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中文名
黄遵宪
别号名称
人境庐主人
出生日期
1848年04月27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籍贯
广东省梅州市
出生地
广东省梅州市
去世日期
1905年03月28日
代表作品
《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
主要成就
诗人,外交家,参与戊戌变法
目录
黄遵宪介绍

人物简介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字公度,别署人境庐主人、观日道人、东海公、法时尚任斋主人、水苍雁红馆主人、布袋和尚、公之它、拜鹃人,出生于广东嘉应州,清朝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维新志士、中日友好的先驱使者。

1876年中举人,历任驻日本公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参赞、新加坡兼马六甲总领事等职,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己亥杂诗》、《己亥续怀人诗》、《朝鲜策略》、《治法》、《人境庐集外诗辑》、《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诗界三杰”之冠。

主要经历

参加科举

1863年-1876年之间黄遵宪在家庭的影响和塾师的指导下,黄遵宪的学习不断有长进。

1873年(同治十二年)黄遵宪26岁时,考取了拔贡生。

1874年(同治十三年)春,黄遵宪启程去北京,参加顺天(清朝沿用明朝旧制,以北京为顺天府)乡试。当时他父亲黄鸿藻正在北京户部任职,于是父儿俩生活在一起。由于黄鸿藻的薪俸不多,所以他们的生活很简朴。在北京,黄遵宪交了一些朋友,还结识了一些官场上的人物,这对他以后的政治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876年(光绪二年),他随父亲到山东烟台做了一次漫游,见到了洋务派官僚张荫桓、李鸿章等人。黄遵宪在他们面前侃侃而谈,引起了他们对这位年轻人的兴趣和注意。李鸿章竟当着别人的面称道黄遵宪为“霸才”。以李鸿章当时权势和地位,能如此推重黄遵宪这样一位初出茅庐的后辈,使黄遵宪大有“知遇”之感。这是黄遵宪和洋务派发生联系的开始。

1876年(光绪二年)参加顺天考试,被录取为第141名举人,并以五品衔挑选知县用。

外交生涯

1877年(光绪三年),黄遵宪的同乡、翰林院侍讲何如璋,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任驻日公使后邀请他一起去日本。黄遵宪考取举人后,家人都希望他再考进士,反对他去日本。他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反对,毅然抛弃科举仕途,选择了到海外从事外交工作的职业。经过何如漳的推荐,黄遵宪被任命为驻日参赞官,随行出使日本。出使前夕,黄遵宪写词表达了他希望在对日外交工作中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心情。

1877年(光绪三年)11月26日傍晚,黄遵宪随何如璋由上海乘轮船启程,一行30余人,最后在神户登陆,开始了在日本的外交活动。黄遵宪在日本任职四年,漫游各地,参加各种集会,结交各方面的人士,与许多日本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积极倡导中日睦邻友好,曾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有风度、有教养的外交家”。曾诗赠日本友人表达了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繁荣富强的愿望。但对日本政府吞并琉球、侵略朝鲜的行径,他则加以抵制,据理力争。他的诗作在日本人士中广受欢迎,日人赞他为“裁云缝月之高手”。他又以日本历史、政治、景物、风俗等为题材,作《日本杂事诗》200余首,开拓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境界。

1879年(光绪五年),日本吞并琉球,驻日大臣何如璋给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的重要文件共10余万字,分析了日本国情,陈述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指出:“琉球如亡,不出数年,闽海先受其祸。”这些预见都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而这些文件绝大部分都是由黄遵宪草拟的。但清政府却没有采纳黄遵宪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意见,终使琉球成为日本侵略政策下的牺牲品。黄遵宪只好把他满腔悲愤寄托在他的诗篇《流求歌》里。

1880年(光绪六年),日本友人源辉声先生在征得黄遵宪同意后,把《日本杂事诗》的部分原稿,埋藏在东京墨江畔的家里,由黄遵宪题写了“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九个字,刻石竖碑,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永久友谊的象征。在日本期间,黄遵宪开始接触从西方传播到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学说。当他读了法国启蒙运动先驱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后,“心志为之一变,以为太平世必在民主”,领悟到“所当师四夷”,“中国必变从西法”,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并把此思想和想法对何如漳分享。正是这种思想的形成,使他后来成为我国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在日本期间,黄遵宪清楚地看到,日益强盛起来的日本正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和朝鲜。

