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沈葆桢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福建福州人,晚清时期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沈葆桢1866年首任总理船政(钦差)大臣,主持船政九年,功绩显赫。1874年他又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身份,渡海抚台,挫败外敌占领台湾的阴谋,他巩固台防、开发台湾、为台湾发展作出贡献,后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大力发展近代海军。
目录
沈葆桢介绍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沈家祖居河南,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雍正年间沈氏家族中的一支继续南迁至福建侯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沈葆桢出生于贫苦的读书人家庭,父亲沈廷枫以教书为业,亦是贫苦的私塾先生。靠每个月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母亲林惠芳娴熟勤快,不但终日替别人做女红补贴家用,而且还负责了沈葆桢童年时代的教育。她的教子方法独特、直接而有效,首先克服小幼丹的一些缺点,然后再教习《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本,教授的过程并非按书诵读而是常常讲解原因。

沈葆桢是舅舅林则徐阁楼上书房的常客,在这里,他览阅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作,在与舅舅的交谈中也开始对“洋务”二字产生了最处的了解。他也经常把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想法告诉舅舅,在一次谈话中,他表达了对兴办洋务的看法。

考取功名

道光十六年(1836年),16岁的沈葆桢考取秀才。道光二十年(1840年),沈葆桢和老师林昌彝同榜考中举人,这年沈葆桢刚好20岁。此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不久,担任两广总督的舅舅林则徐被朝廷革职查办。这年在双方父母的主持下沈葆桢和小他一岁的表妹林普晴完婚。(林普晴,林则徐的次女,十岁时和沈葆桢订婚。)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沈葆桢赴京赶考,落第。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沈葆桢与父亲沈廷枫一同上京赴秋闱,父子二人都没能考中,父亲发誓永不再考科举,回乡继续教书。沈葆桢年富力强,决心背水一战,再苦读三年,再试。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沈葆桢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监察御史。

咸丰四年(1854年),补江南道监察御史,一年后调贵州道监察御史。咸丰五年(1855年),沈葆桢出任江西九江知府。

扬名官场

咸丰六年(1856年),朝廷擢升沈葆桢为杭州知府,然而沈葆桢以祖上曾在杭州居住,杭州亲戚过多为由推辞而改任地处偏远的江西广信(今江西上饶)知府。这时侯,太平军已两次攻打江西,占领了八府50多县,朝廷只剩南昌、饶州、广信、赣州、南安五郡,整个江西的局势岌岌可危。 八月,江西太平军将领杨辅清率万余人向清军发起了进攻,连克泸溪、贵溪、弋阳,进逼广信城。当时,沈葆桢正陪同工部右侍郎廉兆伦外出征办军粮、军饷。广信城里的400守军,闻弋阳失守,纷纷遁逃。城里只剩下知县、参将、千总和知府夫人林普晴,他们组织百姓紧逼城门,誓死坚守。在危急关头,林普晴显示了将门名臣之女的风范和气节,一边鼓舞百姓,一边派人向林则徐以前的部下,驻扎在浙江玉山的提督饶廷选求援。第二天沈葆桢赶回了广信,不久援兵也至。在同饶廷选商议之后,采取了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打退了杨辅清的进攻。经此一役,沈葆桢扬名官场。

咸丰七年(1857年),升任江西广饶九南道,三月,石达开攻打广信,沈葆桢、饶廷选率守军顽强抵抗,激战数日,石达开败走浙江。咸丰九年(1859年),沈葆桢以父母多病,请求离职回家探望。已经整整十五年没有回家了,家乡的日子带给他的不仅是快乐和回忆,更是难得的清闲和松弛。咸丰十年(1860年),重又被起用,授吉赣南道道台,沈以父母年老而婉辞。于是被留在原籍办团练,曾国藩很是赏识。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不久,推荐他出任江西巡抚,倚用湘军将领王德标、席宝田等镇压太平军,

