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东汉错银铜牛灯

东汉错银铜牛灯是东汉青铜器,通高46.2厘米,身长36.4厘米,全器作牛驮灯盏造型,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底,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这件青铜器于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市邗江区甘泉2号东汉墓,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目录
东汉错银铜牛灯介绍

文物特征

东汉错银铜牛灯通高46.2厘米,身长36.4厘米,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很方便。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尾卷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当灯火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文物历史

1980年东汉错银铜牛灯出土于江苏省邗江县刘荆墓,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制作技术

东汉错银铜牛灯主要采用的是错金银工艺,它先采用金、银或其他金属丝、片嵌入青铜器表面构成花纹图案,再用错石(即磨石)将嵌入的金属线错平磨光,使器物整体看上去表面平滑亮丽。这种工艺战国时期相当流行,东汉时渐衰,但这件错银铜牛灯却使人看到了东汉时的此种工艺的精湛表现。

文物鉴赏

东汉错银铜牛灯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精巧搭配。铜牛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除灯罩外,通体饰错银的流云纹,云纹中有龙、凤、虎、鹿飞行其间,纹样线条圆转流利,飞动飘逸,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文物价值

东汉错银铜牛灯是东汉广陵王刘荆墓出土的文物,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通过东汉错银铜牛灯也反映了了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在青铜灯具的设计上就已具备了环保意识,这项发明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扩展阅读

扬州古称广陵,西汉设广陵国,东汉改为广陵郡,与错银铜牛灯同出土的还有“广陵王玺”龟钮金印、虎钮玛瑙印以及镌刻“山阳邸”、“建武二十八年造”等铭文的雁足灯等,由此可推断错银铜牛灯应属于王室器物。

东汉错银铜牛灯相关榜单
南京博物院十大国宝 南京博物院必看展品 南博镇馆之宝盘点
南京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名单如下:西晋青釉神兽尊、竹林七贤砖印模画、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银缕玉衣、西汉金兽、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金蝉玉叶、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东汉错银铜牛灯、东汉广陵王玺金印,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南京博物院十大国宝 南京博物院必看展品 南博镇馆之宝盘点
南京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名单如下:西晋青釉神兽尊、竹林七贤砖印模画、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银缕玉衣、西汉金兽、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金蝉玉叶、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东汉错银铜牛灯、东汉广陵王玺金印,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博物馆
  • 镇馆之宝
  • 国宝
  • 故宫宝物
  • 卢浮宫镇馆之宝
  • 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 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
  •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 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
  •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 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
  •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
  • 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 湖南博物院镇馆之宝
  • 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 吉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
  • 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 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
  • 河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
  • 热门文章
  • 南京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 南越王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 吉林省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 西藏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 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 辽宁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 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 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 云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 澳门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 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 贵州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 热门词条
  • 1
    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 2
    东汉广陵王玺金印
  • 3
    金蝉玉叶
  • 4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 5
    西晋青釉神兽尊
  • 6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 7
    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 8
    西汉金兽
  • 9
    银缕玉衣
  • 10
    东汉错银铜牛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