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刘墉

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长子。刘墉于乾隆十六年考中进士,先后历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湖南巡抚等职位,后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深得百姓信赖。另刘墉书法造诣深厚,是当时著名的帖学大家,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有“浓墨宰相”之称。
目录
刘墉介绍

人物简介

刘墉(1720~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先后历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内阁学士、湖南巡抚。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调入京师后,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管理国子监事务大臣等职。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刘墉以为官清廉著称,深得百姓信赖,早在任江宁知府时就获赞誉“少时知江宁府,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朝鲜使臣称赞。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刘墉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刘墉书法造诣深厚,是当时著名的帖学大家,有“浓墨宰相”之称。

主要经历

早年生活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家族是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刘必显在顺治年间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祖父刘棨在康熙年间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刘墉成长在名门相府,家族成员世代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初入仕途

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为父亲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成为其步入仕途的起点。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因为办理军务失宜被下狱,刘墉受牵连也被惩治。后来父子得到宽释,刘墉被降为翰林院编修。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刘墉担任广西乡试正考官。十月,被提拔为安徽学政。刘墉前往安徽赴任前,乾隆还特意召见并赐诗,其中有“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之句,意思是希望刘墉能够不辱门楣、有所建树。刘墉在任期间针对当时贡生、监生管理混乱的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得到皇帝肯定。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刘墉调任江苏学政,赴任前乾隆皇帝仍有诗相赠,可见其对刘墉抱有厚望。刘墉也不辱使命,为政严肃认真,出任学政时按试扬州,因为把关严格,使得一些想以作弊蒙混过关者最后不敢入场。他还上书皇帝称:“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这一看法深刻又切中时弊,深受乾隆皇帝赏识,称赞其“知政体”。

宦海沉浮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刘墉被任命为山西太原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任冀宁道台。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刘墉因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按律革职被判极刑,但乾隆皇帝爱其才,加恩诏免,仅发配军台效力赎罪,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被赦免,释还,在修书处担任行走。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刘墉因父亲的缘故被重新起用,授予江宁知府。刘墉十分珍视这次机会,为政公正清廉,声名远播,百姓叹服刘墉的品行,将其比为宋朝的包拯。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刘墉调任陕西按察使。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刘统勋病故,刘墉辞官回家服丧。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诏授刘墉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十月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总裁。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七月,充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后复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刘墉曾劾举秦州举人徐述夔著作悖逆,建议按律惩办,年底因办事有功和督学政绩显著,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刘墉升任湖南巡抚。当时湖南多处受灾,一些无灾州县盗案迭起,贪官污吏猖獗。刘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据实弹劾贪官污吏,建议严办。一面稽查库存,修筑城郭建仓储谷,赈济灾民。仅一年余,库银充实,民粮丰足,刘墉得到当地百姓爱戴。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刘墉升任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三月,直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同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刘墉奉旨偕同和珅、钱沣赶赴山东济南府审理此案,期间,和珅有意偏袒国泰,钱沣据理力争,刘墉主持正义,终使国泰伏法,后来民间曾据此事写成通俗小说《刘公案》。同年,迁工部尚书,任上书房总师傅。当时和珅炙手可热,刘墉也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表现出其为人和为官的另一面,面对乾隆专宠于和珅,刘墉只好静默自守、虚与委蛇。

官声渐晦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刘墉升任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兼理国子监事务。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职玉牒馆副总裁。但在此后数年里,刘墉不断犯错,官声渐不及从前,并多次受到皇帝责备。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刘墉因为漏泄与皇帝关于嵇璜、曹文埴的谈话内容而受到申饬,被罢免了协办大学士。八月,乾隆委托刘墉主持祭拜文庙,却因没有按规定行一揖之礼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参劾。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夏,刘墉兼理国子监期间发生乡试考生馈送堂官的贿赂案,被御史祝德麟弹劾,刘墉受到处分。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上书房的皇子、师傅们久不到书房,刘墉做为总师傅而不予纠正,被降职为吏部侍郎。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刘墉担任当年会试主考官,却安排失当阅卷草率,导致违制与不合格的卷子很多。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迁内阁学士,任吏部尚书。

