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俞平伯

俞平伯(1900年1月8日—1990年10月15日),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浙江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村)人,出生于江苏苏州。散文家、文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俞平伯主要著述有《红楼梦辨》(《红楼梦研究》)《冬夜》《古槐书屋问》《古槐梦遇》《读词偶得》《清词释》《西还》《忆》《雪朝》《燕知草》《杂拌儿》《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唐宋词选释》《俞平伯全集》。
中文名
俞平伯
别号名称
俞铭衡,信天翁,字平伯
出生日期
1900年01月08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苏州市
星座
摩羯座
生肖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
去世日期
1990年10月15日
职业职位
诗人,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
代表作品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红楼梦辩》
主要成就
清代朴学发展史上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新红学的创始人之一,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
目录
俞平伯介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月8日,俞平伯出生于江苏苏州。其父俞陛云,在诗词研究方面亦颇有造诣,俞平伯自幼受古代文化的熏陶,奠定了雄厚的旧学基础。俞平伯三岁时,曾祖父俞樾即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他:培植阶前玉,重探天上花。

民国四年(1915年),俞平伯进入苏州平江中学读书,半年后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学系预科,其时正是新文化运动从兴起走向蓬勃发展的时期。年轻的俞平伯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民国六年(1917年),俞平伯与杭州闺秀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俞平伯的第一首新诗《春水》和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一起刊登在《新青年》上,成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同年,他与同学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以后陆续发表过《冬夜》等诗集。民国八年(1919年)12月,俞平伯于北京大学毕业。

初探红学

民国十年(1921年),俞平伯开始研究《红楼梦》。民国十一年(1922年)1月,他与朱自清、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创办五四以来最早的诗刊《诗》月刊。同时他也研究古典文学,上自《诗经》、《楚辞》,下至清人的诗词都广为涉猎,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讲授清词、戏曲、小说及中国诗歌名著选等课目,诗词、散文著作宏富。

民国十二年(1923年),俞平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也是奠定他红学学术地位的专著《红楼梦辨》。考证出《红楼梦》原书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与胡适一同成为新红学的奠基人。

民国十三年(1924年)冬,俞平伯认识了昆曲艺术家陈延甫。陈延甫精通昆曲三百多折,还能吹笛,故而俞平伯就聘请他到老君堂拍曲,每周两次,这样俞平伯就有了更多学习昆曲的机会。民国十四年(1925年),俞平伯任教于燕京大学。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转而去清华大学执教。

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俞平伯搬家到了清华园南院七号,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秋荔亭”,“秋荔亭”成了清华昆曲爱好者的活动场所。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俞平伯以满腔爱国激情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奋笔书写《救国及其成为问题的条件》、《困难与娱乐》等文章,又号召青年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救中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上半年,俞平伯邀请笛师何金海到“秋荔亭”吹笛,相约校内外昆曲同好来度曲清唱。许宝驯能唱整出的戏,俞平伯虽歌喉不亮,但拍曲的功夫日益老练。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初,俞平伯邀请陈延甫二次北上,俞平伯牵头,陈延甫拍曲,清华园汇聚了不少昆曲爱好者,“秋荔亭”内雅音不绝。那年的一个仲夏夜,在水木清华的工字厅水轩,他们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曲集。第二年正月,他们在那里再次集会,俞平伯演唱了《紫钗记》、《单刀会》和《玉簪记》中的曲子各一折。这一次,虽然还没有正式结社,但他们已经确定“谷音社”的名称,希望昆曲“空谷传声,其音不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17日,谷音社在清华园俞平伯的寓所正式召开成立会,俞平伯被推为社长,他亲自撰写了《谷音社社约》和《同期细则》。在社约引言里,俞平伯历述了歌诗曲乐在陶冶人们性情和操守方面的功绩,以及昆曲的发展史,明确了谷音社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涵咏风情,陶写性情”,“发豪情于宫徵、飞逸兴于管弦”,也是要承担起拯救昆曲的责任。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加入九三学社,他参与发表“十三教授《保障人权宣言》”,抗议北平宪警夜人民宅肆行搜捕事件。

遭受批判

1949年1月,俞平伯与北京文化界、教育界民主人士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30名教授发表对全面和平书面意见,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1952年,俞平伯应文怀沙之约,在上海将《红楼梦辨》修订为《红楼梦研究》,由棠棣出版社出版。此时,俞平伯已经自觉地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红楼梦,但在惯性的作用下,治学走的仍是考据的路子。

1954年起陆续出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读〈红楼梦〉随笔》。3月,俞平伯在《新建设》第3期上发表了《红楼梦简论》,对他的观点进行陈述。李希凡和蓝翎读了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不以为然。他们开始着手写文章《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向“新红学”权威俞平伯挑战。同年9月,俞平伯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然而他仍不放弃对《红楼梦》的研究,并出版了《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同年11月5日,《人民日报》登出了题为《肃清胡适的反动哲学遗毒——兼评俞平伯研究〈红楼梦〉错误观点和方法》一文,对俞平伯进行错误的批判。

俞平伯所在的文学研究所从1954年11月25日至12月27日,共召开了6次批判会。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主席团从10月31日至次年2月8日,共召开8次批判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作协也召开联席会议,并组织了专题批判小组。据统计,仅1954年10月24日到年底1个多月的时间里,共组织各种层次的座谈会、批判会110多次,发表批判文章500多篇。这期间,俞平伯忙得晕头转向。他的任务是哪里有批判会就到哪里。

