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截至2025年4月,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百余人次。
学校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拥有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近现代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汉语言文字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中外政治制度、农药学、理论物理等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校现有数十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其它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等。
学校打造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同时承担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等建设任务。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与250多所国(境)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联系;与70余所高校签署学生交换及学分转换合作协议;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华书院
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了文华书院。
1903年,文华书院成立大学部,这是华中师范大学校史的开端。
1909年5月,书院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注册,正式取得大学资格,校名为“文华大学校”。
1915年1月29日,文华书院首次颁授硕士学位。
私立华中大学
1924年,武昌文华大学和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成立于1901年)、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成立于1911年)合并组成私立武昌华中大学。
中原大学
1948年8月,中原大学正式成立。11月,将中原大学迁往开封河南大学校址办学。
1953年春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撤销了中原大学。
1951年8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决定,中原大学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为公立华中大学,学校性质定为高等师范教育。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2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院系调整中,以原公立华中大学为主体,集中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组建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3年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经过院系调整,规模不断扩大,系科逐步齐全,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呈报中央高教部,拟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定性为师范学院。同年10月24日,中央高教部批准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华中师范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华中大学经济系、外语系并入武汉大学。1953年,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1962年,湖北大学的一部分并入。1970年,中南民族学院的一部分、湖北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函授学院并入。
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
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9年,学校入选教育部"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7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4年12月,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7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
2018年7月,学校获评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1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2021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
2023年5月,湖北高等教育研究院在华中师范大学成立。7月,入选首批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试点高校。
2024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艺术疗愈研究中心成立。8月,华中师范大学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成立。10月,上海音乐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专业音乐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作共建标杆。10月,华中师范大学盘龙城校区项目签约活动在黄陂区人民政府会议中心举行。12月,湖北省数据局—华中师范大学数据智能治理联合创新中心揭牌。
2025年3月,华中师范大学白云学校揭牌成立。4月,华中师范大学与武汉协和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