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世民《正日临朝》
作为唐代开国君主,太宗此诗开创了有唐一代应制诗的雍容气象。“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以宏大气象描绘万国来朝的盛况,奠定了应制诗“雅正宏达”的审美基调。此诗被收入《全唐诗》首卷,在唐代应制诗中具有开创性地位。
2.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虽为奉诏之作,却将宫廷行乐场景写得灵动飘逸,毫无板滞之感,展现了诗人超凡的才情。据《本事诗》记载,玄宗曾赞“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足见其受认可程度。
3.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以壮丽的画面勾勒出长安城的盛世气象,将颂圣之情融入景物描写,艺术成就极高。此诗被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为“应制诗第一”,入选《唐诗别裁集》等重要选本。
4.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以精工的对仗和富丽的辞藻,极致展现了宫廷早朝的庄严气象,代表了应制诗格律技术的最高水平。
5.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与王维、杜甫同题竞作,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动态描写脱颖而出,展现了盛唐诗人集体唱和的空前盛况。
6. 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此诗在武则天主持的昆明池诗会上脱颖而出,“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构思精巧,对仗工稳,据《唐诗纪事》记载,上官婉儿评其“群公莫能及”,是初唐应制诗的典范。
7. 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芳郊绿野散春晴,复道离宫烟雾生。杨柳千条花欲绽,蒲萄百丈蔓初萦”以流丽笔触描绘春日行宫景象,标志着律诗在应制创作中的成熟,对律诗定型有重要贡献。
8. 欧阳修《应制赏花钓鱼》
“绛阙晨霞照雾开,轻尘不动翠华来。鱼游碧沼涵灵德,花馥清香荐寿杯”将宋初馆阁体的典雅富丽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宋代应制诗重学问、尚雅致的特点。
9. 晏殊《奉和圣制上元夜》
“兰灯照夕开金阙,星辇乘春转斗城。万宇燕酣均逸豫,一方鱼极乐升平”以太平宰相之笔写盛世元宵之景,词藻华美,气象祥和,是北宋盛世应制诗的代表。
10. 乾隆《新春瀛台小宴御前藩王大臣及漠北外藩》
“冰床声里过长湖,远岸人行似画图。雪覆亭台山展障,春涵鱼鸟客忘途”作为帝王自作自和的应制诗,展现了独特的双重视角,其创作数量达四万余首,虽艺术成就有限,但作为现象级存在,在应制诗史上具有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