1880年(光绪六年),黄遵宪通过赠予朝鲜信使金弘集的《朝鲜策略》一书,阐明了他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主张。他在和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联合给朝廷的建议中说:“故论中国今日之势,能于朝鲜设驻扎办事大臣,依蒙古西藏之例,凡内国之政治,及外国之条约,皆由中国为之主持,庶外人不敢觊觎。”

驻日期间,黄遵宪深入了解日本国情,搜集了200多种资料,撰写《日本国志》(1887年成书),全书共四十卷,五十余万字,详细论述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借以提出中国改革的主张。

1882年(光绪八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3月30日,黄遵宪刚刚踏上这块美洲大陆,就碰上美国统治集团发动的排华事件。美国议院制订了《限制华工条例》15条,多名旧金山侨民被当地政府以“不卫生”为借口而被捕入狱。此前,黄遵宪就此已向清政府提出对策,但昏庸腐朽且怯懦的清政府却根本没有采纳。因此,他只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凭着一颗热爱侨胞的心尽力保护中国侨民。有一次,美国地方政府又向华工寻衅。他们派官员到华人的居住区进行“巡视”,然后以华人不讲卫生,违反了政府的卫生条例,应予以拘留和罚款的处置。许多华人因此遭到逮捕,监狱被关得满满的。黄遵宪闻讯,视察旧金山华工聚住地,亲自探望关押华工的美国监狱,并叫随从丈量监牢面积,责问美国人:“这里人多地窄、空气污浊,难道监狱里的卫生条件要比华侨的住处好吗?”美国官员被问得哑口无言。经过黄遵宪的努力,被拘捕的华侨被全部释放。黄遵宪的正义行动,受到了华人一致的称赞。黄遵宪动用国际法,争得了总领事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利。从此,华工来往中美之间,有法可依。

1884年(光绪十年),美国总统选举,他目击其事,作《纪事》,揭露了美国政坛的黑暗,但由此得出“共和政体不可施于今日吾国”的结论,则是思想认识上的倒退。

返乡编纂

1884年(光绪十年),黄遵宪的母亲病故。

1885年(光绪十一年)8月,他从美国请假回国,又重新对《日本国志》进行编写,直到1887年(光绪十三年)的夏天,这部书终于完成。《日本国志》共40卷,约50万字,编目为国统志、邻交志、天文志、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刑法志、学术志、礼俗志、物产志、工艺志12部分。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历史和现状,特别着重介绍了明治维新以后采取的改革措施及成效。书成之日,黄遵宪写下了《书成志感》,表达了他的心情。《吾妻镜》是日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千秋金鉴录》是唐朝张九龄编写的历史书。黄遵宪希望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维新变法使中国繁荣富强起来。这部书的问世,大大加深了中国人对日本国的认识,成为当是中国人了解和研究日本的必读参考书。

1885年(光绪十一年),他又作长诗《冯将军歌》,用刚劲的笔法,勾画出在中法战争挫败强敌的老将军冯子材的英雄形象。

1885年(光绪十一年)10月,黄遵宪抵达广州,先赴梧州探望父亲,然后乘船回嘉应州。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家人和乡亲们都前来看望他,争着向他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荒诞又有趣,黄遵宪巧妙地解答了这一道道“难题”。客人走后,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围灯团坐,只是再不能见到慈母,黄遵宪不免伤心地落下泪来。接着黄遵宪就开始为《日本国志》的最后编纂而忙碌。

1886年(光绪十二年),张荫桓被任命为驻美使臣,他希望黄遵宪能继续担任驻旧金山领事,被黄遵宪辞却。同年,洋务派官僚、两广总督张之洞,又意欲命黄遵宪巡察南海各岛,也被黄遵宪辞却。黄遵宪专心致力于《日本国志》的修改、编纂,直到1887年(光绪十三年)夏终于完成,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刊行。全书共40卷,50余万言,书中结合中国现实发表议论,明显表现出以明治维新作为改革模式的观念。该书对甲午战后兴起的维新热潮有深刻的影响。

