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阿图尔·鲁宾斯坦

阿图尔·鲁宾斯坦(波兰语:Artur Rubinstein/英语:Arthur Rubinstein,1887年1月28日—1982年12月20日),美籍波兰裔犹太人,著名钢琴演奏家。1887年1月28日生于波兰罗兹,1982年12月20日卒于日内瓦。5岁登台演奏。后到柏林,经J.约阿希姆推荐,从K.H.巴尔特学钢琴,从R.卡恩和M.布鲁赫学理论。11岁在柏林由约阿奇姆指挥演奏W.A.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后到俄国、波兰等地旅行演奏,获得热烈赞誉。
中文名
阿图尔·鲁宾斯坦
外文名
Arthur Rubinstein
出生日期
1887年01月28日
性别
国籍
波兰
出生地
波兰罗兹
星座
水瓶座
生肖
去世日期
1982年12月20日
职业职位
钢琴家,艺术家
主要成就
十九世纪钢琴巨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目录
阿图尔·鲁宾斯坦介绍

个人简介

在大众的眼光中,阿图尔·鲁宾斯坦以演奏肖邦音乐最被认同,这归因于他有着和作曲家相同的国籍及广泛的录音。然而他的音乐特质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对于常备曲目的全然掌握从改编的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到所有浪漫时期作曲家,以及许多重要的二十世纪作曲家。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偏好似乎是没有限界的,他为自己的独奏会和录音所选取的独奏作品显示了他鉴赏家的品味能力。宛如要展现他音乐品味的广度一样地,他在1961年秋天为纽约的听众举办了一系列共十场的独奏会,一首也没有重复地总共演奏了八十九阙作品(包括安可曲,即返场曲)。历史上许多其它钢琴家地做了类似的尝试,阿图尔·鲁宾斯坦是独一无二的。为了拓增曲目并加强技巧训练,阿图尔·鲁宾斯坦自1932年起淡出舞台数年,1939年迁居美国,1946年成为美国公民。二次世界大战后,阿图尔·鲁宾斯坦开始在世界各地演出,但是德国除外。终其一生,阿图尔·鲁宾斯坦再也没有踏上德国土地。1961年10月到12日,阿图尔·鲁宾斯坦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一系列马拉松式音乐会,他在这几场演出中弹奏了九十首、七十位作曲家(从巴赫到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

1904年在巴黎和拉威尔会面,1906年在卡内基厅举行美国首演。1912年造访伦敦,并和易沙意共同演出多场1916-1917年在西班牙和南美洲巡回。1932年起数年间,为了扩展演出曲目并磨练技巧,阿图尔·鲁宾斯坦暂别舞台生涯。1939年移民美国,前于1946年成为美国公民。战后他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但却从不履足于德国土地之上。1961年十月到十二月间,他在卡内基厅演出一连串马拉松式的音乐会,演奏曲目自巴哈到史特拉汶斯基,遍及70名作曲家的90首作品。1976年六月十曰,阿图尔·鲁宾斯坦以89之龄,在伦敦的维格摩尔厅举行告别演奏会。丰富的唱片录音与影片保存其独树一格的琴艺。他在钢琴史上的地位无疑可列入十九世纪末的巨人之一。

演奏生涯

某些作曲家和演奏家常常会成为同义词,倒贝多芬之于史纳贝尔、德彪西之于纪雪金,以及肖邦之于阿图尔·鲁宾斯坦。在阿图尔·鲁宾斯坦灿烂而活跃的演奏生涯中;虽然演奏曲目非常宽广,但他却一再回首于肖邦这位专注于钢琴曲创作,并矢志将祖国波兰精神传诸后世的作曲家。

