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学校学科建设齐备,其中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工程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茶学(A类)、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畜牧学(A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预防兽医学、林学、森林保护学、森林培育学、遗传学、作物遗传育种、生物物理学等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建有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产品质量与生物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数十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主持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一等奖、其他省部级科技奖等。
学校始终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事业,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育人兴校、富民强农、校地协同的“大别山道路”,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提出并实施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探索形成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校县共建机制、“四体融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和“学校扶产业、产业聚企业、企业联大户、大户带贫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大力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质量,通过“来华留学质量首次认证”“来华留学质量再认证”。努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获批“南南合作”项目外语培训定点单位、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科协“安徽海智农业基地”及亚洲农业科教创新联盟成员单位。获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湖首大学合作举办林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牵头成立“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搭建了两国高校乃至两国政府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合作平台。
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首批“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优秀案例,打造了“神农大讲堂”“农耕科创文化节”“青禾”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获全国“三下乡”优秀组织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
1995年3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复函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徽农学院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
1998年,安徽农业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0年10月,学校被教育部列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成为安徽省五所具有公费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的高校之一。
2011年12月,安徽农业大学成为安徽省第一所省部共建的省属高校。
2012年,经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安徽农业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同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
2013年,入选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四所“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014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2018年3月改组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签署协议共建安徽农业大学。10月,学校经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20年9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项目。
2021年5月,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3年7月,成为亚洲农业科教创新联盟首批成员。
2024年3月,安徽农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在合肥正式揭牌。4月,庐江县政府与安徽农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安徽农业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正式落户合庐产业新城。9月,安徽农业大学桐城小花科技小院揭牌仪式在桐城市农业农村局举行。
2025年3月,安徽农业大学大模型“安心问”平台已接入DeepSeek。3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学科成功迈入全球前1‰学科行列。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5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