同治三年(1864年),捕杀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洪仁玕等。同治四年(1865年),沈母去世,沈葆桢离官回乡丁忧。

为政东南

同治五年(1866年)春,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行辕设在福州。八月,朝廷批准了左宗棠关于设轮船制造局的奏折,决定在马尾江的三岐山下建设船政局,即以后的福州船政局。十月,左宗棠因陕西回民起义,调任陕甘总督,行前力荐丁忧在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接手船政,并亲自到宫巷请沈葆桢出山。然而,左宗棠两次探望沈葆桢时都被沈以“重孝在身”推诿了。

同治六年(1867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当时,正是举办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在福建福州马尾创办造船厂,尚未来得及开工,就被调往陕甘任陕甘总督。临行前左宗棠上疏说:非沈葆桢不能任其职。所以沈葆桢一上任即建船坞及机器厂,并附设艺童学堂。造成船舰20艘,分布各海口。同治七年(1868年)正月,又创办艺圃,学制5年,培养监工人才。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桢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

抵御外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从四面八方向中国边疆侵逼,造成中国边疆的普遍危机。尤其对于台湾,先后就有美、日、法的先后入侵,造成台澎地区和东南沿海的严重危机,成为当时边疆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以日本最为凶狠。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表现出对外关系上的极大侵略性。它首先把目光投向邻近的中国,对台湾怀有觊觎之心。

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月,有琉球贡船两艘遇风漂至台湾,其中54人被高士佛、牡丹两社居民杀害,另12人逃脱得救,被中国政府由福州转送回国。那时日本政府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国内矛盾和由“征韩论”所引起的政治危机,正在酝酿对外发动战争,决计抓住这一事件作为出兵的借口。

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四日,日本正式设立侵台机构―台湾都督府,并组成征台军。五月十日,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3600多人在台湾琅峤登陆,其攻击目标主要是牡丹、高士佛两社。十八日,日军开始与当地居民交锋,二十二日攻占石门,牡丹社酋长阿禄父子等阵亡。六月初,日军1300余人分三路进攻并占领牡丹社,十三日进占龟仔角社。七月中,日军已完成对各社的征讨、诱降,并以龟山为基地建立都督府,修筑医院、营房、道路,并向后山南北各处番社分发日本国旗,准备久踞。

清政府起初对日本的一系列侵台活动毫无所知,直到四月十九日通过英使威妥玛才始知此事。五月十一日,清照会日方诘责,并于十四日下令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领轮船兵弁驰往台湾,并授予他处理日本侵台事件的军事外交大权。

六月中,沈葆桢到台后,一面向日本军事当局交涉撤军,一面积极着手布置全岛防务。他在府城与澎湖增建炮台,安放西洋巨炮;在安平厦门间装置海底电线;增调淮军精锐武毅铭字军13营6500人入台,部置于凤山;陆上防务北路由台湾镇总兵负责,南路由台湾兵备道负责,海上防务,以扬武、飞云、安澜、清远、镇威、伏波六舰常驻澎湖,福星一号驻台北,万年一号驻厦门,济安一号驻福州;同时大力开通部落地区的道路,并派员招抚各处“番社”。清政府也相继运来洋炮20尊,洋火药4万磅,火药3万磅,士气民心为之大振。这些措施渐次推展开来,形成相当的声势,使日军不能不有所顾忌。

这时候,台南南部恶性疟疾流行,侵台日军因气候炎热,水土不服,疾疫流行,每日死者四五名至数十名,士气极其低落。在进退维谷、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日本不得不寻求外交解决的途径。日方全权代表大久保利通偕顾问李仙得于是年九月到达北京,在前后七次谈判中,日方仍坚执日本进兵的是“无主野蛮”之地,对此清政府予以严厉驳斥。大久保利通认识到,只有在清政府所坚持的“番地属中国版图”的前提下,才能和平解决日本侵台问题。当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也存在很多困难,于是在英、美、法三国出面调停下,清政府决计让步,同治十三年(1871年)十月三十日签订了《中日台湾事件专约》(《北京专约》)三条,除以“抚恤”及付给修道建屋费用为名偿银50万两外,约中有“兹以台湾生番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之语,日本出兵乃为“保民义举”,实际上等于承认琉球为日本的属国。日军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一日撤出台湾。