阿图尔·鲁宾斯坦天性慷慨,富于冒险精神,堪称当代最佳的西班牙音乐诠释者之一,他那阿尔班尼士“依贝利亚”(Iberia)绝妙无比的演奏更足以荣耀地所钟爱的西班牙,这也刺激史特拉汶斯基将“彼德洛希卡”改编为钢琴曲,阿图尔·鲁宾斯坦也是席玛诺夫斯基第二号钢琴奏鸣曲与后续许多品的世界首演诠释者:要是没有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大力推广,维拉-罗伯斯(Villa-Lobos)的许多作品恐怕也没有得见天日的机会。虽然如此,在阿图尔·鲁宾斯坦大量的演出录音当中,却独缺完整的“依贝利亚”、“彼德洛希卡”和席玛诺夫斯基的奏鸣曲全集,殊为可惜。阿图尔·鲁宾斯坦的肖邦演奏也受到他致力于新作品作风的影响。像阿图尔·鲁宾斯坦一样,在其演奏生涯中风格与手法有如此革命性转变的钢琴家,可说是少之又少。为求消弭大众对肖邦音乐有如沙龙花花公子的刻板印象,阿图尔·鲁宾斯坦将一股清新与活力注入其诠释当中,以高尚的情感取代感伤、以力量和高贵取代病态与神经质,并以清晰而明确的音乐线条方向取代含糊的“浪漫”迂回与自我耽溺。刚开始时,阿图尔·鲁宾斯坦这种肖邦风格遭到一阵质疑,其清新之气与高贵风骨被责为冷酷无情,但数年后即转谤为誉,大众一致推崇阿图尔·鲁宾斯坦堪称最伟大的肖邦钢琴家,因为他能在肖邦高卢式的精榷与斯拉夫式的热情中求得完美无瑕的平衡。他这种点铁成金的能力得来不易,潜沉的使命感逐渐取代早期的肤浅放荡。他曾大言不惭地告诉一群仰慕者,他演奏的掉音多到可以拼成一首交响曲:由此观之,他早期成功乃肇因于其直截了当的亲和力,而非之后学究式的一本正经,此时他一反其原有个性,生命中较为深沉严肃的一面已展现出来。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人说父亲是本可成器的二流钢琴家。因此从四十七岁起他才开始大幅增修演奏曲目,原本的活力依旧,但要增添对细节的注意与对原谱的谨慎态度,为早年的旺盛精力与轻佻所掩盖的从容气度,此时便展露无遗。

阿图尔·鲁宾斯坦亦曾指出,自己的录音就是最好的明师。他以冷眼旁观之姿聆听自己的演奏,因此很快就可以注意到演奏中的某些乍现灵光,或是当下觉得不错但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败笔。1928年录于78转老唱片的阿尔班尼士“那瓦拉”就是充满生活情趣与诗意般魅力的最佳典范,但是这种对原谱轻佻俏皮的态度,日后却成为阿图尔·鲁宾斯坦亟欲超越的关卡。是以他一生中数度录制肖邦各种重要曲式(可惜独漏练习曲),在一次又一次的录音中逐渐接近肖邦音乐的本质,进入肖邦音乐中无垠境界与丰富意境的中心,排除一切不必要的矫饰、花腔与身段,达到纯粹的音乐表现境界。这种专一性和他早年花花公子的形象大异其趣,如果说他的晚期录音缺少年轻时的热情奔放,毋宁说晚期录音更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兼具优雅与沉稳内敛的风范。阿图尔·鲁宾斯坦的肖邦录音史,直可喻为音乐表演艺术中伟大的奥迪赛传奇。阿图尔·鲁宾斯坦对其成就深以为傲,自信能与纪雪金、米开兰杰里、吉利尔斯、李希特、卡萨德修等一流钢琴家并驾齐驱,其个性自然十分好胜。当他在一次巡回演出结束后,发现友人为年轻的俄罗斯钢琴家霍洛维兹新录制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而如痴如狂,地那直率的妒意就如火中烧。后来在哈维·萨赫斯的传记中,阿图尔·鲁宾斯坦又以带有偏见的语气自我抬举,指霍洛维兹虽是个好“钢琴家”,他自己却是个“音乐家”,阿图尔·鲁宾斯坦会说出这种话,道理说穿了很简单:他们俩人各自代表一种极端,一个有如鬼魅般迷人,一个却中规中矩,由于彼此都很难欣赏对方的优点,两人间的对立和竞争也益发剧烈。在和善具亲和力的表象之外,阿图尔·鲁宾斯坦尽管也有个性上幽暗的一面,但他绝不会像霍洛维兹一般落入精神耗弱不稳的地步。他自认不论弹得热情奔放还是成熟内敛,都会有一群基本支持者追随其后;霍洛维兹尽管短期内引起很大震撼,但绝不曾如阿图尔·鲁宾斯坦那样具有影响力。既然大众认定阿图尔·鲁宾斯坦为肖邦诠释的权威,那么是什么秘密和特质让阿图尔·鲁宾斯坦的演奏尽得肖邦音乐精髓,且能历久弥新?答案并不容易回答,因为阿图尔·鲁宾斯坦的音乐魔力就好似滑溜的水银般难以捉摸:其中一种特质是他能充分掌握肖邦对美声歌剧的喜爱:没有钢琴家能弹出比阿图尔·鲁宾斯坦更美更蒙眬的音色,同时还能掌握音乐的线条,表现出如歌曲般的呼吸与抑扬顿挫。拜修长的小指之赐,在演奏肖邦音乐中最复杂的段落时,阿图尔·鲁宾斯坦仍可“唱”出明晰而细致的声部织体,着实令人羡艳不已。其弹性速度也相当自然,在乐句中精巧地调配节奏,呈现出微妙而富有生命力的呼吸感。

