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秋声赋》

《秋声赋》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此赋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并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中文名
秋声赋
类型
文赋
作者
欧阳修
创作时间
北宋
目录
《秋声赋》介绍

基本介绍

《秋声赋》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内容介绍

作品原文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2,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3,忽奔腾而砰湃4;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5,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6,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7:“此何声也?汝出视之8。”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9,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10,悲哉11!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12?”

“盖夫秋之为状也13,其色惨淡14,烟霏云敛15;其容清明,天高日晶16;其气栗冽17,砭人肌骨18;其意萧条19,山川寂寥20。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21,佳木葱茏而可悦22。草拂之而色变23,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24,乃其一气之余烈25。夫秋,刑官也26,于时为阴27;又兵象也28,于行用金29。是谓天地之义气30,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31,故其在乐也32,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33,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34,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35。人为动物,惟物之灵36。百忧感其心37,万事劳其形38,有动于中39,必摇其精40。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41,黟然黑者为星星42。奈何以非金石之质43,欲与草木而争荣44?念谁为之戕贼45,亦何恨乎秋声46!”

童子莫对47,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48,如助余之叹息。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欧阳子:作者自称。

2.悚(sǒng)然:吃惊的样子。

3.淅沥(xī lì):象声词,形容雪、雨、风等的声音。这里形容风声。萧飒(sà):风吹树木所发出的声音。

4.砰湃(pēng pài):同“澎湃”。波涛冲激声。

5.鏦(cōng)鏦铮(zhēng)铮:金属相击声。

6.衔枚:古时行军兵士口中衔枚,以防喧哗。枚,形状像筷子。疾走:急行军。

7.童子:少年男仆。

8.之:代秋声。

9.明河:明亮的银河。

10.噫嘻:感叹声。

11.悲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12.胡为:为何。

13.为状:呈现出来的样子。

14.惨淡:阴暗无色,景象凄凉。

15.烟霏云敛:烟飞云收。烟,烟雾。

16.日晶:阳光灿烂。

17.栗冽:寒冷。

18.砭(biān):治病用的石针。

19.萧条:凋零。

20.寂寥:静寂空旷。

21.丰草绿缛(rù):茂密的草碧绿繁茂。

22.葱茏(lóng):草木繁盛。

23.拂:吹拂。

24.摧败零落:摧折、凋落。

25.一气:秋气。

26.刑官:周代设六官,以司寇为秋官,掌刑狱。唐武后以刑部为秋官。

27.于时为阴:时,时令,即四季。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28.兵象:用兵的象征。

29.于行用金: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配四时,秋属金。

30.义气:秋、冬为天地之义气。

31.实:动词,结果实。

32.乐:音乐。

33.商,伤也:商音是悲伤的声音。

34.夷,戮也:夷就是杀戮的意思。

35.有时:有固定时限。

36.灵:灵性。

37.感:触动。

38.形:形体。

39.中:内心。

40.摇:撼动。精:人的精神、元气。

41.渥(wò)然:润泽的样子。

42.黟(yī)然:黑。星星:鬓发花白。

43.质:人的肉体。

44.荣:繁盛。

45.戕(qiāng)贼:摧残。

46.何:何必。

47.莫对:不回答。

48.唧唧:虫鸣声。

白话译文

欧阳先生正在夜里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惊异地注意听取,说:奇怪啊!开始时淅淅沥沥细碎凄凉,忽然间飞驰跳跃响亮宏壮,像惊涛骇浪午夜汹涌,疾风暴雨突然降临;它和别的物体接触时,发出清越的撞击声,如同金属轰鸣。又像奔敌营的士兵,口中衔着枚行进,听不到号令,只听到人和马奔跑的声音。我对书童说:“这是什么声音呢?你出去看一下。”书童回答说:“星星月亮光辉灿烂,银河高高挂在天空,四周寂静无人,声音在树木中间。”我说:“唉,可悲啊!这是秋季的声音呀,为什么就到来了呢?”

“那秋季呈现的状态是:它的色彩单调,烟散云收,凄凉暗淡;它的容貌洁净,天清气爽,阳光灿烂;它的气候酷烈,凉意袭人,深入肌骨;它的意象冷落,山寒水瘦,萧森寂寞。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凄凉悲切,愤怒激烈。茂草绿毯子一般争相滋长,树木青翠欲滴令人喜爱,茂草遇到它就枯黄,树木遭逢它就落叶。秋季所以能摧毁茂草,凋零树木,因为是自然界的运化规律。这秋季,是人间罚恶的法官,在四季中属于阴;又是战争的象征,在五行中代表金。属于天地间的刚正之气,经常以严酷暴戾作为本性。自然界对于万物,春季生长秋季结果。所以秋季在音乐中,商声是西方的音符,夷则是七月的乐律。商即悲伤,万物已经衰老就产生悲伤;夷即杀戮,万物过于茂盛就应该杀戮、消减。”

