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坐落于太原市。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大学办学成绩斐然,先后实现了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院士、国家级科技大奖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哲学、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光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学科进入ESI前1%。
学校牵头成立全国第三家联合研究生院——“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物理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哲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专业获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十四五”以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奖项300余项。在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运会等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日益增强。近年来,承担了地基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国家超算(太原)中心、山西省黄河实验室等一大批重大科研任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科研奖励近20项。大力强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国有骨干企业合作共建十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山西省十多个地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山西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扩大国内外合作。近年来,深入落实部省合建工作部署,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师资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同英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每年长短期在校国际留学生近200人。建有美国夏洛特汉语中心、东帝汶商学院孔子课堂。积极拓展各类学生国际交流渠道,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等近三十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培养机制,为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创造良好条件。
1902年5月,山西大学堂成立。
1914年9月,山西省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
1934年8月,山西省省立法学校、山西省省立教育学院并入。
1939年9月,山西省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山西省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并入。
1940年3月,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并入。
1943年4月,国立山西大学。
1949年6月,法学院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
1952年7月,纺织工程系、采矿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冶金系并入北京钢铁学院。
1953年8月,财经学院并入中国人民大学。
1953年9月,太原工学院。
1962年,山西体育学院、山西艺术学院并入山西大学。
2001年3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2001年12月,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2005年5月,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
2012年11月,成为山西省唯一一所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进入“一省一校”国家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平台。
2014年2月,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成为山西大学大东关校区。
2021年8月28日,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启用。
2022年2月,山西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2023年1月,经吕梁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山西大学吕梁科学技术研究院,山西大学吕梁科学技术研究院由吕梁市人民政府和山西大学联合共建;同月,学校全新校史馆揭牌开馆。6月,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揭牌仪式在山西大学举行;6月28日,“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更名为“山西大学哲学学院”;7月,图书馆东山分馆搬迁基本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8月,学校入选教育数字化实践基地。
2024年6月,山西大学和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建山西大学大同校区协议正式签约。7月,山西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10月,山西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共同牵头建设山西省化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2025年3月,山西大同大学与山西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4月,山西大学量子科技大楼建设项目的A座、C座工程施工资格预审公告正式公示。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