嘉庆二年(1797年)三月,刘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但被太上皇(乾隆)指责向来不肯真心实意做事,干活懒散,并称是因为没有其他人选,所以提拔刘墉。五月,刘墉奉旨偕同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刘墉上书请求在决口处筑坝,下游疏导分流,朝廷采纳了意见。

善始善终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参与审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不法之案。年底,刘墉上疏陈述漕政,对漕运中的漏洞体察至深,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嘉庆皇帝看后,深以为然。

嘉庆六年(1801年),刘墉充任会典馆正总裁。

嘉庆七年(1802年),皇帝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刘墉已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05年1月24日,《清史稿》则称刘墉卒于庚辰日即25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五岁。去世前两天,他还曾到南书房值班,夜间招宾客饮宴。而据《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暗合佛语中善于解脱之意,可说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主要作品

《石庵诗集》(书法作品)

贡献影响

政治

刘墉出身名门相府,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拜内阁大学士,位极人臣,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总体而言清正廉洁,享有清名,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

书法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朝徐珂称赞刘墉:“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

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他对黄庭坚书法深有研究,刘墉行书《评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轴》云:黄文节公书刘宾客(禹锡)《伏波神祠》诗,雄伟绝伦,真得折钗屋漏之妙。公尝自言黄龙山中,忽悟草书三昧,又云自喜中年字书稍进,此书後云持到淮南示,故旧何如。此真迹现在亦不免坡公所识。

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刘墉还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

收藏

刘墉嗜好藏书,家中藏书既广且博,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对于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之类无不收藏,此外收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也均称名一时。

人物形象

影视形象

1996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李保田饰演刘墉。

1998年电视剧《刘罗锅断案传奇》中,任宏恩饰演刘墉。

2002年电视剧《七品钦差刘罗锅》中,陈小春饰演刘墉。

2002年电视剧《乾隆王朝》中,李心敏饰刘墉

2005年电视剧《人小鬼大刘罗锅》中,谢昀杉饰演刘墉。

2021年电视剧《刘墉追案》,何冰饰演刘墉。

人物评价

《清史稿》:“墉工书,有名于时。”

《湖南通志》:“(刘墉)政简刑清,吏民畏服。尝劝捐州县社仓谷凡十二万石,民以为便”。

《诸城县志》:“(刘墉)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贿,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望风畏之。”

张维屏:“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

袁枚:“初闻(刘墉)领丹阳,官吏齐短脰。光风吹一年,欢风极老幼。先声将人夺,苦志将人救。抗上耸强肩,覆下纡缓袖。”

萧一山:“以刘石庵墉、王惺园杰之纯谨,洪亮吉则讥为当场鲍老指刘,刚愎自用指王,余可知矣。嘉庆初年,刘以名相之子,继正揆席,王以先朝殊眷,恩宠有加,足与二人鼎立者,朱珪而已。”

其他信息

轶事典故

“罗锅”传说

刘墉与纪昀、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相传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然而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又是否曾中状元,并无确凿史据可考。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此虱勿杀

一次,刘墉受到乾隆皇帝的召见,一只虱子顺着刘墉的衣领爬上去,一直爬到他的胡须边上,乾隆帝忍住笑,什么也没说,而刘墉还不知道这件事。刘墉回到府邸,虱子被他的仆人看见,仆人请示是否要把虱子去掉,刘墉听了仆人的话,直摇头:“勿杀此虱,此虱屡缘相须,曾经御览,福分大佳,尔勿如也。”

驴市胡同

刘墉的故居在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西头129号,现已部分成为私人住房。其街南墙上曾有一横石,上刻“刘石庵先生故居”,石庵是刘墉的号,但这块横石现已不存在。据清朝末年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述:“刘文清公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即刘家府邸位于礼士胡同西边最头处,占地面积比较大,南北院落均是。而根据清朝礼亲王昭梿所著《啸亭杂录》记述,清朝原规定内城为八旗辖区,汉官住在外城,但皇帝会特批一些受宠信的官员在内城居住,并赏赐宅院,称为“赐第”。刘统勋、刘墉父子的住宅就是典型“赐第”。

