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胃炎

胃炎(gastriti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应激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等。不同胃炎临床表现不同,常见的表现为中上腹疼痛、腹胀、嗳气、恶心、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各型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
目录
胃炎介绍

胃炎,即胃黏膜的炎症,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大部分胃炎不具备传染性,但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有一定传染性。

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不适,如胀痛、烧灼感,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通常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方案根除细菌;非感染性胃炎则侧重于保护胃黏膜、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大多数胃炎预后良好,但慢性胃炎若长期未得到妥善管理,可能进展为胃溃疡,甚至胃癌,因此定期胃镜检查尤为重要。合理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减少精神压力,定期体检,可有效预防胃炎的发生。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胃炎之间的联系,揭示了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促进胃炎发展,为胃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分型

根据病情的持续时间和特点,胃炎可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通常指短期内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其病因多样,包括感染(如幽门螺杆菌)、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酒精、严重疾病、应激反应等。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急性胃炎可以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单纯性胃炎。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长期、反复炎症,病程通常超过两个月,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等。根据病理学特征和病因,慢性胃炎主要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药物性胃炎等。

病因

发病原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在胃酸环境中繁殖,释放酶和毒素,破坏胃黏膜,引发炎症。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长期或过量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

自身免疫反应:在自身免疫性胃炎中,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攻击胃黏膜细胞,尤其是胃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减少。

其他感染:虽然幽门螺杆菌是最常见的原因,但某些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也可能导致急性胃炎。

诱发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过量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都可能刺激胃黏膜,诱发或加重胃炎;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影响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从而引发胃炎。此外,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也可能损伤胃黏膜。

发病机理

胃炎的发病机理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或NSAIDs的使用可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其保护屏障,使胃酸和消化酶对胃壁的侵蚀作用增强。同时,这些因素还激活了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浸润,释放炎症介质,加剧组织损伤。在自身免疫性胃炎中,免疫系统异常,产生针对胃黏膜的自身抗体,导致慢性炎症和组织破坏。

流行病学

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流行病学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受到地区、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发病率

胃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慢性胃炎,据估计,全球约有50%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这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这与卫生条件、饮食习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差异有关。胃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慢性胃炎,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青少年。急性胃炎则可能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生,与饮食不当、药物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死亡率

胃炎本身的死亡率较低,但慢性胃炎的长期存在可能增加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癌的风险,这些并发症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流行强度

胃炎的流行强度受到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卫生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卫生条件较差、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的地区,胃炎的流行强度较高。近年来,随着全球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控制,胃炎的流行强度在一些地区有所下降,但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较高的疾病负担。

症状

早期症状

胃炎的早期症状可能较为轻微,容易被忽视,主要包括轻微的上腹不适、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往往在早期阶段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逐渐加重。

常见症状

胃炎的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疼痛可能呈持续性或阵发性,通常在餐后加剧,也可能在夜间出现。恶心和呕吐,患者可能经常感到恶心,严重时会出现呕吐。胃胀和打嗝,由于胃部不适,患者可能会感到胃胀,并频繁打嗝。消化不良,表现为饭后长时间的饱胀感,与摄入食物量多少无关。

临床表现

胃炎的临床表现涵盖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贫血、黑便或血便、乏力等全身表现。

就医

患者通常因为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反酸等症状就医。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诊断流程

医生会询问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诱因,如药物使用、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腹部检查,以寻找疼痛的位置、压痛点和是否有腹部膨胀。

诊断依据

确诊胃炎通常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以及一系列的医学检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于诊断胃炎的检查方法:

1.胃镜检查(内镜检查):这是诊断胃炎的金标准。通过一根细长的软管(内镜)插入食道,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医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胃部是否有红斑、肿胀、溃疡等炎症表现,必要时还可以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确定炎症的类型和程度。

2.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包括:呼气试验、血液抗体检测、胃黏膜组织检测等。

3.胃酸分泌功能检查:通过测量胃酸分泌量来评估胃炎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胃酸分泌刺激试验,如使用五肽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后进行测量。

4.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以评估是否存在感染或贫血,后者在慢性胃炎导致的胃酸减少或胃黏膜损伤时可能出现。

5.粪便潜血试验: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隐匿性出血,这在胃炎导致胃黏膜损伤时可能会发生。

6.影像学检查:如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虽然不是诊断胃炎的首选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无法接受胃镜检查时)可用于初步筛查胃部病变。

鉴别诊断

需要与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胃炎的具体方法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引起胃炎的病因。

药物治疗

对于由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炎,治疗通常包括两种抗生素、铋剂和一个质子泵抑制剂(PPI)的组合治疗,以消除感染。对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胃炎,除停止使用相关药物或减少酒精摄入外,可使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来减少胃酸分泌,同时可以使用黏膜保护剂促进胃黏膜修复。此外,还需要采用对症治疗药物缓解症状,比如胃胀患者需使用促胃动力药等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慢性胃炎患者需改变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改善饮食习惯和管理压力。急性胃炎患者要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食物,忌烟酒。

物理治疗

如低能量激光治疗,也可能用于促进胃黏膜的愈合。

中医治疗

如中药和针灸,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如胃出血或胃穿孔,可能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手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决定。

预后

胃炎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胃炎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及时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从治愈性、严重性和并发症三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胃炎的愈合情况。

治愈性

急性胃炎通常具有较好的治愈性,通过去除诱因(如停止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抗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完全恢复。慢性胃炎治愈性取决于具体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和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通过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甚至治愈。而自身免疫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愈性较低,但通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严重性

轻度胃炎症状轻微,治愈性好,预后佳。中重度胃炎可能伴有胃溃疡、胃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贫血、营养不良,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医学监测。