1889年(光绪十五年),驻法公使薛福成见到《日本国志》这本书,十分欣赏,连声称赞,为此他十分器重黄遵宪,并为《日本国志》作了序。同年,薛福成被任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经薛福成推荐,清政府任命黄遵宪为驻英二等参赞,随同薛福成赴欧洲。这样,黄遵宪再次开始了他的出使生活。

二次外交

1890年(光绪十六年)2月,薛福成乘船到达香港,黄遵宪自嘉应州前来与薛福成会合,登船。他们从香港启程,经过了越南、新加坡、锡兰(今斯里兰卡)入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经过法国马赛、巴黎,最后到达英国伦敦。一路上,黄遵宪被异国风土人情所吸引,更为亚洲弱小国家遭沦丧而感叹。在英国期间,黄遵宪接触了英国政界上层人物,仔细考察了英国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他非常推崇这种制度,后来维新变法期间,黄遵宪在湖南,协助陈宝箴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就是以英国为模式的。黄遵宪以分省补用道任驻英国二等参赞,不久,黄遵宪又被调任新加坡总领事。后来薛福成在《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提到了调任黄遵宪一事的原委。那是因为当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给朝廷的报告中,说他奉命巡洋时,抵达新加坡一带,目睹当地华侨因为中国政府没有设领事馆,受了洋人的欺凌剥削,有冤无处诉。他请求中国政府速派领事到新加坡附近各岛。薛福成考虑将新加坡领事改为总领事,就可以兼办其他各埠的侨务。经过考虑,他决定委派黄遵宪。因为此人“历练有识,持己谨严,接物和平,允堪胜任”。从薛福成的这几句评价里,可以看出黄遵宪此时已是一个成熟老练的外交家了。

1891年(光绪十七年)秋,黄遵宪到新加坡任总领事,从事改善侨胞待遇、保护侨胞财产的工作,发展华侨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经过黄遵宪的力争,清政府颁布了一些保护华侨的规定,以后,黄遵宪又创立了给华侨颁发“护照”的制度。黄遵宪在新加坡任总领事,3年有余,期间身体一直不好,约有一半日子是在养病中度过的。尽管如此,黄遵宪仍带病坚持工作,处理外交事务外,对华侨事务特别关心。另经黄遵宪据理力争,英国政府终答应中国在吉隆坡等地设副领事。

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身在异国的黄遵宪,思念祖国,十分关注战事的发展。致力维新变法1894年(光绪二十年)底,黄遵宪结束了十几年的外交生涯,回到国内,任江宁洋务局总办。

