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郑光祖

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
中文名
郑光祖
别号名称
郑德辉
出生日期
1264年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
生肖
职业职位
杂剧作家,散曲作家
代表作品
《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倩女离魂》
主要成就
“元曲四大家”之一
目录
郑光祖介绍

主要经历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从同郑光祖同期的杂剧家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上的人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到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㑇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离魂》。其中《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所作杂剧《倩女离魂》最为著名。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曾任杭州路吏,在钟嗣成《录鬼簿》成书时,已卒于杭州,火葬于西湖灵隐寺。作品数量多,颇有声望。周德清《中原音韵》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郑光祖的剧作存目18种,流传到·今的有8种,其中《倩女离魂》根据唐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改编,是郑光祖的代表作。他的剧作词曲优美,甚得明代一些曲家的称赏。有时化用诗词名句贴切自然,然而也有过于雕饰的缺点。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

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到今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郑光祖也是这样,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主要作品

倩女离魂

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和性格。在婚姻上,决不轻易任人摆布。当她的母亲想要悔约,要她与王文举兄妹相称时,她便一眼看穿了母亲的用意,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当倩女的魂魄离开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赴京路上,王文举以为倩女本人奔来,先是说怕倩女的母亲知道,劝她回去,情女果敢地说:“他若是赶上咱,待怎样?常言道,做着不怕!”王文举劝阻行不通,使用礼教来教训她,说什么“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说她“私自赶来,有玷风化”。倩女更坚定地说:“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相谑,已主定心猿意马”。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鄙视。

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一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因而使这一剧堪与《西厢记》相媲美。也正由于此,使郑光祖“名香天下,声振闺阁”。郑光祖的历史剧,似乎不及他的爱情剧引人入胜,但是,他在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方面,还是独具一格。

2、《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本事出于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宋代人改编为话本,金代人则编为诸宫调。元杂剧初期作家赵公辅有同名剧本。郑作是参照赵作以及有关说唱材料改编而成的。剧本写张倩女和王文举为婚。王文举长大后,应试途径张家,欲申旧约。倩女的母亲,嫌文举功名未就,不许二人成婚。文举无奈,只得独自上京应试。倩女忧思成疾,卧病在床,她的魂灵悠然离体,追赶文举,一同赴京,相伴多年。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携倩女回到张家。当众人疑虑之际,倩女的魂魄与病躯重合为一,遂欢颜成婚。

这是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郑光祖以优美的文笔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一方面,倩女的灵魂代表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倩女爱恋的是文举本人,不在乎他是否功成名就。她担心的倒是文举在高中以后另娶他人。在离魂的状态下,她大胆冲破礼教观念与心上人私奔,遂了心愿。另一方面,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煎熬,病体恹恹。当文举中了状元,寄信给张家,说“同小姐一起回家”时,倩女以为文举另娶,悲痛欲绝。显然,既渴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真实处境。他们唯有在非常的情况下,才能挣脱束缚,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一旦“灵魂出窍”,精神获得自由,他们便表现得热情似火,敢作敢为。在这里,离开躯体的倩女之魂,寄托着挣脱礼教枷锁的女性的心态;至于倩女在家中的病体,那般幽怨悱恻,凄凄楚楚,整体现出礼教禁锢下,广大女性的百般无奈。剧中,郑光祖让灵魂和躯体有不同表现,这一艺术处理,当给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的创作以有益启迪。

王粲登楼

1、《王粲登楼》虽然在剧情、结构方面无甚可取,但词曲工丽,对人物心境的描写却颇具匠心。明人何良俊认为郑光祖元曲,当在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之上,他说;“王粲登楼第二折,摹写羁怀壮志,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至后《尧民歌》,《十二月》,托物寓意,尤为妙绝。岂作脂弄粉语者,可得窥其堂庑哉”。刘大杰也说,这些曲词,“表现出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慨,情感的真挚,意象的高远,语言的俊朗,能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映衬。

2、郑光祖的《王粲登楼》,据东汉王粲的《登楼赋》虚构而成。它的情节平淡,人物塑造一般,但曲文挺拔,颇具感人的力量。如第三折,作者写王粲落魄荆州,登楼作赋,抒发了游子飘零,怀才不遇的感情:

【迎仙客】雕檐外红日低,画栋畔彩云飞。十二栏杆、栏杆在天外倚。我这里望中原,思故里,不由我感叹酸嘶,越搅得我这一片乡心碎。

【普天乐】楚天秋山叠翠,对无穷景色,总是伤悲。好教我动旅怀,难成醉,枉了也壮志如虹英雄辈,都做助江天景物凄其。气呵做了江风淅淅,愁呵做了江声沥沥,泪呵弹做了江雨霏霏。

这几只曲子意象开阔高远,感情激越真挚,堪与王粲《登楼赋》相媲美。剧中王粲宣泄的怨愤,也正是作者客寓他乡、沉抑下僚、终生不得志的感情吐露。它是元代由北方南下的文人漂泊未遇心境的写照,所以特别易于引起失意文人的共鸣,容易受到人们的激赏。

