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腊(?-1121年)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歙州(今安徽歙县)人。方腊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自称“圣公”,改元“永乐”。他领导的起义沉重打击了北宋的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方腊的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反抗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
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官员。方孝孺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工于文章,名书室曰“正学”。他曾任翰林侍讲学士,因拒绝为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被杀。方孝孺的政论文、史论文、散文和诗文皆为佳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方中通(1634年-1698年)
字位伯,号陪翁,安徽桐城人。清代数学家、易学家,方以智长子。他精研天文历算,著有《数度衍》二十四卷、《通雅算数》十卷等。方中通在数学领域的成就,对清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4.方苞(1668年-1749年)
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方苞的散文风格雅洁,注重章法,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等。
5.方以智(1611年-1671年)
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博学多才,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等均有研究。他提出“合二而一”的合理命题,对后世哲学和科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方以智著有《通雅》、《物理小识》等。
6.方国珍(?-1374年)
浙江台州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领导的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为推翻元朝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后来归顺明朝,被封为诚意伯。方国珍的起义事迹和反抗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7.方维甸(1757年-1815年)
字葆岩,安徽桐城人。清代官员,历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山东按察使等职。方维甸在治理地方、兴办教育等方面有显著成就,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著有《心兰室诗钞》等。
8.方浚颐
清代江淮著名文人,与兄方浚师、弟方浚益并称“寿字、怀画、定文章”三兄弟中的“定文章”。他工于诗文,著有《二知轩诗钞》等。方浚颐的文学作品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9.方克勤(1345年-1396年)
字去矜,浙江宁海人。明朝官员,曾任山东济宁知府。方克勤为官清廉正直,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任期间兴办教育、发展农业、整顿吏治,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方克勤的事迹和品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0.方东树(1772年-1851年)
字植之,号仪卫,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方东树是桐城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都有显著成就。他著有《昭昧詹言》、《仪卫轩文集》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方姓历史人物在政治、文学、数学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他们的才华和贡献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展示了方姓家族的辉煌与荣耀。无论是方腊的反抗精神、方孝孺的文学成就,还是方中通在数学领域的贡献、方苞对散文创作的影响,都彰显了方姓历史人物的风采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