日本入侵台湾是对中国在台湾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次挑战,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严重的边疆危机。清政府认识到自己的海防空虚,必须急起补救。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清廷发布上谕,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从此走上轨道。

促使清政府检讨其治台政策的利弊得失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认识到危险主要来自于外部而并不是内部。过去清政府认为,“台湾之患率由内生,鲜由外至”。外国的侵略,使官员们开始重视台湾,把它称为“七省门户”、“南北洋关键”、“中国第一门户”。沈葆桢、丁日昌一再奏请对日本侵台应加严密设防,总理衙门也指出“经营台湾实关系海防大局”,这是对台湾地位的一种新认识。在这方面感受最深、变革最力的是沈葆桢。沈葆桢守住台湾后,立即着手进一步的开发,实施了开禁、开府、开路、开矿四大措施。

晚年逝世

光绪元年(1875年),沈葆桢撤军内渡,同年奉旨进京,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并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留学。

光绪五年(1879年)十一月病逝在江宁任上,享年60岁。派遣优秀学员出国留学是他晚年对近代中国的又一重大贡献。这些出国深造的人员不乏严复、詹天佑之辈,他们后来成了近代中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

主要功绩

海防建设

沈葆桢对海防建设培养海防人才。马尾船政局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马尾前、后学堂。左宗棠、沈葆桢把培育海军人才作为“师夷”之根本,其宗旨是为近代海军输送具有专门知识的各类人才。船政学堂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不但培养出许多近代工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向中国近代海军输送为数众多的将才。

沈葆桢建立起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初步改变了中国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至同治九年(1870年),福建船政已制定四艘兵轮,加上从外国买来的三艘军舰,沈葆桢经奏准将这七艘军舰编练成队,称为"船政轮船",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舰队从此诞生。

船政事业

对船政事业,沈葆桢坚持“主权在我”的原则。认为“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为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船政局聘用了不少洋员、洋匠及教师。对待这些洋人,在经济上船政局给其优厚待遇,在政治上却是寸权不让,坚决奉行“权自我操”的政策。沈葆桢对洋人赏罚分明,不仅论功行赏,也量过行罚。对不服从领导者予以开除,令其回国。

同治八年(1869年)六月十日,在沈葆桢的苦心经营下,在全体船政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马尾船政局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完工下水。该船系木壳蒸汽轮船,船身长238尺,宽27.8尺,吃水14.2尺,排水量1370吨,载重450吨,螺旋浆推进,备有风帆助力,航速10节。九月二十五日,沈葆桢登船试航试炮成功,标志着历经艰辛的中国近代海防工业,开始起步。总之,沈葆桢在船政创办之初,面对新兴的事业,面对西方列强与顽固守旧派种种干扰,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排除一个又一个障碍,在坎坷的近代工业化道路上前进。

抵御日本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东南海疆出现危机,清廷大为震惊。清政府即命沈葆桢“以巡阅为名,前往台湾生番一带察看,不动声色,相机等办”。当消息证实后,清政府深感事态严重。同治帝遂正式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东渡台湾,处置日本侵台事件。沈葆桢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认为日军有可能扩大侵略范围,高山族山胞是敌不过手持洋枪洋炮,训练有素的日军。而台湾首要任务是加紧军事部署。他既反对“一味畏葸,只图置身事外,不恤贻患将来,”也反对“一味高谈,昭义愤快心,不妨孤注一掷,于国家深远计均无当焉。”