㑇梅香

《㑇梅香》是一部模仿《西厢记》而作的爱情剧。演唐代裴度之女小蛮与白敏中的爱情故事,而主角则是婢女樊素,相当于《西厢记》中的红娘。剧中,小蛮与白敏中私期暗约,樊素传书递简,最终有情人成了眷属。戏中处处可见《西厢记》的影子,但又有所不同。这不仅表现于他将《西厢记》的五本压缩在一本之中,还表现于它只写青年男女发乎情止乎理,虽对爱情有所追求,却又没有逾越礼教伦理范围。它抹去了《西厢记》那种反封建精神,指传播传统社会所允许的所谓文人风流韵事。在戏里,樊素唱词说白满是之乎者也,引经据典,带更多文人气息,而与婢女的身份不符。至于曲文虽也典雅公正,但嫌呆板。可以说,《㑇梅香》的出现,放映了传统思想的惰力对南方作家创作的影响。

散曲作品

小令

【正宫】塞鸿秋

门前五柳江侵路,庄儿紧靠白苹渡。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雨余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绿。日融桃锦堆红树,烟迷苔色铺青褥。王维旧画图,杜甫新诗句。怎相逢不饮空归去。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妒。汨罗江空把三闾污,北邙山谁是千钟禄?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墓。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双调】蟾宫曲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塘。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汝,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飘飘泊泊船揽定沙汀,悄悄冥冥。江树碧荧荧,半明不灭一点渔灯。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淅留淅零墓雨初晴。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正潇潇飒飒和银筝失留疏剌秋声。见希颩胡都茶客微醒,细寻寻思思双生双生,你可闪下苏卿?

【双调】蟾宫曲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竟人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涡、鱼网纶竿钓艖。断桥东下,傍溪沙、疏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套数

【南吕】梧桐树南

相思借酒消,酒醒相思到,月夕花朝,容易伤怀抱。恹恹病转深,未否他知道。要得重生,除是他医疗。他行自有灵丹药。

【骂玉郎北】无端掘下相思窖,那里是蜂蝶阵、燕莺巢。痴心枉作千年调。不札实似风竹摇,无投奔似风絮飘,没出活似风花落。

【东瓯令南】情山远,意波遥,咫尺妆楼天样高。月圆苦被阴云罩,偏不把离愁照。玉人何处教吹箫,辜负了这良宵。

【感皇恩北】呀,那些个投以木桃,报以琼瑶?我便似日影内捕金乌、月轮中擒玉兔、云端里觅黄鹤。心肠枉费,伎俩徒劳。也是我恩情尽、时运乖、分缘薄。

【浣溪沙南】我自招,随人笑,自古今好物难牢。我做了谒浆崔护违前约,采药刘郎没下梢,心懊恼。再休想画堂中、绮筵前,夜将红烛高烧。

【采茶歌北】疼热话向谁学?机密事把谁托?那里是浔阳江上不能潮?有一日相逢酬旧好,我把这相思两字细推敲。

【尾南】我青春,他年少,玉箫终久遇韦皋,万苦千辛休忘了。

【双调】驻马听近秋闺财叶将残,雨霁风高摧木杪;江乡潇洒,数株衰柳罩平桥。露寒波冷翠荷凋,

雾浓霜重丹枫老。暮云收,晴虹散,落霞飘。

【幺】雨过池塘肥水面,云归岩谷瘦山腰。横空几行塞鸿高,茂林千点昏鸦噪。日衔山,船舣岸,鸟寻巢。

【驻马听】闷入孤帏,静掩重门情似烧;文窗寂静,画屏冷落暗魂消。倦闻近砌竹相敲,忍听邻院砧声捣。景无聊,闲阶落叶从风扫。

【幺】玉漏迟迟,银汉澄澄凉月高;金炉烟烬,锦衾宽剩越难熬。强啀夜永把灯挑,欲求欢梦和衣倒,眼才交,恼人促织叨叨闹。

【尾】一点来不够身躯小,响喉咙针眼里应难到。煎聒的离人,斗来合噪。草虫之中无你般薄劣把人焦。急睡着,急惊觉,紧截定阳台路儿叫。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其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剧作,以文采见长,语言典雅,受王实甫影响颇深。其《㑇梅香骗翰林风月》与《迷青琐倩女离魂》两部作品均明显受到《西厢记》的影响,但成就却各有不同。《㑇梅香》可称为元曲的败笔,而《倩女离魂》则堪称杰作。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种种,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学习继承《西厢记》时,采取了两种不同态度:模仿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由此,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推论:文学作品只有创新,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中的发展。《㑇梅香》在“套数、出没、宾白全剽《西厢》”,前人作此评价未免过严,但基本符合实际。因为它确实过多地表现出模仿《西厢记》的痕迹,因而终于湮灭于盛开的元曲百花园中。而《倩女离魂》则不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西厢记》已有的成就,而是对其作了一些新的发展与开拓,因而成就了作者和作品的辉煌。