史料记载

《清史稿·刘墉传》

家族成员

曾祖:刘必显,顺治年间,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

祖父:刘棨,康熙年间,官至四川布政使。

父亲:刘统勋,乾隆年间,官至东阁大学士。

侄子:刘镮之,嘉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

刘墉相关榜单
潍坊十大名人 潍坊名人有哪些 潍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潍坊十大名人名单如下:刘墉、晏婴、赵明诚、莫言、贾思勰、张择端、李成、邢玠、管宁、郑玄,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四大丑男 历史四大丑男是谁 四大丑男的名字叫什么
历史4大丑男名单如下:晏婴、左思、包拯、刘墉,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姓刘的历史名人 古代姓刘的名人 刘姓历史名人
十大姓刘的历史名人名单如下:汉昭烈帝刘备、汉高祖刘邦、刘累、刘伯承、刘禹锡、刘少奇、刘墉、汉武帝刘彻、刘基、刘胡兰,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历史上十大权臣 古代权倾朝野的非帝王人物
在中国古代政治舞台上,曾涌现出一批权势熏天的非帝王人物。他们或挟天子以令诸侯,或总揽朝政独断专行,其权力甚至凌驾于帝王之上。从霍光的废立皇帝到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从多尔衮的摄政王权到和珅的贪腐帝国,这些权臣以其非凡的政治手腕和权谋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人生轨迹不仅展现了个人野心的极致追求,更折射出古代权力结构的复杂面貌。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历史上坚守气节的十大历史人物排行榜
中华文明五千年,气节始终是士人精神的脊梁。在生死荣辱的考验面前,这些历史人物用生命诠释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他们或坚守道义不事二主,或面对强权誓不低头,或在困厄中保持人格尊严,其浩然正气穿越时空,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这些气节之士的故事,既是历史的镜鉴,也是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古代十大爱国诗人榜 历史上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大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爱国情怀始终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无数诗人以笔墨抒发对国家的忠诚与忧思,他们的作品不仅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这些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面对战乱、外敌或社会动荡,用诗词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对民生的关切以及对复兴的渴望。他们的爱国精神跨越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历史十大清官廉吏排行榜 中国古代为官清廉的著名人物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清官廉吏始终是政治清明的象征,他们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准则,在浊世中坚守道德底线。这些官员或拒贿反贪,或执法如山,或勤政爱民,以高尚的官德和卓越的政绩赢得百姓爱戴。他们的清廉故事穿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人格光辉,成为中华廉政文化的宝贵遗产。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古代团结他人的十大历史人物排行榜 最团结的历史名人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长卷中,总有一些杰出人物以其非凡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将分散的力量汇聚成改变历史的洪流。他们或通过人格魅力感染众生,或凭借政治智慧凝聚人心,或依靠军事才能团结部众,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卓越的团结领导力。这些人物不仅成就了个人功业,更推动了民族融合与社会进步,其团结之道至今仍具深刻启示。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历史上10位武艺高强的侠客排行榜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侠客文化始终占据着独特地位,那些武艺超群、行侠仗义的侠客们,以其超凡的武功和高尚的品格,成为了民间传颂的传奇。从春秋时期的刺客列传,到唐宋时期的江湖侠士,再到明清时期的武林高手,这些侠客或扶危济困,或惩恶扬善,或为国为民,他们的事迹在正史与野史中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中国独特的侠义精神。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古代在文学领域创新的10位文人排行榜
中国文学绵延三千载,创新精神始终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从屈原开创浪漫主义先河,到曹雪芹完成古典小说巅峰,一代代文学巨匠以非凡的创造力推动着文体的革新与艺术境界的拓展。他们或创立新文体,或开拓新题材,或创造新表现手法,在文学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共同构筑了中国文学的辉煌殿堂。这些创新者的贡献不仅在当时独领风骚,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古代中国十大善于改革的变法君主排行榜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改革与变法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那些敢于突破陈规、锐意创新的君主,以其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实施深刻变革,不仅改变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从战国时期的变法图强,到封建王朝的中兴变革,这些君主用他们的政治智慧书写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改革史诗。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古代中国十大有政治远见的明君排行榜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明君辈出,他们以超凡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开创了一个个盛世华章。这些君主或革故鼎新,奠定制度基石;或开疆拓土,拓展文明边界;或休养生息,缔造太平盛世。他们的治国理念与政治远见,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历史上十大皇子排行榜 古代未能继位的著名皇子