参加变法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春天,黄遵宪怀着满腔忧国之情去江宁(今南京)拜见张之洞,但黄遵宪并没有受到重视。黄遵宪在湖北办理教案期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听说台湾被割让,黄遵宪心情十分悲痛,然而黄遵宪并没有“被发入空山”,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康有为掀起的维新变法的运动中。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参与上海强学会、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办《时务报》。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9月,急于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在北京召见了黄遵宪。光绪问:“泰西之政何以胜中国?”黄遵宪回答:“泰西之强,悉须由变法。臣在伦敦,闻父老言,百年以前,尚不如中华。”言语之中学西方而又保持中国自信的意义不言自明。光绪帝“惊喜天颜微一笑”,乃决定要重用黄遵宪。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夏,黄遵宪被任命湖南长宝盐法道,负责管理一省食盐的生产和运销,同时兼管一路的钱谷和刑名。黄遵宪到达湖南后,原湖南按察使李经义因事进京,由黄遵宪代理湖南按察使,掌管一省刑狱和官吏的考核。当时湖南巡抚陈宝箴是支持变法的新派人物,黄遵宪上任后,积极协助陈宝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一套“地方自治”的理论及种种改革措施。在黄遵宪的建议下,陈宝箴同意创办一所时务学堂,以培植变法人才。黄遵宪还提出邀请梁启超来湖南担任时务学堂的总教习,造就一批新人才,如蔡锷、林圭、秦力山等。梁启超到湖南后,倡议创办南学会,以推动地方自治。南学会虽名为学会,但实际上却具有地方议会的规模。南学会总会每7天讲演一次。由梁启超、黄遵宪、谭嗣同等人主讲,阐述国际形势和国内大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发展地方民族工业。南学会成立后,黄遵宪共作了9次讲演,其中南学会举行的第一次讲演会就是由黄遵宪讲的。由于黄遵宪多年海外生活的经历和生动的语言,使听者大开眼界,黄遵宪也因此名声大震。并参与创办《湘学新报》、《湘报》等,介绍西方新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宣传维新变法主张,首倡民治“由一乡推之一县、一府、一省、以迄全国,可以成共和之郅治,臻大同之盛轨”。这些措施使湖南成为在维新变法中活跃的省。他提倡“分官权于民”,改革封建官制,建立地方议会制度;并仿效日本和西方国家的警察局建立湖南保卫局,以保证改革措施的推行。在当时湖南的维新派中,黄遵宪是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切身体验的人。因此,湖南新政中凡一切改革章程条例,都是由其参酌东西各国制度一手制定,对湖南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危机迫在眉睫,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皇帝。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正式开始。由于维新派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极力反对。8月,黄遵宪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并宣布“亲政”,下令逮捕维新派,百日维新失败了。10月9日,上海道蔡钧奉命将黄遵宪扣留于洋务局,派200余人围守,候命押解北上。然而黄遵宪并没有遭到杀害,成为维新派领导人中少数幸存者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平日交游广阔,朝中有人帮他说情,更主要的则是英国、日本等国出面,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向清政府声言:“如中国政府欲将黄遵宪不问其所得何罪,必治以死,则我国必出力救援,以免其不测之祸。”日本驻华公使也向清政府提出交涉,声言查办黄遵宪,“有伤两国交谊”。这就使顽固派不得不有所顾忌,只好释放了黄遵宪。10月15日,黄遵宪乘舟南归。

乡居阶段

1899年-1905年之间黄遵宪回乡后仍热心推进立宪、革命等工作,并潜心新体诗创作,被誉为“诗界革命巨子”。同时,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积极兴办新学堂。晚年黄遵宪在墙上悬挂兴中会会员谢缵泰画的《时局全图》。1904年(光绪三十年)冬,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最后一首诗《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中写道:“……君头倚我壁,满壁红模糊。起起拭眼看,噫吁瓜分图……”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3月28日,黄遵宪病逝于家乡梅州,终年五十八岁。六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封建制度在中国终结。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日本杂事录》二卷。

《日本国志》四十卷,1898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出版、浙江书局重刊。

《人境庐诗草》十一卷(1902年定稿),1911年刊印于日本。

《黄遵宪全集》、《黄遵宪诗选》,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人境庐诗草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人境庐集外诗辑》

《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

吴振清等编《黄遵宪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诗词有:《杂感》、《今别离其一》、《日本杂事诗》、《题梁任父同年》、《上岳阳楼》、《己亥杂诗》、《己亥续怀人诗》、等。

人物评价

黄遵宪一生大部分时间活动于中国的政治舞台,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活动家和一位推动变法维新的干将,然而黄遵宪一生大的成就,则在于他的诗歌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黄遵宪的诗歌主张与他政治上的维新改革观点一致。他思想一开始就代表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要打开一条出路,为新事物的发展鸣锣开道,表现新思想、新内容,就要改革旧形式。所以,作为政治改良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诗歌改良运动,其倡导者虽为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人,但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评曰:“要之公度(黄遵宪字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公论不容诬也。”梁启超所作《嘉应黄先生墓志铭》:高度评价其“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先生之诗,阴开阳阖,千变万化,不可端倪,于古诗人中,独具境界”,并断言:“古有以一人之用舍系一国之兴亡者,观于先生,其信之也”。

康有为在《人境庐诗草》序中评曰:"公度之诗乎,亦如磊砢千丈松,郁郁青葱,荫岩竦壑,千岁不死。"

高旭赞誉说:"黄公度诗独辟异境不愧中国诗界之哥伦布矣。近世洵无第二人。"

