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育学院,简称“南体”,始建于1956年,坐落于古都南京,是一所为社会培养各类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的省属体育类本科院校,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
学校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和滨江校区。灵谷寺主校区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原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占地640余亩。学校教育教学设有体育系、运动系、运动健康科学系、民族体育与表演系、休闲体育系、足球学院、研究生部、运动员教育教学管理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部、附属学校和奥林匹克学院(民办机制)等多个教学单位,十几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体育学被批准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国家体育总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省级优秀、精品课程,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省优秀课程群,省优秀多媒体课件;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实习实训基地几十家。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科技兴体”战略,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获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上百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几十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数十项;获授权发明专利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几十项,软件著作权多部;出版专著、编著、教材上百部;发表论文上千篇。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丹麦、日本、泰国和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足迹遍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南京体育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南京体育学校。
1956年4月,南京市开始筹办南京体育学校。11月18日,学校正式开学,部门分为教育股、基建股、采购室等。学校归国家体委管理。
1957年,学校下放到地方直接管理。
1958年6月7日,在南京体育学校的基础上,合并江苏省体育干部训练班和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成立南京体育专科学校。同年7月9日,南京体育专科学校改建为南京体育学院。
1975年,南京体育学院撤销。
1980年,南京体育学院复校,学校为江苏省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教练员接受高等教育开设运动专修科。
1997年,学校开始面向社会举办国家承认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1998年3月,学校成立南京体育学院成人教育办公室,南京体育学院培训中心与成教办合署办公,隶属于院教务处。
2000年,江苏省体育局和南京体育学院报请江苏省政府,成立南京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南京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并隶属于南京体育学院(为院内的二级分院)。
2008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
2010年,学校成立南京体育学院民族体育与表演系,下设民族传统体育和表演二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2011年,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体系一期项目立项学科”。
2011年5月,南京体育学院与江苏华红集团联合举办民办二级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院坐落于南京体育学院仙林校区内。
2011年,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规划建设的独立校区,独立校区坐落于南京江宁区滨江开发区内。
2012年9月,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22年10月18日,奥运冠军大道揭牌。
2023年4月13日,南京体育学院樱花园揭牌;12月16日,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与脑健康研究院正式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