“可叹啊!茂草树木没有感情,在一定的时间仍不免飘飞零落。人是有血肉的动物,一切生物中的灵长。成百种忧虑感触人的内心,成万项事务劳累人的身体,只要内心有所触动,必然扰乱他的精神;而且还要考虑他力量所不能完成的事务,担心他智慧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理所当然地会使人鲜细涧泽的容颜变得枯瘠苍老,乌黑茂密的须发变得花白稀疏。为什么要用不是金石那样坚固不变的本质,想去和茂草树木争一时之景呢?考虑到究竟是什么原因摧残了人,又何必怨恨这秋季的声音呢!”

书童没有回答,低着头打瞌睡了。只听到四边墙壁外唧唧的虫鸣,好像在附和着我的叹气声。

背景介绍

此赋写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时作者五十三岁。宋代自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契丹(辽国)订立澶渊和议,双方罢兵后,君臣上下谄谀成风,文恬武嬉,数十年间,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至仁宗时,各方面矛盾都暴露出来。仁宗初期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目的就是改变这个颓势,可不久即失败了,欧阳修亦因此两度遭贬谪。至作《秋声赋》时,作者的官位虽又晋升为翰林学士,但政局却江河日下。作者虽仕途已入顺境,身居高位,但长期的政治斗争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他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鉴赏评价

整体赏析

《秋声赋》是欧阳修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秋在古代也是肃杀的象征,一切生命都在秋天终止。作者的心情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但他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这一立意,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以及自我超脱的愿望。

这篇赋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精心布局,文势一气贯串而又曲折变化,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为下文铺写“有声之秋”蓄势;然后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使身心受到戕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这是“无声之秋”;最后归结出全篇主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文章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写。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入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这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同时这种从静到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接下来,是作者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些形象化的比喻,生动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听觉中的秋声的个性特点,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

接着作者引出与童子对话,从浮想联翩,又回到现实,增强了艺术真实感。童子的回答,质朴简明,意境优美、含蓄。这里,作者的“悚然”与童子的若无其事、作者的悲凉之感与童子的朴拙稚幼形成鲜明对比,对秋声的两种不同的感受相映成趣,富于意味。作者在第一段通过悬念式的对声音的生动描绘,点明了文章主题即秋声。文章起始,就写得脉络清晰,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再接着寻根溯源,探究秋声所以形成的缘由。作者自答。秋声,是秋天的声音,作者从秋之色,容,气,意四个方面把秋天的到来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风貌和秋之内在“气质”描绘得具体可感,其色颜容貌似乎呈现眼前,其栗冽之气似乎穿透衣服直刺肌肤,其萧条之意似已围裹全身。这种秋气,是一种肃杀之气,是让人速生冷颤之气。它只要施展它的一点余威,就会使繁茂蓊郁的绿色变色,葱茏的佳木凋零。这样,通过秋声的描绘和感受把“秋”之威力作了形象化的描绘。

接着,作者又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夫秋,物过盛而当杀。”古代用天地、四时之名命官,如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这是六官。司寇掌刑法。故秋天是古代刑官行刑的季节。在四季中又属阴冷的季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从五行来分,秋属金,由古代多以秋天治兵,“沙场秋点兵”,所以秋又有战争的象征;这样,秋天对人来说,意味着有悲凉肃杀死亡之气。从自然界来看,天地万物,春天生长,秋天结实,意味着自然界中生命由盛转衰的过程,人与此同,故有对生命将息的悲叹与伤感。又以音乐为喻,古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和四时相配,秋属商,又将五行和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相配,秋主西方,秋属于商声,商,伤也,悲伤之意。夷则,是七月的音律,古音分十二律,夷则为十二律之一。将乐律和历法联系起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夷则配七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律中夷则。”夷,是删刈,杀戮之意。万物由繁荣到衰败,则为自然之规律。作者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的产物,人与自然、社会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从个人出发体验感悟自然和社会。这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

接着作者仍然抓住秋声的主题,通过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抒发议论。作者认为,百般的忧虑和万事的操劳必然损伤着人的身心,内心受到刺激和痛苦,必然损耗精力,更何况是“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呢!这样就容易朱颜易老,乌发变白,“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这就说明了作者之所以感到秋声之悲凉,其根源不在秋声,主要是当时作者面对国家和自己的处境而产生的忧思所致。当时作者被朝廷重用,但想起曾经在政治上屡不得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心情郁闷。这样的情绪和秋季气息正相统一,触物伤情,有感而发。