个人评价

若要指出阿图尔·鲁宾斯坦的肖邦演奏有何特出之处,那就是鲁氏对其独特品味的自傲之气、对风格的自信满满、以及注重整体而非零碎小节的作风。最能表现以上特色的录音莫过于作品22(光辉大波兰舞曲)当中的“平稳的行板”乐段。这个录音和他早年录制者相比,展现出高贵的冷静和内省:在c小调夜曲速度加倍乐段的挽歌中,阿图尔·鲁宾斯坦也能以清晰的旋律与对位旋律线,将旋律与伴奏一丝不苟的区分开来:在升f小调夜曲当中的宣叙调乐段中,阿图尔·鲁宾斯坦也以优雅的姿态准确诠释其中蕴含的某种挥之不去的晦暗感;而他弹奏的A大调波兰舞曲犹如波兰受压迫时的呐喊,直让误以为这个作品该以军乐队演奏为宜的庸人自惭形秽。同样的,在弹奏挽歌般的升c小调圆舞曲时,今日一些受过良好训练,但声音晦涩不明的年轻钢琴家们,或许很难企及阿图尔·鲁宾斯坦乐句的歌唱性与圆润。作品27夜曲的演奏是如此优雅而富于对比,有谁能像他一般,让肖邦一连串的音符跃然纸上,化作如此佳韵?有谁像他一样,能令“船歌”中如火雨般的阵阵乐音化为如此滔滔雄辩?

他对肖邦即兴曲有种特殊的共鸣,不论是在第一号中迂回的主题、第二号中图画般的述说、第三号里的错综复杂,乃至于他弹奏的幻想即兴曲润饰版都是如此。在弹奏俗称的“一分钟”圆舞曲时,他完全不在乎速度这回事,但在作品47的活泼快速乐段里,他却非常注重其中精巧安排的二拍三拍混合节奏。在第三号诙谐曲主要的八度乐想中,阿图尔·鲁宾斯坦展露了英雄般的刚毅风骨:而在演奏作品68号之一马祖卡舞曲时,他一反年轻时的散漫之气,展现出富有表现力、高雅而真切的风格。在演奏肖邦的最后一首f小调马祖卡时,阿图尔·鲁宾斯坦选择了经过修饰的较长版本,让一股告别式的忧郁情绪弥漫于中:除了他以外,也无人能将送葬进行曲中象征极乐世界的中段,由原来众所熟悉,如同节拍器式的沉重步伐转化为萦绕不去的气氛,并在石破天惊的不祥终曲里弹得如此清明透彻。门德尔颂要是能听到这个演奏,想必不会说出“我痛恨这种音乐”的话来;而在第四号叙事曲和降A大调波兰舞曲当中所呈现的英雄气概,更是令人热血沸腾!阿图尔·鲁宾斯坦以老练的技巧控制音色,在波兰舞曲中奔放的八度音进行中呈现磅礴气势,李斯特赞叹这段音乐如同“波兰骑兵奔驰时的铁蹄声”,阿图尔·鲁宾斯坦可说深得个中三昧。

当年轻钢琴家汲汲于录制自己的永久性代表作,但其音乐内容却乏善可陈,离至善至美之境尚远时,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大师风范正如一条康庄大道,在这条大道上,我们不只可以发现他对艺术的孜孜不倦,对那些视肖邦奇迹般乐思为稀松平常,甚至因己身偏好而令肖邦音乐扭曲变质的庸人来说,阿图尔·鲁宾斯坦更是发人深省。就算他的技巧稍有减退,但他仍是个不倦的音乐真理追寻者,哪怕只能瞥见音乐真理的圣杯一眼,他也绝不退却。

