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别赋》

《别赋》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创作的抒情小赋,出自《昭明文选》。这篇小赋择取离别的七种类型摹写离愁别绪,有代表性,并曲折地映射出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聚散不定的社会状况。其题材和主旨在六朝抒情小赋中堪称新颖别致。全篇对偶的手法,真正道出了悲伤的艺术,恰如其分的表达了离别之美,语言清丽,声情婉谐,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中文名
别赋
类型
作者
江淹
创作时间
南朝梁
目录
《别赋》介绍

基本介绍

《别赋》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创作的抒情小赋。此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南朝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赋的开头,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总写,以精警之句,发人深省;接着写各种类型的离别,表现出“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既写出分离之苦的共性,也写出了不同类型分别的个性特点;最后总结出“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指出分别的痛苦“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指出任何大手笔也难写离别之深情,言尽而意不尽。全赋骈俪整饬,绘声绘色,语言清丽,声情婉谐,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内容介绍

作品原文

别赋

黯然销魂者1,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2,复燕宋兮千里3。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4。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5,棹容与而讵前6,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7,横玉柱而沾轼8。居人愁卧,怳若有亡9。日下壁而沉彩10,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11。巡曾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12。知离梦之踯躅13,意别魂之飞扬14。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15。至若龙马银鞍16,朱轩绣轴17,帐饮东都18,送客金谷19。琴羽张兮箫鼓陈20,燕赵歌兮伤美人21;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22。惊驷马之仰秣23,耸渊鱼之赤鳞24。造分手而衔涕25,感寂漠而伤神26。

乃有剑客惭恩27,少年报士28,韩国赵厕29,吴宫燕市30,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31,抆血相视32。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33,非买价于泉里34。金石震而色变35,骨肉悲而心死36。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37。辽水无极38,雁山参云39。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耀景40,露下地而腾文41,镜朱尘之照烂42,袭青气之烟煴43。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44。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45。视乔木兮故里46,决北梁兮永辞47。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可班荆兮赠恨48,惟尊酒兮叙悲49。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50。

又若君居淄右51,妾家河阳52。同琼佩之晨照53,共金炉之夕香54,君结绶兮千里55,惜瑶草之徒芳56。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57。春宫閟此青苔色58,秋帐含兹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59,冬釭凝兮夜何长60!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61。

傥有华阴上士62,服食还山63。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64。守丹灶而不顾65,炼金鼎而方坚66,驾鹤上汉,骖鸾腾天67。暂游万里,少别千年68。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69。

下有芍药之诗70,佳人之歌71。桑中卫女72,上宫陈娥73。春草碧色,春水渌波74,送君南浦75,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76,明月白露,光阴往来77,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78,别理千名79,有别必怨,有怨必盈80,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81。虽渊云之墨妙82,严乐之笔精83,金闺之诸彦84,兰台之群英85,赋有凌云之称86,辩有雕龙之声87,谁能摹暂离之状88,写永诀之情者乎!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黯然:心神沮丧,形容惨戚之状。销魂,即丧魂落魄。

2.秦吴:古国名。秦国在今陕西一带,吴国在今江苏、浙江一带。绝国:相隔极远的邦国,交通隔绝之国。

3.燕宋:古国名。燕国在今河北一带,宋国在今河南一带。

4.乍:忽然。蹔:同“暂”。

5.逶迟:徘徊不行的样子。

6.棹(zhào):船桨,这里指代船。容与:缓慢荡漾不前的样子。讵(jù)前:滞留不前。此处化用屈原《九章·涉江》中“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的句意。

7.掩:覆盖。觞(shāng):酒杯。御:进用。

8.横:横持;阁置。玉柱:琴瑟上的系弦之木,这里指琴。轼:成前的横木。

9.怳(huǎng):丧神失意的样子。

10.沉彩:日光西沉。

11.楸(qiū):落叶乔木。枝干端直,高达三十米,古人多植于道旁。离:即“罹”,遭受。

12.曾楹(yíng):高高的楼房。曾,同“层”。楹,屋前的柱子,此指房屋。锦幕:锦织的帐幕。二句写行子一去,居人徘徊旧屋的感受。

13.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的样子。元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望西都,意踯躅。”