开发台湾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于日寇侵略台湾,派兵占台南琅硚、牡丹等地,清廷委任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并兼理各国通商事务。沈葆桢到了台湾,积极加强战备,坚守城池,不久就迫使日寇知难而退,“遵约撤兵”。沈葆桢守住台湾后,立即着手进一步的开发,实施了开禁、开府、开路、开矿四大措施。

沈葆桢相关榜单
台湾十大历史名人 台湾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台湾历史名人盘点
台湾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三毛、郑成功、颜思齐、古龙、沈光文、蒋介石、沈葆桢、李敖、林语堂、刘铭传,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古代中国十大有忠贞气节的义士排行榜
忠义精神是中华文明的脊梁,在历史长河中,那些坚守信念、舍生取义的义士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丰碑。他们或为国尽忠,或为义赴死,或坚守气节,在生死考验面前展现出令人敬仰的精神力量。从宁死不屈的使臣到以身殉国的将领,从坚守承诺的志士到反抗暴政的忠良,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士不可不弘毅"的崇高境界。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历史上忠心护主的九大侍卫头领排行榜
在漫长的历史长卷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守护者——他们或执戟殿前,或随侍左右,以血肉之躯筑起最坚固的屏障。这些侍卫头领不仅武艺超群,更以其超越生死的忠诚气节名垂青史。从替主赴死的车夫到力战殉主的禁军统领,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铮铮誓言。这些忠勇之士的故事,既是古代武士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忠义文化的重要组成。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历史上十大的佛教高僧榜 中国古代对佛教有贡献的僧侣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历经近两千年的发展,已深深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高僧大德,他们或西行求法,或译经弘教,或创立宗派,或将佛教义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共同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伟大进程。这些高僧的卓越贡献,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更对东亚佛教圈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十大功高震主的历史人物榜 古代因功劳过大引起猜忌的名臣
在中国古代政治舞台上,功高震主始终是君臣关系的敏感命题。那些才能卓著、功勋彪炳的臣子,往往在达到事业巅峰时,因声望过盛引发君主猜忌,最终难逃悲剧命运。从"鸟尽弓藏"的文种,到"自污名节"的王翦;从"出师未捷"的岳飞,到"权倾朝野"的霍光,这些名臣的遭遇深刻揭示了专制皇权下功臣的生存困境。他们的经历共同构成了一部古代政治生存的警示录,展现了权力顶峰的险恶与无奈。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古代十大婉约词人排行榜 宋代以后婉约派词人代表
婉约词作为中国词坛的重要流派,以含蓄蕴藉、清丽婉转的风格独树一帜。虽在宋代达到鼎盛,但其艺术脉络穿越元明清三代绵延不绝,涌现出众多承前启后的杰出词人。这些词家或在乱世中低吟浅唱,或在承平时寄情风月,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悲欢熔铸于词章之中,共同延续着婉约词的艺术生命。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古代十大传奇女性榜 历史上经历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惊叹的传奇女性。她们或执掌江山、或文采风流、或远行异域,在男性主导的传统社会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从临朝称制的政治家到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从和亲公主到巾帼英雄,这些女性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破了时代的桎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她们的故事至今仍闪耀着动人的光芒,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女性在历史洪流中展现的独特风采。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古代十大散曲家榜 历史上著名的散曲作家
散曲作为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文学体裁,在元代达到鼎盛,成为反映社会百态的重要艺术形式。这些散曲作家或寄情山水,或抒写人生,或讽喻时政,以鲜活生动的语言和自由灵活的形式,开创了中国韵文的新境界。从豪放派的关汉卿到清丽派的张可久,从书会才人到名公巨卿,他们用独特的艺术才华记录时代风貌,其作品至今仍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西域探险十大先驱者排行榜 中国古代开拓西域的著名人物
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始,无数先驱者踏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神秘通道。他们或持节远行,或求法弘道,或经商往来,在茫茫大漠、巍巍雪岭间开辟出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这些探险家不仅拓展了古代中国的疆域视野,更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融,为世界文明交流史写下辉煌篇章。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古代十大隐士高人排行榜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隐逸人物
