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开发区内唯一一所高等学校。校园占地813.75亩,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筑面积37.88万平方米。建有专业标准的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是北京市第54届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地。图书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27.21万册、电子图书120.60万册,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的同时面向全社会开放。
学校开设机电、航空、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经管、艺术等专业群,设有机电工程、航空工程、汽车工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二级学院以及军士教育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实施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开展“2+3+2”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教育、定向士官培养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等复合生源、多学制教育,累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10万余名。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级高职示范校建设、国家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教育部高职三年行动计划、教育部和北京市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等重大机遇,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学校2007年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2010年成为教育部全国20所“国家级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单位之一;2015年率先启动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2018年,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十所院校之一);2018年、2019年,连续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同时荣膺三项50强的全国7所高职之一);2021年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2022年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2023年,学校牵头成立的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联合体以第一名成绩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建设单位;在“金平果”2023年中国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5。
学校溯源
北京邮电工业学校
1958年,北京邮电工业学校创建。
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
1964年,北京市半工半读机械制造学校创建,后历经北京仪器厂技术学校、北京仪器厂721大学(合署)、北京仪表技工学校,最终更名为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
北京轻工业学校
1964年,北京市二轻机械厂半工半读职工学校创建。
1969年,北京市二轻机械厂半工半读职工学校撤销。
1971年,北京市五金工业公司技工学校复校。
1975年,北京市五金工业公司技工学校升格北京市五金721职工大学。
1978年,北京市五金721职工大学改建北京轻工业学校。
合并升格
1999年8月,北京一轻工业学校、北京市轻工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4]
2004年6月,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北京邮电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4]
2004年11月,在教育部进行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2007年,成为北京市现代制造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
2007年3月,北京市机械局职工大学、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北京市汽车工业总公司职工大学、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北京二轻工业学校并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同年,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单位。
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7年5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第二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12月,列入教育部、财政部“双高计划”第一轮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
2022年12月30日,发起成立先进制造业现场工程师校企协作联盟。
2024年6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拟申报设置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的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经北京市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现对拟向教育部申报“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基础整合相关资源设置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事项进行公示。
2025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以及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结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设置北京科技职业大学。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1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