49-75枚;纵列鳞数92-135枚,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

体侧扁,口大。体色多变,大致上鱼体为白色,头部上半部与背部为红褐色,体侧具5~6条模糊的宽横带,夜晚鱼体则变成橘红色。特征是背鳍硬棘尖端为黑色。尾鳍截形。眼小,短于吻长。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齿,两侧齿细尖,下颌约2-4列。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49-75枚;纵列鳞数92-135枚,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

生活习性

赤石斑鱼为岩礁区及珊瑚礁区常见的鱼类,水深4-160米。通常会组成小团体,大约10-15只,肉食性,以鱼类及甲壳类为主食。

价值及其他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赤石斑鱼相关榜单
十大名贵石斑鱼 石斑鱼种类价值排行 最贵石斑鱼品种盘点
十大名贵石斑鱼名单如下:赤点石斑鱼、驼背鲈、东星斑、青石斑鱼、褐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赤石斑鱼、点带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十大名贵石斑鱼 石斑鱼种类价值排行 最贵石斑鱼品种盘点
十大名贵石斑鱼名单如下:赤点石斑鱼、驼背鲈、东星斑、青石斑鱼、褐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赤石斑鱼、点带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石斑鱼
  • 黄花鱼
  • 海水鱼
  • 海水虾
  • 海水蟹
  • 海水贝类
  • 海藻类
  • 淡水鱼
  • 海产海鲜
  • 淡水湖鲜
  • 虾米
  • 梭子蟹
  • 青蟹
  • 蛤蜊
  • 生蚝
  • 扇贝
  • 海螺
  • 鲍鱼
  • 淡水虾蟹
  • 甲鱼
  • 草鱼
  • 热门文章
  • 十大名贵石斑鱼
  • 3月必吃的10种海鲜
  • 6月必吃的十大海鲜
  • 十大龙虾产地
  • 中国十大三文鱼产地
  • 世界十大三文鱼产地
  • 世界十大龙虾产地
  • 广西十大名鱼
  • 龙虾十大品种
  • 降血压十大水产海鲜
  • 世界十大鱿鱼产地
  • 皮皮虾十大品种
  • 世界十大最贵淡水鱼
  • 世界十大帝王蟹产地
  • 中国十大扇贝产地
  • 热门词条
  • 1
    云纹石斑鱼
  • 2
    赤石斑鱼
  • 3
    东星斑
  • 4
    鲑点石斑鱼
  • 5
    鞍带石斑鱼
  • 6
    青石斑鱼
  • 7
    赤点石斑鱼
  • 8
    驼背鲈
  • 9
    点带石斑鱼
  • 10
    褐带石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