14.意:同“臆”,料想。飞扬:心神不安。

15.万族:不同的种类。

16.龙马:据《周礼·夏官·廋人》载,马八尺以上称“龙马”。

17.朱轩:贵者所乘之车。绣轴:绘有彩饰的车轴。此指车驾之华贵。

18.帐饮:古人设帷帐于郊外以饯行。东都:指东都门,长安城门名。《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告老还乡时,“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

19.金谷:晋代石崇在洛阳西北金谷所造金谷园。史载石崇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送者倾都,曾帐饮于金谷园。

20.羽:五音之一,声最细切,宜于表现悲戚之情。琴羽,指琴中弹奏出羽声。张:调弦。

21.燕赵:《古诗》有“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句。后因以美人多出燕赵。

22.上春:即初春。

23.驷马:古时四匹马拉的车驾称驷,马称驷马。仰秣(mò):抬起头吃草。语出《淮南子·说山训》:“伯牙鼓琴,驷马仰秣。”原形容琴声美妙动听,此处反其意。

24.耸:因惊动而跃起。鳞:指渊中之鱼。语出《韩诗外传》:“昔者瓠巴鼓瑟而潜鱼出听。”

25.造:等到。衔涕:含泪。

26.寂漠:即“寂寞”。

27.惭恩:自惭于未报主人知遇之恩。

28.报士:心怀报恩之念的侠士。

29.韩国:指战国时侠士聂政为韩国严仲子报仇,刺杀韩相侠累一事。赵厕:指战国初期,豫让因自己的主人智氏为赵襄子所灭,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挟匕首欲刺死赵襄子一事。

30.吴宫:指春秋时专诸置匕首于鱼腹,在宴席间为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一事。燕市:指荆轲与朋友高渐离等饮于燕国街市,因感燕太子恩遇,藏匕首于地图中,至秦献图刺秦王未成,被杀。高渐离为了替荆轲报仇,又一次入秦谋杀秦王事。

31.沥泣:洒泪哭泣。

32.抆(wěn):擦拭。抆血,指眼泪流尽后又继续流血。

33.衔感:怀恩感遇。衔,怀。

34.买价:指以生命换取金钱。泉里:黄泉。

35.金石震:钟、磬等乐器齐鸣。原本出自《燕丹太子》:“荆轲与武阳入秦,秦王陛戟而见燕使,鼓钟并发,群臣皆呼万岁,武阳大恐,面如死灰色。”

36.“骨肉”句:语出《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刺杀韩相侠累后,剖腹毁容自杀,以免牵连他人。韩国当政者将他暴尸于市,悬赏千金。他的姐姐聂嫈说:“妄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于是宣扬弟弟的义举,伏尸而哭,最后在尸身旁边自杀。骨肉,指死者亲人。

37.负羽:挟带弓箭。

38.辽水:辽河。在今辽宁省西部,流经营口入海。

39.雁山:雁门山。在今山西原平县西北。

40.耀景:闪射光芒。

41.腾文:指露水在阳光下反射出绚烂的色彩。

42.镜:照耀。朱尘:红色的尘霭。照,日光。烂,光彩明亮而绚丽。

43.袭:扑入。青气:春天草木上腾起的烟霭。烟煴(yīn yūn):同“氤氲”。云气笼罩弥漫的样子。

44.爱子:爱人,指征夫。

45.讵:岂有。

46.乔木:高大的树木。王充《论衡·佚文》:“睹乔木,知旧都。”

47.“决北”句:语出《楚辞·九怀》。

48.班:铺设。荆:树枝条。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楚国伍举与声子相善。伍举将奔晋国,在郑国郊外遇到声子,“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后来人们就以“班荆道故”来比喻亲旧惜别的悲痛。

49.尊:同“樽”,酒器。

50.湄:水边。

51.淄右:淄水西面。在今山东境内。

52.河阳:黄河北岸。

53.琼佩:琼玉之类的佩饰。

54.金炉:薰香炉的美称。以上二句回忆昔日朝夕共处的爱情生活。

55.绶:系官印的丝带。结绶,指出仕做官。

56.瑶草:仙山中的芳草。这里比喻闺中少妇。徒芳:比喻虚度青春。

57.晦:昏暗不明。流黄:黄色丝绢,这里指黄绢做成的帷幕。这一句指为免伤情,不敢卷起帷幕远望。

58.春宫:指闺房。閟(bì):关闭。

59.簟(diàn):竹席。

60.釭(gāng):灯。以上四句写居人春、夏、秋、冬四季相思之苦。

61.“织锦”二句:据武则天《璇玑图序》载:“前秦苻坚时,窦滔镇襄阳,携宠姬赵阳台之任,断妻苏蕙音问。蕙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名曰《璇玑图》以寄滔。”一说窦韬身处沙漠,妻子苏蕙就织锦为回文诗寄赠给他(《晋书·列女传》)。以上写游宦别离和闺中思妇的恋念。