贡献影响

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剧本中,《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附图即为此作)。剧本以唐朝陈玄祐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清人梁廷柟在《曲话》中称赞此剧曲辞是“灵心慧舌,其妙无对”。王国维则认为:“如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宋元戏曲史》)这一作品中的“离魂”情节,虽有唐代小说《离魂记》有关描写作依傍,但对倩女灵魂追赶情人并与之结合的具体描写较小说更为动人,对明人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的创作也有一定影响。明代崇祯刻本《柳枝集·倩女离魂》之一页。

《翰林风月》全名《㑇梅香骗翰林风月》,写婢女樊素为小姐小蛮、书生白敏中代传书柬,从中撮合而成婚事。故事情节有意模仿《西厢记》。清人梁廷柟说:“《㑇梅香》如一本《小西厢》,前后关目、插科打诨,皆一一照本模拟。”(《曲话》)不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来看,它的成就比《西厢记》差得多;但也有不少曲词写得意趣盎然,情意独至。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极为赞赏,称之“真得词家三昧者也”。清李调元说此剧“虽不出《西厢》窠臼,其秀丽处究不可没”(《雨村曲话》)。不过剧中女主角樊素作为一个婢女,动辄引经据典,作者可能意在写出她是小姐的“伴读”身份,但有些曲文与科白终嫌过于文雅,反而不合人物身份。

《王粲登楼》全名《醉思乡王粲登楼》,据东汉末王粲在荆州依刘表、意不自得而作《登楼赋》事,并加以虚构敷演而成。第三折写王粲落魄荆州时登楼赋诗,抒发了游子飘零、怀才不遇的心情,唱词意象悲壮高远、情感真挚,在封建社会引起过不少失意文士的共鸣,因而受到推崇。此剧结构较散漫。剧中所用的“误会法”,即王粲岳父蔡邕故意辱婿,逼令进取,最后经旁人说明,终于以团圆结局。这对后来的《举案齐眉》、《冻苏秦》、《渔樵记》等戏曲都有影响。此剧虽然在剧情、结构方面无甚可取,但词曲工丽,对人物心境的描写却颇具匠心。

他的历史剧中,较有特色的是《钟离春智勇定齐》。这部剧以《战国策》、《烈女传》所记史实为依据,通过战国时期秦、燕、齐三国的矛盾纠葛,塑造出了智勇双全的古代妇女钟离春的英雄形象。剧中的钟离春是齐国的一位采桑女子,她外貌丑陋,但胆识过人,在秦、燕两国合兵伐齐之际,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辅助齐宣王一举战胜了敌人,使处于亡国境地的齐国不仅转危为安,而且被尊为上国。明、清以来,全国不少剧种都一直有改编本演出。

人物评价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举“六字三韵”例和“定格”范例时都引用过他的曲文,称赞说:“美哉,德辉之才,名不虚传”。

钟嗣成说他“乾坤膏馥润肌肤,锦绣文章满肺腑,笔端写出惊人句,解翻腾,今是古,词坛老将伏输。”(《录鬼簿》)明人何良俊甚至以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王国维则说他“清丽芊绵,自成馨逸”,与关、马、白“均不失为第一”(《宋元戏曲史》)。

他们都是从郑光祖作品的语言角度来评论的,难免有失偏之处。其实以郑光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气息来说,同关汉卿、王实甫作品相比,都较逊色。艺术上也有过于雕琢的弊病。

郑光祖相关榜单
元曲四大家是谁 著名元曲作家盘点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名单如下: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山西十大文人墨客有哪些 山西历史上最有名的文人盘点
山西十大文人名单如下:司马光、王维、王勃、温庭筠、郭璞、罗贯中、宋之问、王昌龄、郑光祖、元好问,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元曲四大家是谁 著名元曲作家盘点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名单如下: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诗人
  • 作家
  • 小说家
  • 学者
  • 文人
  • 才子
  • 才女
  • 艺术家
  • 书法家
  • 画家
  • 舞蹈家
  • 科学家
  • 设计师
  • 经济学家
  • 演说家
  • 翻译家
  • 美食家
  • 明星艺人
  • 富豪人物
  • 国学大师
  • 文化名人
  • 热门文章
  • 元曲四大家
  • 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十大专家
  • 十大著名中国作家
  • 中国十大著名国画名家
  • 十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世界十大演讲家
  • 抖音最火的十大摄影师
  • 江苏十大文人
  • 江西十大文人
  • 世界十大动物摄影师
  • 山东十大文人
  • 重庆十大文人
  • 世界十大信奉基督教的科学家
  • 广东十大教育家
  • 河北十大文人
  • 热门词条
  • 1
    郑光祖
  • 2
    关汉卿
  • 3
    白朴
  • 4
    马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