陈三立在戊戌变法时期评其诗卷称“驰域外之观,写心上之语,才思横逸,风格浑转,出其余枝,乃近大家,此之谓天下健者”,又评黄诗有“千年治乱余今日,四海苍茫到异人”之语,对黄遵宪的诗歌作了较为准确的评价。

夏衍先生称誉说:“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黄遵宪是一个值得我们外交工作者尊敬和学习的榜样。”

王瑶先生著《祖国十二诗人》,将黄遵宪推为我国一流诗人;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也指出黄遵宪是历史标志性人物。

孙中山先生对他的评价是:“黄遵宪是做大事,不是做大官的学者”。毛泽东先生则把黄遵宪归为近代中国革命先行者的行列。

美洲侨领司徒美堂:“黄遵宪是中国历来驻美外交官中能做保护华侨工作之人”。

香港“黄学”专家怡然先生说:“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就开放意识而言,如果说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话,那么黄遵宪是真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了!多年来黄遵宪的历史地位被不少人局限性地理解了,后人往往从文学或诗界革命的领域去理解他,而忽视其作为爱国者、思想家、变法维新者、政治家的本来面目,对黄遵宪历史地位全面深刻认识,是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

黄遵宪广泛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历程,为中国的富强和发展寻找良方。所著《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率先在中国介绍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随后创办的《时务报》,宣扬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传播民权思想。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维新志士、中日友好的先驱使者,黄遵宪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突破当时统治文坛的古奥风与八股气,主张“我手写吾口”,留下了一千多首直白晓畅、叙事抒情的新体诗,被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冠(梁启超语)。他又是一位才、学、识兼具的史学家,他撰写的《日本国志》不仅是一部体例详备的史书,还成为影响时代、指导当时社会改革的维新模本。他更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维新志士,为清末的变法维新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是一位富有才干的外交官,先后出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足迹遍及东、西、南三洋,促进中外交往,学习先进文明,维护祖国利益,保护华侨权益。日本历史学家称他为“有风度、有教养的外交家”。

广东省社科联李鸿生指出,黄遵宪既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又是一位外交家。长期驻外生涯使其对外国有较深刻的了解,从而顺应了近代学习西方的进步思潮,形成了开放进取的思想。其具体主张有四:一是“打开门户,容纳西学”;二是办新学以造就变法人才;三是以发展经济为根本国策,促使技术进步;四是“奉主权以开民智,分官权以保民生”。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香港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的第四首诗:“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勉励香港同胞“以杜鹃啼血之情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以精卫填海之心去建设香港,建设祖国”,充分体现和说明了黄遵宪诗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2003年9月13日,温家宝在访问墨西哥会见华人代表时,又引用梁启超《嘉应黄先生墓志铭》中“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之句,表明自己“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忠于祖国”的观念来自黄遵宪。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钱仲联:黄遵宪为诗界革命的魁杰,世所共推,久成定论。黄诗主要价值在于反映晚清的历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研究黄遵宪,要进行中日关系史的系列研究,如中国人的日本观、日本人的中国观、中日历史的互相影响,特别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对日本的影响。我希望在北京大学成立“黄遵宪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以黄遵宪当年出使的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和欧洲的英国、美洲的美国为着眼点,带动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的研究。