62.傥(tǎng):同“倘”。华阴:即华山,在今陕西渭南县南。上士:道士;求仙的人。

63.服食:道家以为服食丹药可以长生不老。还山:即成仙。一作“还仙”。

64.寂:进入微妙之境。传:至,最高境界。

65.丹灶:炼丹炉。不顾:指不顾问尘俗之事。

66.炼金鼎:在金鼎里炼丹。

67.骖(cān):三匹马驾车称“骖”。鸾:古代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68.少别:小别。

69.谢:告辞,告别。以上写学道炼丹者的离别。

70.下:下土。与“上士”相对。芍药之诗:语出《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以芍药。”

71.佳人之歌:指李延年的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72.桑中:卫国地名。《诗经·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卫女:卫国女子,指《鄘风·桑中》的女主人公。鄘与卫相近,故称。

73.上宫:即《鄘风·桑中》所说上宫,是约会地点。陈娥:陈国美女,陈与卫亦邻近,故称。

74.渌(lù)波:清澈的水波。

75.南浦:《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76.珪(guī):古代玉制礼器,圆形,喻秋月之洁白。

77.光阴:指月光露水相映,骤暗骤明。

78.别方:离别的地方去向。

79.别理:离别的原因道理。名:种类。

80.盈:充盈。

81.心折骨惊:言创痛之深。

82.渊:即王褒,字子渊。云:即扬雄,字子云。二人都是汉代辞赋家。

83.严:严安。乐:徐乐。二人为汉代文学家。

84.金闺:原指汉代长安金马门。后来为汉代官署名。是聚集才识之士以备汉武帝诏询的地方。彦:有学识才干的人。

85.兰台:汉代朝廷中藏书和讨论学术的地方。

86.凌云: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汉武帝赞誉为“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87.雕龙: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驺奭写文章,善于闳辩。所以齐人称颂为“雕龙奭”。

88.谁:一作“讵”。摹:描写。

白话译文

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事情,莫过于离别啊!况且秦、吴是那样绝远的国家,而燕、宋两地又相距千里。在绿苔始生的春季,或者凉风乍起的秋季,尤感凄切。因此,远行人肝肠痛断,百感交集,哀伤不已。风声萧萧异于平日,白云漫漫似觉变色。船儿在水边停滞,车子在山侧缓行;船桨迟缓哪能前行,马儿悲鸣声声不止。掩盖酒杯,谁还有心喝酒,搁置琴瑟而泪洒车轼。家中闺妇含愁闷卧,恍若有失。阳光顺墙下移隐没了光彩,月亮爬上楼头栏杆倾泻清辉;看那红兰缀满秋露,望那绿楸蒙上了白霜。巡绕空房高柱虚掩重门。抚摸着锦绣帷幕徒自悲凉。推想那在外人的梦魂徘徊不前,猜想他离别的心情也神魂不安。

所以,离别虽然是同一心绪,而分手的原因却千差万别。至于那些骑乘骏马银鞍者,或者乘坐华美车子的富贵者,他们在长安的东都门外设帐饯别,在洛阳金谷园里置宴送别。琴瑟箫鼓一齐演奏,歌女的随乐歌舞使佳人十分悲伤。她们佩玉戴珠在暮秋显得非常富艳,身着罗绮在早春显得格外娇丽。悲伤的歌声使马停止吃草而仰头静听,惊动得深渊的鱼儿也跳出水面聆听,到分手时含泪而别,同样感受到别离寂寞而伤神动情。