作者蓄积已久的深沉苦闷和悲凉没有人能理解。“童子莫对,垂头而睡。”唯有四壁的虫鸣,与“我”一同叹息。此情此景是何等悲凉:秋风呼号,秋声凄切,长夜漫漫,虫声唧唧,悲愤郁结,无可奈何,只能徒然叹息。

此文把写景、抒情、记事、议论熔为一炉,浑然天成。作者叙事简括有法,而议论迂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语句圆融轻快;情感节制内敛;语气轻重和谐;节奏有张有弛;语言清丽而富于韵律。

作者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可见可闻。文章开头便用形象的比喻描写秋夜西风渐起,触物有声,再用星月皎洁、四无人声加以烘托,一萧瑟幽森的画面便呈现在读者面前;最后以“四壁虫声唧唧”收尾,也紧扣住季节的特色。中间两大段用赋体的传统铺陈手法,渲染秋天的肃杀和万物的凋零,抒写对人事忧劳的悲感,最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又转喻祸根在人,发挥了清心寡欲的老庄哲学,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此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作者选择了新的角度入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秋声赋》在文体上的贡献很大。注重骈偶铺排以及声律的赋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内容的空乏和形式上的矫揉造作,已经走向没落。欧阳修深明其中之弊,当他的散文革新取得了成功之后,回过头来又为“赋”体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即赋的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特点也使《秋声赋》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名家点评

宋·周必大《〈欧阳文忠文集〉后序》:前辈尝言,公作文揭之壁间,朝夕改定。今观手写《秋声赋》凡数本,……而用字往往不同。

清·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末归于人之忧劳,自少至老;犹物之受变,自春至秋。凛乎悲秋之意。溢于言表。结尾虫声唧唧,亦是从声上发挥。

清·李调元《赋话》卷五:《秋声》《赤壁》,宋赋之最擅名者,其原出于《阿房》《华山》诸篇,而奇变远弗之逮。殊觉剽而不留。陈后山所谓一片之文押几个韵者耳。朱子亦云:宋朝文章之盛,前世莫不推欧阳文忠公、南丰曾公与眉山苏公相继迭起,各以文擅名一世,独于楚人之赋,有未数数然者。盖以文为赋,则去风雅日远也。

《秋声赋》相关榜单
辞赋十大名篇 中国古代名赋排名 最有名的古代辞赋
中国十大名赋名单如下:《阿房宫赋》、《洛神赋》、《子虚赋》、《哀江南赋》、赤壁赋、《上林赋》、《秋声赋》、《七发》、《别赋》、《风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辞赋十大名篇 中国古代名赋排名 最有名的古代辞赋
中国十大名赋名单如下:《阿房宫赋》、《洛神赋》、《子虚赋》、《哀江南赋》、赤壁赋、《上林赋》、《秋声赋》、《七发》、《别赋》、《风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汉赋名篇赏析 汉赋有哪些代表作 著名汉赋十首精选
汉赋十大名篇名单如下:《上林赋》、《子虚赋》、《七发》、《二京赋》、《甘泉赋》、《两都赋》班固赋作、《归田赋》、《答客难》、《吊屈原赋》、《洞箫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汉赋四大家 中国汉赋史上的代表人物 司马相如上榜
汉赋四大家名单如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汉赋
  • 文言文
  • 高考作文
  • 文章
  • 古诗词
  • 诗歌
  • 趣味成语
  • 故事
  • 汉字
  • 网络流行语
  • 文学名著
  • 作家作品
  • 杂志期刊
  • 小说网文
  • 艺术作品
  • 书籍名著
  • 漫画书籍
  • 元曲
  • 热门文章
  • 汉赋十大名篇
  • 中国十大名赋
  • 汉赋四大家
  • 世界十大物理期刊
  • 喜马拉雅十大热门有声小说
  • 十大正能量漫画推荐
  • 十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胡适十大代表作品
  • 2024年十大热门有声小说
  • 小学生必读十大名著
  • 2024年十大有声小说
  • 适合朗诵的诗歌10首
  • 十大长篇科幻小说
  • 高中生必读十大名著
  • 热门词条
  • 1
    《子虚赋》
  • 2
    赤壁赋
  • 3
    《二京赋》
  • 4
    《阿房宫赋》
  • 5
    《答客难》
  • 6
    《吊屈原赋》
  • 7
    《甘泉赋》
  • 8
    《两都赋》班固赋作
  • 9
    《秋声赋》
  • 10
    《归田赋》
  • 11
    《七发》
  • 12
    《上林赋》
  • 13
    《别赋》
  • 14
    《洞箫赋》
  • 15
    《风赋》
  • 16
    《哀江南赋》
  • 17
    《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