黄遵宪相关榜单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 近现代诗人排行榜 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名单如下:黄遵宪、柳亚子、秋瑾、徐志摩、林徽因、闻一多、戴望舒、冯至、李金发、艾青,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讽刺人性的语句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如果您想了解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鲁迅先生讽刺人性的语句、鲁迅先生一生有几个妻子、鲁迅为什么要改自己名字、鲁迅为什么移出教科书、鲁迅为什么到日本去留学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怎么样了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并没有记载其后续的情况,关于其结局,存在多种猜测。如果您想了解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怎么样了、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写入本纪、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将军辩护、司马迁为什么受宫刑、司马迁为什么入狱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仓颉为什么能造出汉字 仓颉为什么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如果您想了解仓颉为什么能造出汉字、仓颉为什么被尊奉为文祖仓颉、仓颉为什么叫仓颉、仓颉为什么是四只眼睛、仓颉为什么想发明新的记事方法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传》 施耐庵为什么丑化姓潘的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并没有把女人写得都不堪,比如扈三娘、孙二娘等都是有勇有谋的女性形象。如果您想了解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传》、施耐庵为什么丑化姓潘的、施耐庵为什么不写方腊、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招安、施耐庵为什么喜欢武松、施耐庵为什么把女人都写的那么不堪、施耐庵为什么把人都写死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林徽因为什么不是民国四大才女 林徽因为什么没有嫁给徐志摩
林徽因被称为“先生”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学上的杰出成就和为中国建筑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果您想了解林徽因为什么不是民国四大才女、林徽因为什么没有嫁给徐志摩、林徽因为什么只活了51岁、林徽因为什么会让男人着迷、林徽因为什么称之为先生、林徽因为什么要改名、林徽因为什么会学建筑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季羡林为什么六岁离家 季羡林为什么不回老家
季羡林六岁离家,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变故。如果您想了解季羡林为什么六岁离家、季羡林为什么不回老家、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季羡林为什么要写牛棚杂志、季羡林为什么写《一条老狗》、季羡林为什么会那么多语言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南怀瑾为什么到台湾 南怀瑾为什么要娶二房
南怀瑾到台湾的原因是因为他当时在大陆的处境变得困难,于是他选择避居台湾。如果您想了解南怀瑾为什么到台湾、南怀瑾为什么要娶二房、南怀瑾为什么不提倡站桩、南怀瑾为什么不建议读易经、南怀瑾为什么会有中阴身、南怀瑾为什么吃那么少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孔子为什么姓子
孔子恶紫夺朱,主要是因为厌恶紫色这种邪能乱正的颜色,厌恶用郑声、利口等偏离正统的事物来颠覆国家。如果您想了解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孔子为什么姓子、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孔子为什么叫孔老二、孔子为什么会恶紫夺朱、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 曹雪芹为什么被抄家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曹雪芹仍坚持创作《红楼梦》。这种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让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成功。如果您想了解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被抄家、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出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不考科举、曹雪芹为什么是女名、曹雪芹为什么号雪芹、曹雪芹为什么不能重振家族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朱熹为什么会遭到后世的谩骂 朱熹为什么晚节不保
朱熹作为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您想了解朱熹为什么会遭到后世的谩骂、朱熹为什么晚节不保、朱熹为什么被说为是历史上最无耻的伪君子、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王实甫为什么不是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为什么写西厢记
王实甫被称为花间美人,是因为他的杂剧作品注重遣词造句,音律优美,语言生动,文辞绮丽,给人以花间美人般的感觉。如果您想了解王实甫为什么不是元曲四大家、王实甫为什么写西厢记、王实甫为什么被称为花间美人、王实甫为什么改编莺莺传、王实甫为什么被称为文采派代表人物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曾国藩为什么是半个圣人 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
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是因为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他的成就和贡献并不完全符合圣人标准。如果您想了解曾国藩为什么是半个圣人、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曾国藩为什么不推翻清朝、曾国藩为什么要屠城、曾国藩为什么没有封王、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为什么恨洪秀全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白朴为什么写梧桐雨 白朴为什么拒绝出仕
白朴之所以被评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是因为他描写的爱情故事,与同领域人相比,语言雍雅华贵,绚丽多彩。如果您想了解白朴为什么写梧桐雨、白朴为什么拒绝出仕、白朴为什么号兰谷、白朴为什么要写墙头马上、白朴为什么要改编白居易诗词、白朴为什么被评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为什么是民族英雄
