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个学科取得了骄人成就,设计学与艺术学理论共居第一方阵,多个专业学位水平实现全国领跑。
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内培外引,设立资深教授、“金核桃“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发尖人才等项目,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聘请众多大师、名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
学校是国家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科研资源丰富、实力力雄厚。现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家舆情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融合出版与文化传播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数字动画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演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智能融媒体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媒体融合与视听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际中文教育传播研究中心、中外人文交流宣传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等其他高级别科研平台。
学校拥有《现代传播》《现代出版》《艺术传播研究》三本CSSCI来源刊物、ESCI英文学术期刊Glolpal Media and China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刊物;联合主办《当代电影》《中国电视》等CSSSCCI来源刊物,以及记录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记录中国传媒大学事业发展的《中国传媒大学年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科研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发起成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建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由学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学校建有国内首家集“传媒文物收藏、传媒实物展示、传媒史学研究、传媒文创教育、传媒体验服务”五位一体的国家级传媒类综合性博物馆,填补了中国博物馆类别和传媒行业两项空白。被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评选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入选“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校内还建有广告博物馆、口述历史博物馆、中国动漫艺术陈列馆等,是北京高校博物馆最多的校园之一。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通信技术人员训练班及1958年成立的北京广播专科学校。
1958年,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原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1959年4月2日,教育部计财计(16)第183号文件同意成立北京广播学院。
1961年6月20日,北京广播学院停止招生,并被列为“调查裁撤”的范围。
1963年5月24日,国务院下达《关于恢复北京广播学院的通知》(国文办字367号文件),同意恢复北京广播学院。
1965年6月,北京广播学院决定将福庄北京石油学校作为学院新校址。
1970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北京广播学院试行撤销。至此,北京广播学院完全停办。
1973年,北京广播学院恢复重办。
1976年,北京广播学院与北京牡丹电视机厂合办“七二一大学”。
1979年,“七二一大学”统一改称职工大学。
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11月,学校成为全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1月,学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2月,国家教委下发〔84〕教成字004号文,批准北京广播学院可以举办函授教育。
1998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1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东校园(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201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3月,中国传媒大学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8年7月31日,学校与中国广告主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9月16日,学校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1月,中国传媒大学正式被批准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依托单位。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7月20日,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成立;8月,获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2023年5月,中国传媒大学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年末,成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
2024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品牌全球化研究中心成立。9月,《中国传媒大学七十年(1954-2024)》校史四卷出版发布暨校史馆焕新开馆仪式在校史馆举行。
2025年4月,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华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毛嘉陵院长与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中国与中医药传播研究中心唐远清主任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4月,当代世界出版社与中国传媒大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