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学校设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中欧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国际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中央政法培训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法治信息管理学院、体育教学部、培训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家安全学院等教学单位。
学校学科完备,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证据科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校多个一级学科参评并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
学校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千余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数百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学校先后与58个国家和地区的297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加入全球法学院联盟、欧亚太平洋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亚洲法律学会等国际团体,发起成立内地与港澳法学教育联盟。学校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学校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国际法专业双硕士学位项目,搭建了中外合作办学中美法学教育的高端平台。学校先后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共建3所海外孔子学院。学校定期举办“世界法学家论坛”,在海外传播中华法文化的同时,切实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协作力。
1952年,学校前身北京政法学院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
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
1978年,复办。
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
1985年,学校进修生院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由学校代管。
1986年6月,新校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了“中国政法大学”校名。
1997年1月,司法部党组决定: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中国高级律师、高级公证员培训中心合并,对内称中国政法大学,对外保留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中国高级律师高级公证员培训中心的牌子。
2000年,学校转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同年,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的原中国政法大学进修生院,又合并至中国政法大学。
2002年5月,建校50周年庆典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06年4月,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5月16日,建校55周年庆典在昌平校区举办,标志着中国政法大学由过去的行业性办学改变为按高等教育的主流标准办学,实现了由单科性向多科性高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由行业性向开放性的历史性转变。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6月,学校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
2012年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13年3月,学校作为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进入国家首批“2011计划”建设序列。同年10月,学校项目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014年度建设项目立项。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9年11月,被全国普法办公室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2020年6月,发起并加入法学教育创新联盟。
2022年2月,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2023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京举行;7月,中国政法大学港澳台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12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24年2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揭牌成立。
2025年2月,中国政法大学依法治疆研究基地(和田)揭牌仪式在新疆和田学院举行。3月,中国电科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月,中国政法大学MBA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4月,中国政法大学依法治疆研究院揭牌成立。4月,中共枣庄市委政法委员会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2025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级人民法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