岳飞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在抗金战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成就。如果您想了解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岳飞为什么是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不反抗、岳飞为什么叫鄂王、岳飞为什么被取消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字鹏举、岳飞为什么又叫武穆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关汉卿为什么写窦娥冤 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在西方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您想了解关汉卿为什么写窦娥冤、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为什么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梨园领袖、关汉卿为什么伟大、关汉卿为什么被杀、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本色派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世界十大文豪排名 世界著名文学家排行榜 世界文坛泰斗有哪些
世界十大文豪名单如下:荷马(诗人)、歌德、但丁、维克多·雨果、威廉·莎士比亚、拜伦、鲁迅、托尔斯泰、泰戈尔、马克西姆·高尔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 中国当代诗人排名 中国当代最杰出诗人有哪些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名单如下:洛夫、卞之琳、余光中、郭路生、厉声教、席慕蓉、汪国真、舒婷、北岛、顾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 近现代诗人排行榜 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名单如下:黄遵宪、柳亚子、秋瑾、徐志摩、林徽因、闻一多、戴望舒、冯至、李金发、艾青,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排名 现代文学十大家都有谁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名单如下:郭沫若、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曹禺、朱自清、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 中国历史上文学家排名 古代杰出文学家盘点
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名单如下:司马迁、屈原、庄子、班固、曹植、陶渊明、韩愈、杜甫、李白、苏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初中语文必背的十大古代词人 中考必考诗人盘点 中学重点诗词作者有哪些
中考十大必背的古代诗人名单如下:陶渊明、王维、王勃、李白、李贺、杜甫、柳永、苏轼、杜牧、李商隐,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 古代诗人写诗数量排名 现存诗作最多的是谁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名单如下:爱新觉罗·弘历、杨万里、陆游、刘克庄、白居易、赵蕃、苏轼、梅尧臣、方回、黄庭坚,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元代诗人排名前十 元朝诗人代表人物 代著名诗人排行榜
元代诗人排名前十名单如下:王冕、马致远、虞集、揭傒斯、杨载、杨维桢、范梈、耶律楚材、张养浩、黄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宋代诗人排名前十 宋代诗人排名 宋朝十大著名诗人
宋代诗人排名前十名单如下:苏轼、黄庭坚、陆游、王安石、欧阳修、文天祥、范成大、杨万里、梅尧臣、陈师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唐代诗人排名前十 唐代著名诗人排名 唐朝十大诗人排行榜
唐朝十大著名诗人名单如下: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李商隐、杜牧、李贺、王昌龄,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 古代文人居士大全 号居士的诗人有哪些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名单如下:李清照(易安居士)、苏轼(东坡居士)、李白(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范成大(石湖居士)、朱淑真(幽栖居士)、唐寅(六如居士)、蒲松龄(柳泉居士)、王安石(半山居士),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盘点南宋四大家 南宋中兴四大家分别是哪四位
南宋四大家名单如下: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姜夔、陈与义,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汉赋四大家 中国汉赋史上的代表人物 司马相如上榜
汉赋四大家名单如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最为著名的散文家 耳熟能详的唐宋文人
唐宋八大家名单如下: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排名榜 中国的学界泰斗有哪些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名单如下: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冯友兰、钱钟书、陈寅恪、黄侃、辜鸿铭、刘师培、钱穆,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作家
  • 诗人
  • 翻译家
  • 国学大师
  • 学者
  • 元曲家
  • 艺术家
  • 演说家
  • 才女
  • 才子
  • 茶学家
  • 经济学家
  • 设计师
  • 管理学家
  • 谋士
  • 科学家
  • 美食家
  • 富豪人物
  • 明星艺人
  • 文人
  • 文化名人
  • 热门文章
  • 江苏十大文人
  • 山东十大文人
  • 江西十大文人
  • 重庆十大文人
  • 河北十大文人
  • 浙江十大文人
  •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
  • 西安十大文人
  • 苏州十大文人
  • 宋代诗人前十
  • 海南十大文人
  • 青海十大文人
  • 新疆十大文人
  •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
  • 福建十大文人
  • 热门词条
  • 1
    仓央嘉措
  • 2
    王佐
  • 3
    杨梓
  • 4
    孔庆东
  • 5
    韩嘉川
  • 6
    蔡襄
  • 7
    张问仁
  • 8
    戴尔·卡耐基
  • 9
    陶渊明
  • 10
    严文井
  • 11
    宋之问
  • 12
    章士钊
  • 13
    毕淑敏
  • 14
    顾炎武
  • 15
    鲁迅
  • 16
    潘安
  • 17
    尕藏才旦
  • 18
    谢宏
  • 19
    陈献章
  • 20
    金圣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