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淮南校区占地约3200亩,合肥校区占地340亩。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3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7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5个III类高峰学科,3个高峰培育学科。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取得省属高校最高等级,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实现省属高校A类学科零的突破。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先进制造、地矿、爆破、医学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1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800余人。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通过教育部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课程1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地方政府、国有大企、知名高校等150余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高等研究院(合肥)等。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牵头能源研究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中心、深地研究中心建设,共建大健康研究院职业医学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环境研究院建设。
安徽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5年的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与合肥工业大学同根同源,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
1945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
1947年6月3日,学校校址由蚌埠迁淮南洞山;8月,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在淮南洞山正式成立。
1949年2月2日,淮南煤矿特区政府接管了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1950年1月,学校改名为淮南工业专门学校,归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领导。学校在原有土木、机械、电机三科的基础上增设了采矿科;10月,学校改名为淮南工业专科学校;11月28日,学校改名为淮南煤业专科学校,由煤矿管理总局和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双重领导。
1951年3月13日,学校更名为中国煤矿工业专科学校;4月17日,学校再次更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6月18日,启用新印。
1955年2月,高等教育部和燃料工业部同意在合肥新址建校;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迁址合肥,改建为合肥矿业学院,隶属煤炭工业部;5月14日,合肥矿业学院在淮南洞山正式挂牌;暑假后,各专业全部招收4年制本科新生,停招专科学生。
1956年6月,西北工学院矿区开采专业学生65人、教师9人及专业设备一并调整到合肥矿业学院。
1958年9月,合肥矿业学院改名扩建为合肥工业大学,从煤炭部划归教育部,后成为机械工业部直属院校;10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成立。
1960年,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部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合并升格为安徽建筑工程学院(现安徽建筑大学)。10月22日,合肥工业大学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全国32所重点工科院校之一。同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62年,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70年,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安徽工学院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71年,合肥工业大学采矿系和地质系的煤田地质专业整建制迁回淮南,并以此为基础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学校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同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3年,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的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并入淮南矿业学院。
1997年,学校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
1998年,学校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0年,淮南化学工程学校并入淮南工业学院。
2002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开始招收博士生。
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同年,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成为安徽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11年9月,安徽理工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同年,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成为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奉贤医院和安徽理工大学奉贤临床医学院。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安徽理工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4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双方一致同意省部共建安徽理工大学。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科技部、安徽人民政府联合下发通知,正式批准安徽理工大学建设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与淮南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协议。5月,学校与芜湖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双方共同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体系,市校双方共建一所芜湖市属医院。9月,安徽理工大学与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暨安徽理工大学晋城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仪式举行。
2020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增设芜湖市一院为安理工的附属医院;4月24日,学校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共建安徽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合肥)。10月22日,安徽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合肥)正式签约落户庐阳,在合肥庐阳揭牌成立。
2021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安徽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合肥)。12月16日,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在山南新区双创中心A座北广场举行开园仪式。
2022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增为安徽省卫健委直属三甲医院。6月14日,学校举行煤矿智能化科教融合交流座谈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省内四大煤矿集团在会上强调将推动成立安徽省智能矿山联盟,共建“安徽理工大学-华为智能矿山研发中心”。同年,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并入安徽理工大学,成为安徽理工大学合肥校区。根据计划,学校合肥校区拟于9月1日启用。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