还有思恩图报的仗剑侠客,勇于报仇的青年之士,像刺杀韩相的聂政、谋刺赵襄子的豫让、吴宫行刺的专诸、燕市高歌的荆轲等壮士,他们辞别父母,割舍妻子,去国离乡。洒泪永别,拭泪相视。驱赶征马,头也不回地走了,只见路上扬起阵阵尘土。正是怀着感恩之情以一剑相报,并非为换取声价于死后。钟磬震响吓得懦夫脸色陡变,亲人悲恸得尽哀而死。

有时边境烽起,战士们挎弓带箭奔赴前线。辽水宽阔无边,雁山高耸入家中春风和暖,路上草绿花香。春日丽天闪耀光辉,清露遍地闪烁着光彩;阳光照射红尘灿烂明亮,飘拂的雾气一片云烟。在攀桃折李的韶光里不忍分别,送别丈夫从军,泪湿裙衫。

至于远赴异国,哪有相见的日子?远望高树含烟的故乡,在北边的桥梁上诀别告辞。仆从为之心感神动,亲朋也都悲伤泪流。当随地铺些柴草而坐诉别情时,唯有举起杯酒一叙分离的悲凉。正值秋雁南飞的日子,适逢白露遍地的时光;怨恨啊怨恨那遮断了视线的远山曲处,远行人走呀走呀沿着悠长的河边而去。

又如丈夫远居淄水东边,妻子住在黄河北边。曾经共同晨起装扮琼佩而照镜,傍晚在薰香炉旁相对共坐。如今丈夫在千里之外做官,妻子叹惜虚度青春时光。愧对深闺琴瑟而无心抚奏。深掩黄色罗幕高台晦暗以免眺远伤怀,少妇庭院关闭着绿苔春色,秋天时的帐幕上映照着明月的清光,夏天守着清凉的竹席日长难熬,冬天对着昏暗的孤灯寒夜多么漫长!织锦织成诗啊泪流尽,凝视着回文诗啊对影独伤。

或有华山求道方士,服食丹药,深山为家。仙术高妙还在修炼,道行要深远未得真传。一心守着炼丹炉不思念人世,烧着丹炉意志正坚。他们乘坐白鹤飞上银河,骑着鸾乌升腾中天。转瞬就可游行万里,短暂小别而世间已是千年,只是世间看重离别,辞谢主人升天时依然非常留恋。

世间有赠送芍药的情诗,有赞颂美人的歌唱,男女桑中幽会,上宫相约。当春草碧绿,春水泛波时,分手南浦水边,那是多么悲伤!至于到了秋天,清露如珠,明月如玉,月影露光,忽明忽暗,与情人相别,眷恋不舍。

所以离别的情况种种不一,分别的原因各式各样。总之一有离别必有哀怨,一有哀怨必然充心塞胸,使人意惨神凄,心惊骨折,悲伤至极。即使有扬雄、王褒的文才,有严安、徐乐的精妙的文笔,有金门文士的才华,有兰台群荚的浩博,写赋有“飘飘凌云”般的美誉,文辞华美获得雕镂龙文的名声,但谁能描摹离别时刻的情状,叙写分手长别时的伤情。

背景介绍

《别赋》与《恨赋》表现的都是偏于低沉和感伤的思想情绪,之所以对这种种带有普遍性的人生情绪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会,除掉江淹作为封建士大夫的心情失意之外,还与那样一个动荡纷乱的年代有直接关系。江淹入仕前,久困窘于僚属,目睹刘宋后期王族相互斫杀,周旋于皇室逐权争位的旋涡。三十岁左右又丧妻夭子,世途人生的伤心悲怀层递累积,饮恨吞声的生死悲哀和意夺神骇的离愁别绪,既是“仆本恨人”,或化用句“仆本怨人”的酸辛总结,亦是这个动乱时代酿造的社会苦难的概括反映。《别赋》可以说是作者对现实不幸的直接体味。它是集合多种情况的离愁组织而成。这种把某一特定的情感作为贯穿全文线索的赋始于魏晋,它的产生可能受到张衡《四愁诗》、梁鸿《五噫歌》的启发,同时也反映出赋由以体物为主向以抒情为主的发展趋势。

作者介绍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早年仕途不得意,而在文学创作上获得很大成功。萧道成废宋建齐,他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丞、国子博士、御史中丞等职。萧衍执政后,他迁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其诗意趣深远,善于刻画模拟;其赋遣词精工,尤以《别赋》《恨赋》脍炙人口。江淹一生经历宋、齐、梁三朝,优秀作品多作于早先仕途坎坷之时,后来仕途得意,便无佳作,世称“江郎才尽”。今有《江文通集》传世。