中国历史上,隐士群体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他们或避乱世而隐居山林,或慕道法而寄情天地,或守气节而远离庙堂,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开辟出独特的精神家园。从许由洗耳到陶渊明归田,这些隐逸高人以不同方式诠释着道家"无为而治"、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智慧,其超然物外的人生选择与精神境界,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军事家 历史上留下不朽兵法的战略大师
在中国五千年的战争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他们或以辉煌战绩开疆拓土,或以兵法著述启迪后人。从孙武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这些军事大师在各自的时代创造了独特的作战思想与军事体系。他们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决胜千里,更凝结为流传千古的兵法著作,成为人类共同的军事文化遗产。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历史上坚守承诺的十大人物排行榜
"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道德基因。从季札挂剑的千古美谈,到尾生抱柱的痴情守候;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托孤之诺,到范式千里赴约的生死之交,这些历史人物用生命诠释了承诺的重量。他们或为一句誓言坚守数十年,或为一个约定付出毕生心血,在漫长的历史长廊中树立起十座诚信的丰碑。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善于理财的能臣都有谁 古代中国十大善于理财的能臣排行榜
在中国数千年的财政管理史上,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理财能手,他们或在国家危难之际整顿财政,或在盛世之中开创理财新局。这些能臣以其卓越的经济头脑和改革勇气,通过创新税收制度、完善货币体系、发展官营经济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国家财政收入,维系了王朝的财政平衡。他们的理财智慧不仅解决了当时的财政困境,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济管理经验。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古代十大航海家榜 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
中国航海史源远流长,从秦汉的徐闻到明代的郑和,无数航海家以勇气与智慧劈波斩浪,开拓海上丝路,促进文化交流。他们或奉旨远行,或民间探索,在航海技术落后的时代,凭借坚韧意志书写了海洋文明的辉煌篇章。这些人物不仅是航海技术的先驱,更是中外文明交流的桥梁,其事迹彰显了中华民族面向海洋的开放精神。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古代十大豪放词人排行榜 宋代以后豪放派词人代表
豪放词作为宋词两大流派之一,以雄浑豪迈、意境开阔著称,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自苏轼开创豪放词风,辛弃疾将其推向高潮,这一流派在宋以后依然代有传人。金元明清各朝的豪放词人,或继承苏辛遗风,或融合时代特色,在词坛上继续挥洒着慷慨激昂的笔墨,留下了许多气吞山河的壮丽词章。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中国古代身为太子却未继位的10人排行榜
储君之位看似一步之遥,实则暗藏凶险。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太子群体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悲剧阶层——他们虽被立为储君,最终却因种种原因与皇位失之交臂。或因政治斗争被废,或因英年早逝含恨,或因父皇猜忌丧命,这些"未竟之君"的命运轨迹,折射出古代权力继承的残酷性与复杂性。他们的个人悲剧,往往也预示着王朝命运的转折。下面跟着榜中榜编辑一起来看看详细名单吧!
世界十大圣人 揭秘影响世界发展的10个历史人物
世界十大圣人名单如下: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耶稣(基督教创始人)、孔子(儒学创始人)、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开创者)、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开创者)、牛顿(现代物理奠基人)、达尔文(进化论的奠基人)、尼古拉·哥白尼(日心说开创者)、伏尔泰(资产阶级奠基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古代十大著名赌徒 最出名的赌徒盘点 史上最好赌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十大著名赌徒名单如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李清照、汉宣帝刘询、桓温、克劳德·莫奈、龚自珍、魏忠贤、贾科莫·卡萨诺瓦、汉景帝刘启、热奈·笛卡尔,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大器晚成的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 大器晚成的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中国大器晚成的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屈原、姜子牙、汉高祖刘邦、晋文公姬重耳、黄忠、吴承恩、陈子昂、越王勾践、郭子仪、后燕成武帝慕容垂,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陕西十大历史人物有哪些 出生在陕西的历史名人盘点