在中国古代皇权传承体系中,皇子群体承载着特殊的政治命运。其中有一批才华横溢却最终未能登上帝位的皇子,他们或因政治斗争失利,或因时运不济,或因个人选择,与至尊宝座失之交臂。这些皇子的命运轨迹,既展现了宫廷权力的残酷博弈,也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他们的生平故事,为我们理解古代政治制度提供了独特视角。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古代十大悬壶济世名医榜 中国古代医术高超的著名医学家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医学家们以仁心仁术书写了济世救人的辉煌篇章。从春秋战国的扁鹊到明代的李时珍,这些医学巨匠或开创中医理论体系,或编纂传世医典,或精于临床诊疗,他们以卓越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推动着中国传统医学不断向前发展。其开创性的医学理论、精湛的诊断技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造福当时百姓,更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在世界医学史上闪耀着独特光芒。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古代在医学领域著书的10位医学家排行榜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医学著作的传承成为中医发展的重要载体。从《黄帝内经》奠定理论基石,到《本草纲目》成就药物学巅峰,历代医家通过著书立说,将临床经验与医学思想传之后世。这些医学巨著不仅系统总结了诊疗规律,更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医实践。他们的贡献使中医学成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古代十大地理学家榜 历史上对地理学有贡献的人物
中国古代地理学蕴含着"经世致用"的智慧,从《禹贡》的九州划分到郑和的远洋测绘,一代代学者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整理,构建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地理认知体系。他们或绘制精密地图,或记述地域风貌,或探索未知疆域,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图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这些地理学家不仅是学科的奠基者,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历史上10位风华绝代的美女排行榜
红颜倾城,风华绝代。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以惊世容颜和独特魅力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美女或出身名门,或来自民间,她们的美貌不仅令人倾倒,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甚至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更替。从"沉鱼落雁"的西施、王昭君,到"闭月羞花"的貂蝉、杨玉环,她们的故事穿越时空,至今仍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焕发着永恒的魅力。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古代中国十大有独特见解的学术大家排行榜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思想星空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思维的学术巨匠。他们以超凡的智慧挑战传统认知,在各个领域提出独树一帜的思想体系:从百家争鸣的哲学思辨到科学实践的理性探索,从史学编纂的创新到心学体系的构建,这些思想家的独特见解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思想走向,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世界十大圣人 揭秘影响世界发展的10个历史人物
世界十大圣人名单如下: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耶稣(基督教创始人)、孔子(儒学创始人)、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开创者)、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开创者)、牛顿(现代物理奠基人)、达尔文(进化论的奠基人)、尼古拉·哥白尼(日心说开创者)、伏尔泰(资产阶级奠基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古代十大著名赌徒 最出名的赌徒盘点 史上最好赌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十大著名赌徒名单如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李清照、汉宣帝刘询、桓温、克劳德·莫奈、龚自珍、魏忠贤、贾科莫·卡萨诺瓦、汉景帝刘启、热奈·笛卡尔,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大器晚成的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 大器晚成的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中国大器晚成的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屈原、姜子牙、汉高祖刘邦、晋文公姬重耳、黄忠、吴承恩、陈子昂、越王勾践、郭子仪、后燕成武帝慕容垂,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陕西十大历史人物有哪些 出生在陕西的历史名人盘点