鉴赏评价

整体赏析

离别是人生总要遭遇的内容,伤离伤别也是人们的普遍情感。江淹的《别赋》择取离别的七种类型摹写离愁别绪,有代表性,并曲折地映射出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聚散不定的社会状况。其题材和主旨在六朝抒情小赋中堪称新颖别致。

文章眉目清晰,次序井然。其结构类似议论文,开宗明义,点出题目,列出论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首段总起,泛写人生离别之悲,”黯然销魂“四字为全文抒情定下基调。中间七段分别描摹富贵之别、侠客之别、从军之别、绝国之别、夫妻之别、方外之别、情侣之别,以“别虽一绪,事乃万族”铺陈各种别离的情状,写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离之情。末段则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打破时空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在以悲为美的艺术境界中,概括出人类别离的共有感情。其结构又似乐曲中的ABA形式,首尾呼应,以突出主旨。

《别赋》善于描摹各类人物不同的离恨别愁,表现了作者对各类人物的细微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能准确地把握各类人物心理,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笔触多姿多彩,形象生动逼真,无异是当时社会的风情画。几段特写,在描写上既表现了离别所引起的共同性的悲苦之情,又写出了各种类型人物独有的感情特色。如写富贵者的别离,通过铺排他们离别时的豪华场面,显示出了一种华贵高雅的气派。尽管别者都是显赫人物,但在与至亲好友分别时,也一反平日之威严面目,不免含泪挥别、黯然伤神。

赋中写古代剑客的任侠别,是全文中最为悲壮慷慨的一段文字。由于中国古代士人执著于“士为知己者死”的品格,所以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而替人复仇,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去作刺客。这个重人伦、尚孝道的民族,在不得已而扔下年迈的双亲和妻子儿女去赴死时,那种痛彻肺腑的悲伤,几乎是难以描述的。作品用“沥泣共诀、抆血相视”这样凝练的语言来描摹这种场面,真是入木三分,促人泪下。而“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又把刺客们强咽悲痛、义无反顾地去献身于自己那生死相托或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壮举、去履行“舍生而取义”的道德标准时的崇高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侠客们这种壮别的同情与颂扬,十分感人。

作品在描绘夫妻及恋人的离别时,笔调一转而变得语意缠绵、哀婉清丽。无论是游子思妇,还是热恋男女,那种铭心刻骨、一日三秋的相思之情都跃然纸上,细腻而真切。作者善于捕捉优美的自然景色,利用旖旎的春花秋月,来点染环境气氛,突出那种四季相思的惆怅孤寂或暂离短别的难分难舍。像“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这样自然流畅、情景交融的辞句,是那样地韵味深长而受到读者由衷的喜爱。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让幸福甜蜜的爱情生活与悲伤痛苦的离情别绪形成强烈反差,借以突出无可奈何的分离给相爱的人们所带来的感情折磨与摧残。男女之情爱这千古的文学主题,在这里被作者信手拈来,驾驭自如地用在表现离别之愁的作品中,就更增强了感染力。

文中对于游仙别的一段描述,别具一格。本来游仙之人是看破红尘才出家的,他们远离闹市,遁入深山,一心修道,不问世事,功名利禄、生离死别等七情六欲已不再能烦扰彼辈。然而作品却引用了一个《列仙传》的典故,通过仙人王子乔依依不舍地与亲人告别一事,说明连神仙也免不了重离别之如此,更何况凡夫俗子呢!由此更加突现出离愁别恨是世间人之常情。

文中还写了征夫别、远行别等,无一不是形象逼真、哀婉动人,充分表现了作者深邃的艺术眼光和不凡的笔底功力,因此才能把各种不同的事物和情感表现得合情合理,真切感人。

《别赋》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借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以刻画人的心理感受。作者善于对生活进行观察、概括,提炼,择取不同的场所、时序、景物来烘托、刻画人的情感活动,铺张而不厌其详,夸饰而不失其真,酣畅淋漓,信然能引发共鸣,而领悟”悲“之所以为美。作者对各类特殊的离别情境,根据其各自特点,突出描写某一侧面,表现富有特征的离情。作者力求写出不同离怨的不同特征,不仅事不同,而且情不同,境不同,因而读来不雷同,不重复,各有一种滋味,也有不同启迪。

