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于谦(明代)
明代兵部尚书,在土木堡之变后临危受命,担任京师总督指挥北京保卫战。他力排众议,坚决主战,整顿军备,调度有方,最终击退瓦剌大军,保住大明国本。于谦为官清廉,任地方官时创立"平仓法"救济灾民,在巡抚河南山西期间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其"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正是他一生写照。
二、林则徐(清代)
湖广总督任内率先禁烟,后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他主持虎门销烟,震动世界;整顿海防,屡挫英军。在云贵总督任上整顿矿务,协调民族关系;晚年任陕甘总督,平定叛乱。林则徐主张"开眼看世界",组织翻译西方书报,开创中国近代化先声,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言激励后世。
三、左宗棠(清代)
陕甘总督任上平定陕甘回乱,后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湖湘子弟西征,收复新疆全境,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他倡导"屯田实边",在西北广植杨柳,至今"左公柳"仍为世人称道。任两江总督期间兴修水利,整顿盐政。其"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见证了他开发西北的丰功伟绩。
四、张之洞(清代)
历任两广、湖广、两江总督,是洋务运动后期代表人物。他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企业,设立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等新式学堂,编练湖北新军。在山西巡抚任上整顿吏治,禁种鸦片;在两广总督任上抗击法军。其《劝学篇》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影响深远。
五、曾国藩(清代)
两江总督任上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先河。他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在战后恢复江南经济,兴办教育。任直隶总督期间整顿吏治,处理天津教案。曾国藩注重人才培养,幕府中汇聚大量杰出人才,其家书家训至今仍有教育意义,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典范。
六、李鸿章(清代)
历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二十五年,权倾一时。他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近代企业,建立北洋水师,推动洋务运动。在外交上代表清政府签订多项条约,虽备受争议,但尽力维护国家利益。任两广总督期间平定匪患。其"三千年来有之大变局"的认识,显示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洞察。
七、胡林翼(清代)
湖北巡抚任上实际行使总督职权,大力支持曾国藩对抗太平军。他整顿湖北吏治,改革漕运,创立"厘金"制度为湘军提供军饷,编练楚军成为湘军重要力量。胡林翼注重人才培养,举荐左宗棠等多位贤才,其《读史兵略》等著作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与曾国藩并称"曾胡"。
八、丁宝桢(清代)
历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以清廉刚直著称。在山东任上果断处决慈禧宠宦安德海,震惊朝野;治理黄河水患,创办山东机器局。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整顿盐政,改革赋税,惩办贪官,创办四川机器局,深受百姓爱戴。去世时"家无余财",其清廉政声至今为人传颂。
九、袁崇焕(明代)
蓟辽总督任上屡破后金军队,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炮伤努尔哈赤。他构建关宁锦防线,推行"以辽人守辽土"政策,重用祖大寿等辽将。虽最终蒙冤而死,但其保卫辽东的功绩不可磨灭。袁崇焕"横戈原不为封侯"的诗句,展现了他报国忘身的崇高品格。
十、年羹尧(清代)
川陕总督任上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抚远大将军衔指挥西北军事,战功赫赫。他整顿西南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在陕西整顿军备,开发西北。虽晚年因骄纵获罪,但其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方面的功绩仍值得肯定。
这些青史留名的总督们,在各自的历史时期恪尽职守,守土安民,其施政经验和为官之道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他们中有人以文治见长,有人以武功著称,有人开创实业,有人捍卫主权,共同谱写了中国古代政治治理的精彩篇章。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具体实践,其历史功绩与精神遗产,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