陕西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周文王姬昌、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刘彻、隋文帝杨坚、颜真卿、王翦、孙思邈、班固、白起、李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四川十大著名历史人物 四川出了哪些历史名人 李白排在第一位
四川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落下闳、扬雄、李白、卓文后、司马相如、苏轼、王褒、谯周、陈寿、武周皇帝武则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海南十大历史名人有哪些 海南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盘点
海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周士第、白玉蟾、丘濬、钟芳、邢宥、唐胄、王映斗、张岳崧、王赞襄、王弘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湖南最著名的十大历史人物 出生在湖南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湖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彭德怀、贺龙、毛泽东、陈赓、罗荣桓、粟裕、齐白石、欧阳询、王夫之、左宗棠,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湖北历史上最有名的十大人物 从湖北走出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湖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楚庄王熊旅、汉光武帝刘秀、屈原、王昭君、伍子胥、俞伯牙、明世宗嘉靖帝、孟浩然、米芾、李时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河南十大历史名人 河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看看你都认得几位
河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黄帝、姜子牙、仓颉、老子、韩非子、庄子、玄奘、张良、张衡、张仲景,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山东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 山东历史人物有哪些 孔子排在第一位
山东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孔子、孙武、孟子、诸葛亮、王羲之、扁鹊、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秦琼、孟尝君、吴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福建十大历史人物 福建历史名人排行榜 你可曾听说过几位
福建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朱熹、林默、林则徐、蔡襄、柳永、苏颂、施琅、陈嘉庚、李贽、俞大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浙江十大历史名人 浙江历史人物介绍 越王勾践位居第一
浙江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越王勾践、西施、吴国皇帝孙权、沈括、鲁迅、王守仁、钱三强、蒋介石、刘基、虞世南,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江苏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 江苏著名历史人物有哪些
江苏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韩信、项羽、汉高祖刘邦、萧何、周恩来、明成祖朱棣、祖冲之、钱伟长、范仲淹、顾恺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山西十大历史名人 山西著名历史人物 每一位都家喻户晓
山西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尧、晋文公姬重耳、大禹、霍去病、介子推、卫青、尉迟恭、貂蝉、武周皇帝武则天、关羽,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河北十大历史人物排行榜 河北历史上的名人有哪些
河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秦始皇嬴政、汉昭烈帝刘备、张飞、董仲舒、赵云、李牧、魏征、高长恭、乐毅、纪晓岚,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皇帝
  • 皇后
  • 公主
  • 宰相
  • 奸臣
  • 状元
  • 孝子
  • 隐士
  • 圣人
  • 名妓
  • 军师
  • 盗墓者
  • 大臣
  • 竹林七贤
  • 秦淮八艳
  • 诗人
  • 古代皇室
  • 宗教人物
  • 富豪人物
  • 明星艺人
  • 四大名著作者
  • 热门文章
  • 十大姓陈的历史名人
  • 十大姓马的历史名人
  • 十大姓徐的历史名人
  • 十大姓林的历史名人
  • 佛山十大历史名人
  • 民国四大美男
  • 十大姓郭的历史名人
  • 湖北十大历史名人
  • 湖南十大历史名人
  • 十大姓罗的历史名人
  • 十大姓孙的历史名人
  • 十大姓刘的历史名人
  • 河南十大历史名人
  • 浙江十大历史名人
  • 陕西十大历史名人
  • 热门词条
  • 1
    巴金
  • 2
    叶问
  • 3
    沈从文
  • 4
    朱德
  • 5
    马世龙
  • 6
    李宗仁
  • 7
    吴道子
  • 8
    蒋介石
  • 9
    黄石公
  • 10
    吕洞宾
  • 11
    黄绍竑
  • 12
    鲁迅
  • 13
    张作霖
  • 14
    林伯渠
  • 15
    何应钦
  • 16
    曹冲
  • 17
    庄子
  • 18
    吕不韦
  • 19
    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
  • 20
    胡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