善于抓住特征,善于选择素材,还必须有相应的语言技巧,方可描写出色。这是一篇骈赋,首先要求通篇骈对精巧整饬,又必须运用参差灵活的句法使文章语调句序活泼不呆板。应当说,作者的语言艺术造诣使《别赋》成功地做到了:骈俪整饬,文句活泼,词采绚丽,用典得当,而且声韵铿锵,和谐动听。

名家点评

清·何焯:文法与《恨赋》同而气舒词丽,一起尤警。通篇只写“黯然销魂”四字。赋家至齐、梁,变态已尽,至文通已几乎唐人之律赋矣。特其秀色,非后人之所及也。(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

清·李元度:总起总收,中分七段平叙。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或就春说,或就秋说,或合春秋、兼四时说。炼句各极其妙,而一起尤超拔,已制全局之胜,故通篇只发明“黯然销魂”四字。殆非五色笔不能。(《赋学正鹄》)

现代·钱锺书:《别赋》曰:“盖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实即恨之一端,其所谓“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讵非《恨赋》之附庸而蔚为大国者?而他赋之于《恨赋》,不啻众星之拱北辰也。(《管锥篇》第四册)

现代·曹道衡:这两篇赋(指《恨赋》《别赋》)的不少意思,都在《青苔赋》中有所表现;而《青苔赋》的后半篇,又与鲍照的《芜城赋》十分相似。……如“昼遥遥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长”与《别赋》“夏簟清兮昼不暮,冬红凝兮夜何长”用意全同;“故其所诣必感”二句,又与《别赋》“有别必怨”二句相似。……《别赋》中“傥有华阴上士”一段,亦取意于鲍照《代升天行》。(《汉魏六朝辞赋》)

《别赋》相关榜单
辞赋十大名篇 中国古代名赋排名 最有名的古代辞赋
中国十大名赋名单如下:《阿房宫赋》、《洛神赋》、《子虚赋》、《哀江南赋》、赤壁赋、《上林赋》、《秋声赋》、《七发》、《别赋》、《风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辞赋十大名篇 中国古代名赋排名 最有名的古代辞赋
中国十大名赋名单如下:《阿房宫赋》、《洛神赋》、《子虚赋》、《哀江南赋》、赤壁赋、《上林赋》、《秋声赋》、《七发》、《别赋》、《风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汉赋名篇赏析 汉赋有哪些代表作 著名汉赋十首精选
汉赋十大名篇名单如下:《上林赋》、《子虚赋》、《七发》、《二京赋》、《甘泉赋》、《两都赋》班固赋作、《归田赋》、《答客难》、《吊屈原赋》、《洞箫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汉赋四大家 中国汉赋史上的代表人物 司马相如上榜
汉赋四大家名单如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汉赋
  • 文言文
  • 高考作文
  • 文章
  • 古诗词
  • 诗歌
  • 趣味成语
  • 故事
  • 汉字
  • 网络流行语
  • 文学名著
  • 作家作品
  • 杂志期刊
  • 小说网文
  • 艺术作品
  • 书籍名著
  • 漫画书籍
  • 元曲
  • 热门文章
  • 汉赋十大名篇
  • 中国十大名赋
  • 汉赋四大家
  • 世界十大物理期刊
  • 喜马拉雅十大热门有声小说
  • 十大正能量漫画推荐
  • 十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胡适十大代表作品
  • 2024年十大热门有声小说
  • 小学生必读十大名著
  • 2024年十大有声小说
  • 适合朗诵的诗歌10首
  • 十大长篇科幻小说
  • 高中生必读十大名著
  • 热门词条
  • 1
    《子虚赋》
  • 2
    赤壁赋
  • 3
    《二京赋》
  • 4
    《阿房宫赋》
  • 5
    《答客难》
  • 6
    《吊屈原赋》
  • 7
    《甘泉赋》
  • 8
    《两都赋》班固赋作
  • 9
    《秋声赋》
  • 10
    《归田赋》
  • 11
    《七发》
  • 12
    《上林赋》
  • 13
    《别赋》
  • 14
    《洞箫赋》
  • 15
    《风赋》
  • 16
    《哀江南赋》
  • 17
    《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