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医科大学创建于1935年,前身为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是全国建校历史较早的医科院校之一。195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桂林医学院,1993年获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3年获批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5年2月经教育部批复同意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
学校199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现有临桂、东城、乐群三个校区,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等学院(系、部)。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拥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级各类学生近3万人。
学校拥有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人才、广西“八桂学者”“八桂名师”、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教学名师、广西优秀教师等知名专家学者。学校还聘请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等。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学校2015年、2016年连续跻身中国大学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排行百强榜。学校主办的《华夏医学》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和广西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两个专业在广西理工类本科第一批招生,2020-2023年连续四年录取投档分数位居广西高校同批次第二名。近三年学校临床医学生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近三年护理专业本科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平均为99.69%,学校连续十九年获评“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1935年至2022年,桂林医学院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历经88年的风雨与艰辛。
桂林医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校址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叠彩山下。
1944年,由于抗战,学校停办。
1946年学校重新恢复。
1952年学校先后更名为“广西省立第二护士助产学校”和“广西省第二卫生学校”。
1953年,学校改名为“广西省桂林卫生学校。”
1956年学校由叠彩山下搬迁到现在的乐群校区。
1958年更名为“桂林医学专科学校”,全部招收大专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全面停课并停止招生。
1970年,学校恢复招生和复课,招收6届“工农兵”学员。
1977年学校招收恢复统一高考制度学生。
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本科建制的桂林医学院。
199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2001年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正式向东城校区转移。
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以及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7年国家教育部确认桂林医学院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012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2014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5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2年,临床医学和药学入选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2024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漓东院区(今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漓东院区)正式启用。
2025年1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公示,拟同意桂林医学院更名桂林医科大学。 2月,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桂林医学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 3月,3所直属附属医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桂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3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桂林医学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重点培养服务区域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