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青(西汉)
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之夫,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人物。他七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为人谦逊仁厚,虽贵为外戚却始终谨慎自守,与士卒同甘共苦。其"武刚车"战术革新了汉军作战方式,为汉匈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成为历代驸马中功业最著者。
二、霍光(西汉)
霍去病异母弟,娶汉武帝女鄂邑公主。作为昭宣时期权臣,他辅佐幼主,废立皇帝,权倾朝野二十载。霍光秉持"周公辅成王"之志,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开创"昭宣中兴"。虽身后家族遭诛,但其执政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司马迁赞其"匡国家,安社稷",是驸马中权力巅峰的代表。
三、班固(东汉)
东汉著名史学家,其妹班昭为汉和帝贵人。他继承父志,历时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班固还擅长辞赋,著有《两都赋》等名篇。虽因窦宪案牵连死于狱中,但其史学成就光照千秋,《汉书》与《史记》并称"史汉",成为后世史书典范。
四、荀彧(东汉)
曹操首席谋士,娶东汉宦官唐衡之女(相当于驸马身份)。他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方针,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荀彧举荐郭嘉、钟繇等人才,主持后方政务,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最终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迫自尽,其"王佐之才"与悲剧结局令人叹息。
五、房玄龄(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尚高祖女庐江公主。他是"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居相位十五年,与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房玄龄善于谋略,制定典章制度,监修国史,其治国才能深受太宗倚重。他还主持修撰《晋书》,在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卓越贡献。
六、郭子仪(唐代)
唐代宗李豫之女升平公主的公公(其子郭暧尚公主)。他在安史之乱中收复两京,再造唐室;晚年以八十高龄仍挂帅击退吐蕃入侵。郭子仪"功高不震主",八子七婿皆朝廷重臣,其"单骑退回纥"的事迹展现了他超凡的政治智慧,成为人臣之极范。
七、赵挺(北宋)
宋英宗女徐国公主之夫,北宋著名书法家。他工诗文,善书画,尤以楷书著称,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赵挺书法取法晋唐,创"赵体",影响后世深远。作为皇室姻亲,他始终保持文人本色,在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是驸马中艺术造诣最高者。
八、梅殷(明代)
明太祖朱元璋之女宁国公主驸马,深受太祖信任。靖难之役时,他拥兵淮安,忠于建文帝,拒绝朱棣劝降。朱棣即位后,梅殷仍保持气节,最终被陷害堕桥而死。其忠贞不贰的气节备受后世推崇,成为明代驸马中忠义典范。
九、冉兴让(明代)
明神宗女寿阳公主驸马,因与管家婆冲突而遭杖责,引发明代著名的"冉驸马事件"。这一事件暴露了明代宦官对驸马制度的干预和皇室管理的混乱。冉兴让的遭遇反映了明代驸马地位的下降和皇权制度的弊端,成为研究明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案例。
十、和珅(清代)
乾隆帝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之公公(其子丰绅殷德尚公主)。他是清代著名权臣,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聚敛巨额财富。和珅善于逢迎,把持朝政,其倒台后被抄没家产相当于清政府二十年财政收入。作为清代最具权势的皇亲,其兴衰成为清朝由盛转衰的象征。
这些青史留名的驸马们,在享受皇室姻亲带来的尊荣同时,也面临着特殊的机遇与挑战。他们中有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有人卷入政争,身败名裂;有人专注艺文,成就斐然。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我们既能看到个人才能与机遇的结合,也能窥见不同时期皇室姻亲政策的演变。这些驸马的荣辱浮沉告诉我们:无论身份多么尊贵,唯有德才兼备、明哲保身,才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的历史经验,至今仍为我们理解古代政治与婚姻制度提供着重要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