个人贡献

关于“阿图尔·鲁宾斯坦”对二十世纪钢琴艺术所做的贡献,不难做适当的总结:要记住,他活了八十多岁而且一直很活跃——公理公道的讲,没有任何一位钢琴家比他演奏的时间更长,去过的地方更多;也没有任何一位钢琴家举办过更多场的音乐会。进一步说,也没有任何一个钢琴家受到的敬仰如此长期而稳定。某些演奏家或许在其常备曲目中的一些片段上,有着更权威的演绎,但阿图尔·鲁宾斯坦钢琴演奏的广度、栩栩如生的个性表现,以及他能带来的欣赏满足感是不容置疑的。很幸运,鲁宾斯坦有大批传世录音能为后世留下佐证。

阿图尔·鲁宾斯坦相关榜单
【钢琴家】世界十大钢琴家排名 最著名的钢琴演奏家
世界十大钢琴家名单如下:弗里德里克·肖邦、路德维希·凡·贝多芬、阿图尔·鲁宾斯坦、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斯维亚托斯拉夫·杰奥里索维奇·里赫特、弗朗茨·李斯特、鲁道夫·塞尔金、马尔塔·阿格里齐、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钢琴家】世界十大钢琴家排名 最著名的钢琴演奏家
世界十大钢琴家名单如下:弗里德里克·肖邦、路德维希·凡·贝多芬、阿图尔·鲁宾斯坦、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斯维亚托斯拉夫·杰奥里索维奇·里赫特、弗朗茨·李斯特、鲁道夫·塞尔金、马尔塔·阿格里齐、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钢琴家十大排名 中国最顶级的钢琴家 国内最有名的钢琴家
中国十大著名钢琴家名单如下:巫漪丽、周广仁、唐丽玲、刘诗昆、顾圣婴、李名强、陈萨、鲍蕙荞、孔祥东、殷承宗,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当代世界十大著名钢琴家 现在最有名的钢琴家排行 郎朗排名第八
当代世界十大著名钢琴家名单如下:玛莎·阿格里奇、格里戈里·索科洛夫、叶甫格尼·基辛、马克·安德鲁·哈默林、穆雷·佩莱希亚、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埃莱娜·格里莫、丹尼尔·特里福诺夫、郎朗、毛里奇奥·波利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男钢琴家 中国男钢琴家排名 我国有名的男钢琴大师
中国十大男钢琴家名单如下:郎朗、刘诗昆、傅聪、殷承宗、李名强、孔祥东、陈宏宽、张昊辰、沈文裕、张海鸥,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音乐家
  • 艺术家
  • 经济学家
  • 小提琴家
  • 作曲家
  • 词作家
  • 舞蹈家
  • 书法家
  • 画家
  • 作家
  • 演说家
  • 设计师
  • 科学家
  • 翻译家
  • 书画家
  • 美食家
  • 陶艺家
  • 摄影家
  • 茶学家
  • 文人
  • 诗人
  • 热门文章
  • 中国十大男钢琴家
  • 中国十大钢琴家
  • 世界十大钢琴家
  • 当代世界十大著名钢琴家
  • 十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十大著名中国作家
  • 中国十大著名国画名家
  • 江苏十大文人
  • 重庆十大文人
  • 抖音最火的十大摄影师
  • 江西十大文人
  • 世界十大动物摄影师
  • 世界十大演讲家
  • 广东十大教育家
  • 新疆十大文人
  • 热门词条
  • 1
    李名强
  • 2
    郎朗
  • 3
    傅聪
  • 4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 5
    埃莱娜·格里莫
  • 6
    格里戈里·索科洛夫
  • 7
    沈文裕
  • 8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
  • 9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
  • 10
    马克·安德鲁·哈默林
  • 11
    李云迪
  • 12
    鲍蕙荞
  • 13
    巫漪丽
  • 14
    唐丽玲
  • 15
    顾圣婴
  • 16
    丹尼尔·特里福诺夫
  • 17
    穆雷·佩莱希亚
  • 18
    玛莎·阿格里奇
  • 19
    张昊辰
  • 20
    孔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