陕西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周文王姬昌、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刘彻、隋文帝杨坚、颜真卿、王翦、孙思邈、班固、白起、李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四川十大著名历史人物 四川出了哪些历史名人 李白排在第一位
四川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落下闳、扬雄、李白、卓文后、司马相如、苏轼、王褒、谯周、陈寿、武周皇帝武则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海南十大历史名人有哪些 海南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盘点
海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周士第、白玉蟾、丘濬、钟芳、邢宥、唐胄、王映斗、张岳崧、王赞襄、王弘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湖南最著名的十大历史人物 出生在湖南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湖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彭德怀、贺龙、毛泽东、陈赓、罗荣桓、粟裕、齐白石、欧阳询、王夫之、左宗棠,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湖北历史上最有名的十大人物 从湖北走出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湖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楚庄王熊旅、汉光武帝刘秀、屈原、王昭君、伍子胥、俞伯牙、明世宗嘉靖帝、孟浩然、米芾、李时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河南十大历史名人 河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看看你都认得几位
河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黄帝、姜子牙、仓颉、老子、韩非子、庄子、玄奘、张良、张衡、张仲景,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山东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 山东历史人物有哪些 孔子排在第一位
山东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孔子、孙武、孟子、诸葛亮、王羲之、扁鹊、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秦琼、孟尝君、吴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福建十大历史人物 福建历史名人排行榜 你可曾听说过几位
福建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朱熹、林默、林则徐、蔡襄、柳永、苏颂、施琅、陈嘉庚、李贽、俞大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浙江十大历史名人 浙江历史人物介绍 越王勾践位居第一
浙江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越王勾践、西施、吴国皇帝孙权、沈括、鲁迅、王守仁、钱三强、蒋介石、刘基、虞世南,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江苏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 江苏著名历史人物有哪些
江苏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韩信、项羽、汉高祖刘邦、萧何、周恩来、明成祖朱棣、祖冲之、钱伟长、范仲淹、顾恺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山西十大历史名人 山西著名历史人物 每一位都家喻户晓
山西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尧、晋文公姬重耳、大禹、霍去病、介子推、卫青、尉迟恭、貂蝉、武周皇帝武则天、关羽,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河北十大历史人物排行榜 河北历史上的名人有哪些
河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秦始皇嬴政、汉昭烈帝刘备、张飞、董仲舒、赵云、李牧、魏征、高长恭、乐毅、纪晓岚,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皇帝
  • 皇后
  • 公主
  • 宰相
  • 奸臣
  • 状元
  • 孝子
  • 隐士
  • 圣人
  • 名妓
  • 军师
  • 盗墓者
  • 大臣
  • 竹林七贤
  • 秦淮八艳
  • 诗人
  • 古代皇室
  • 宗教人物
  • 富豪人物
  • 明星艺人
  • 四大名著作者
  • 热门文章
  • 十大姓马的历史名人
  • 佛山十大历史名人
  • 湖北十大历史名人
  • 民国四大美男
  • 湖南十大历史名人
  • 十大姓刘的历史名人
  • 陕西十大历史名人
  • 十大姓郭的历史名人
  • 十大姓陈的历史名人
  • 河南十大历史名人
  • 四川十大历史名人
  • 浙江十大历史名人
  • 古代十大著名赌徒
  • 世界十大圣人
  • 山东十大历史名人
  • 热门词条
  • 1
    马世龙
  • 2
    朱德
  • 3
    李宗仁
  • 4
    巴金
  • 5
    沈从文
  • 6
    叶问
  • 7
    吴道子
  • 8
    张作霖
  • 9
    黄绍竑
  • 10
    蒋介石
  • 11
    吕洞宾
  • 12
    鲁迅
  • 13
    黄石公
  • 14
    庄子
  • 15
    何应钦
  • 16
    王伦
  • 17
    樊梨花
  • 18
    吕不韦
  • 19
    曹冲
  • 20
    褚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