并发症

胃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胃溃疡、胃出血、贫血、胃穿孔、胃癌等。

预防

预防胃炎的关键在于日常护理和避免已知的风险因素,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日常护理,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期情绪压抑或压力过大。

定期进行医学检查,特别是对于有慢性胃炎家族史的个体。

对于已经感染H. pylori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防止胃炎的发展。

发展史

胃炎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描述了胃部不适的症状。然而,直到19世纪末,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初步发展,医生们才开始能够直接观察胃部内部,这标志着胃炎研究的重大进步。20世纪初,胃酸分泌的生理学研究揭示了胃酸在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进步,对胃炎发病机制的理解更加深入,尤其是对自身免疫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遗传因素有了更多认识。近年来,精准医学的发展为胃炎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可能,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医生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对特定治疗的反应,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研究进展

当前的研究集中在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更深入的疾病机制理解。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正在研究和探索中。持续的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新型药物和治疗策略的研究,如新型PPI和H.pylori疫苗,为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胃炎相关榜单
十大常见白领病 白领易患的疾病有哪些 常见白领职业病盘点
白领十大疾病名单如下:颈椎病、干眼症、胃炎、高脂血症、腰椎病、慢性咽炎、龋齿、月经失调、肥胖症、鼠标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10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盘点 十大慢性炎症及症状有哪些
十大慢性炎症名单如下:胃炎、咽炎、前列腺炎、鼻炎、支气管炎、肠炎、胰腺炎、肾炎、盆腔炎、肝炎病毒,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10种最常见的炎症类型 炎症疾病都有哪些 各种炎症名称大全
十大常见炎症名单如下:阑尾炎、胃肠炎、肝炎、胰腺炎、咽炎、前列腺炎、阴道炎、肩周炎、中耳炎、甲状腺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最常见的10种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疾病包括哪些 各种急性炎症及症状
十大急性炎症名单如下:阑尾炎、肝炎病毒、胃肠炎、甲状腺炎、中耳炎、胰腺炎、喉炎、咽炎、牙髓炎、前列腺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10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盘点 十大慢性炎症及症状有哪些
十大慢性炎症名单如下:胃炎、咽炎、前列腺炎、鼻炎、支气管炎、肠炎、胰腺炎、肾炎、盆腔炎、肝炎病毒,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常见白领病 白领易患的疾病有哪些 常见白领职业病盘点
白领十大疾病名单如下:颈椎病、干眼症、胃炎、高脂血症、腰椎病、慢性咽炎、龋齿、月经失调、肥胖症、鼠标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耳科十大顽疾 耳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最严重的耳朵疾病盘点
十大耳科疾病名单如下:外耳道炎、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梅尼埃病、老年性耳聋、慢性中耳炎、耳廓假性囊肿、突发性耳聋、外耳道疖肿、耵聍栓塞,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10种最常见的老年病 老年人高发疾病排行 老人常见疾病有哪些
十大老人病名单如下:支气管炎、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白内障、冠心病、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阴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膝关节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适合风湿病人吃的食物 去风湿最好的10种食物推荐
风湿必吃十大食物名单如下:高维生素食物、高蛋白食物、高钙食物、菌类食物、富锌食物、高纤维食物、低脂食物、除湿食物、全谷物、降尿酸食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10种常见的肺炎类型 肺炎的种类都有哪些 肺炎及其分类盘点
十大肺炎类型名单如下: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类脂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痛风吃这十种食物最好 吃什么食物对痛风好 痛风吃啥食物好得快
痛风吃这十种食物最好名单如下:鸡蛋、西红柿、马铃薯、西瓜、黄瓜、牛奶、菠萝、橘子、柠檬、苹果,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种痛风忌口的食物 痛风不能吃什么食物 痛风饮食注意事项
十种痛风忌口的食物名单如下:海鲜、动物内脏、酒精饮料、豆制品、菌类、红肉、高果糖水果、腌菜、紫菜、坚果,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脂肪肝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十大有利于降脂肪肝的食物
脂肪肝最怕的十种食物名单如下:粗粮、山楂、豆制品、洋葱、海带、菌菇类食物、西红柿、竹笋、绿茶、无花果,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健康养生
  • 滋补/营养
  • 医疗/护理
  • 维生素
  • 常见病
  • 咳嗽药
  • 中成药
  • 癌症肿瘤
  • 常见大病
  • 痛风
  • 脂肪肝
  • 胆固醇高
  • 补钙
  • 补铁锌硒
  • 维生素D
  • 维生素a
  • 维生素C
  • 维生素E
  • 维生素B
  • 维生素b2
  • DHA藻油
  • 热门文章
  • 十大老人病
  • 痛风吃这十种食物最好
  • 十大慢性炎症
  • 十种痛风忌口的食物
  • 十大肺炎类型
  • 脂肪肝最怕的十种食物
  • 十大常见炎症
  • 十大急性炎症
  • 白领十大疾病
  • 风湿必吃十大食物
  • 十大耳科疾病
  • 香港十大活络油
  • 补血养血效果好的10种中药材
  • 十大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 热门词条
  • 1
    海鲜
  • 2
    苹果
  • 3
    菠菜
  • 4
    冬瓜
  • 5
    白萝卜
  • 6
    黄瓜
  • 7
    红薯
  • 8
    马铃薯
  • 9
    苦瓜
  • 10
    洋葱
  • 11
    牛奶
  • 12
    动物肝脏
  • 13
    胡萝卜
  • 14
    螃蟹
  • 15
    水果
  • 16
    祛湿食物
  • 17
    肺结核
  • 18
    手足口病
  • 19
    梨子
  • 20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