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稹《茶》(一字至七字诗)
宝塔诗体的奠基之作。"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从一言至七言,层层递进,完美呈现茶之特质与文化内涵。此诗被收入《全唐诗》,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宝塔诗,后世宝塔诗多仿此体,仅宋代就有50余首仿作。
2. 白居易《诗》(一字至七字诗)
与元稹同题唱和,"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开创宝塔诗唱和传统。白诗更重艺术特质描写,与元稹之作形成互补,二人唱和被视为宝塔诗体成熟的标志,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3. 韦式《竹》(一字至七字诗)
"竹。临水,虚心。冠群卉,君子居..."以竹喻人,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此诗是《全唐诗》中唯一非名家宝塔诗,证明此诗体在唐代已广为流传,艺术完成度极高。
4. 杜光庭《纪道德》《怀古今》(双宝塔诗)
唐代道士杜光庭创作二字至九字双宝塔诗,如"道,德。清虚,玄默..."每联对仗,结构复杂。这是宝塔诗体的最大扩展,每首达百余字,被收入《全唐诗》及20余种道教文献。
5. 文同《竹赋》(宝塔体赋)
北宋画家文同将宝塔形式用于赋体,"竹。森寒,洁绿..."开创宝塔体赋新形式。此赋被收入《丹渊集》,是宋代宝塔体杂言赋的代表作,影响后世文人画题诗形式。
6. 杨万里《梅》(一字至七字诗)
"梅。冰肌,玉胎。春未到,独自开..."南宋诗人杨万里革新宝塔诗语言,更趋自然活泼。此诗收入《诚斋集》,代表宋代宝塔诗口语化转向,后世仿作超30首。
7. 明宣宗朱瞻基《山水图题诗》(宝塔题画诗)
明代皇帝将宝塔诗用于题画,"山。峻峭,巑岏。云吞吐,鸟往还..."开创宝塔题画诗传统。此诗现存故宫博物院,是宫廷宝塔诗的典范,带动明代题画诗形式创新。
8.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宝塔诗
"佛。慈悲,方便..."小说中首见宝塔诗,融入叙事文体。《西游记》此诗是古典小说中宝塔诗运用的最早实例,推动宝塔诗通俗化传播。
9. 厉鹗《雪》(一字至七字诗)
清代浙派诗人厉鹗"雪。凝明,皎洁。玉鸾飞,琼瑶屑..."追求冷峭意境,将宝塔诗艺术推向新高度。此诗被收入《樊榭山房集》,代表清代宝塔诗的技艺巅峰。
10. 张宜泉《春柳》(倒宝塔诗)
清代文人张宜泉创倒宝塔体,"袅袅风前软舞腰,青青陌上媚遥天..."从七言至一言,形式创新大胆。此诗见于《春柳堂诗稿》,是宝塔诗体逆向探索的孤例,展现诗体实验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