当批判胡适的文章劈天盖地、绵延不绝而来时,作为胡适的弟子,俞平伯不得不表态。1955年3月15日,《文艺报》半月刊第五期刊登了俞平伯的检讨:《坚决与反动的胡适思想划清界限——关于有关个人〈红楼梦〉研究的初步检讨》。检讨发表后,俞平伯也就从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批判中淡出了。

风暴之后

大批判后,俞平伯对昆曲的兴致越来越浓郁。1956年,俞平伯晋级为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同年8月,在当时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的帮助下,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老君堂召开,他又亲自拟订《章程》和《同期公约》。曲社最有影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俞平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使这部名著摆脱了冗长的结构,以全剧的形式恢复了它的舞台生命。

1958年10月2日在北京试演了一场《牡丹亭》,纪念汤显祖逝世340周年,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同时俞平伯出版了《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十年动乱期间,尽管俞平伯也受到抄家、下乡改造等不公正待遇,但值得庆幸的是,俞平伯和夫人许宝驯相依为命,在逆境中顽强地生活着。1969年11月,两位年愈七旬的老人被迫赴河南干校劳动,与当地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晚年时期

1971年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干校回到北京,他们的生活恢复了相对平静,俞家又可以听到优雅的昆曲唱腔了。

1975年,俞平伯新创作了《鹧鸪天·八十自嘲》词,曲友们在俞家雅集清唱。

1979年12月,北京昆曲研习社恢复活动,俞平伯出席了首次演出招待会,由于年事已高,不再担任社务工作,但时常关心曲社情况。

1981年4月,他为京昆名家俞振飞著的《振飞曲谱》作序,精辟定义了“水磨调”及其源流。

1986年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俞平伯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庆祝会在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小礼堂举行,院长胡绳、当时的所长刘再复以及他的同事、学生、家属200余人参加了庆祝活动。“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庆祝会”的举行,标志着1954年对俞平伯不公正的批判,至此有了结论。

1986年,应香港三联书店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会的邀请,俞平伯赴港举办“《红楼梦》研究”学术讲座。

1990年10月15日逝世,终年91岁。葬于北京福田公墓。

学术成就

红学研究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占其学术研究的核心地位,不仅体现在著作的数量上,更体现在其学术价值上。胡适将科学的方法引入《红楼梦》的研究中,但由于胡适的文学气质相对较弱,对《红楼梦》的研究仅停留在历史考证阶段。而俞平伯则是真正地将考证运用到文本中来,将实证与艺术鉴赏相结合,开启了《红楼梦》文学批评的新模式,既不是纯史料的考证,也不是纯主观上的感悟式批评,更不是索隐派的附会之说,而是充分体现了五四精神下现代转型期的文学批评,实现了红学研究上的飞跃。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在其学术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红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分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内容,并对高鹗的续书给予客观的评价。俞平伯明确提出研究《红楼梦》的第一步是要“分别原作与续作”,并从后四十回的回目入手,用“前八十回来功后四十回”,指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矛盾之处,证明后四十回回目和内容皆非曹雪芹原笔,所以《红楼梦》的研究者必须将原著与续作加以区分,以免造成误读。除了强调区分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俞平伯也较为客观地对后四十回做出了评价。俞平伯首先找出高鹗续书的依据,肯定高鹗并没有完全脱离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的暗示,对高鹗续书时的谨慎之处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对高鹗保留宝黛的爱情悲剧给予较高评价。而从创作者的个性才情出发,俞平伯指出高鹗续书的失败主要在于他与曹雪芹“性格嗜好的差异”,二人性情的差异是造成后四十回人物性格出现转变、内容上出现矛盾、个别人物结局过于牵强或被丢却的原因。

其次,对版本的校订及对佚稿内容的适当推断,有助于读者对曹雪芹原意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俞平伯学术的严谨态度。俞平伯对版本的考证和对八十回后内容的推断,可以归为红学中的版本学和探佚学,尤其是其对后八十回内容的推断,可以说是探轶学的源头。俞平伯在对《红楼梦》各版本进行比较时,有一个标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俞平伯并不认为版本越古越好,这与中国的传统考证观点是不同的。俞平伯认为小说涉及到作者对作品的修改,因而如果同是抄本,越早的版本很有可能是作者并不成熟的构思,所以《红楼梦》的版本校订实在不是一件易事。关于八十回后内容的推断,俞平伯也是从文本考证入手,在前八十回的内容中寻找依据,并对脂批持谨慎态度,做到适可而止地推断,体现了其学术上的严谨,比凭借主观臆断的“揭秘”要强得多。

最后,俞平伯的红学活动体现了从文学研究向文学批评的转向。新红学考证派从诞生之日直到今天,都没有从历史考证中走出来,胡适、周汝昌等人对《红楼梦》的研究一直围绕历史材料进行,所以以胡适、周汝昌等人为代表的考证派进行的是“文学研究”活动,而不是批评活动。而俞平伯始终进行的是“文学考证”,所以他在对《红楼梦》进行“研究”的同时,带有“批评”的特质,俞平伯的“考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批评”,他的红学研究体现了从文学研究向文学批评模式的转变,但却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当代红学被曹学和“揭秘”所笼罩的局面下,俞平伯的《红楼梦》批评模式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散文创作

俞平伯正是周作人一派“言志”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一生出过五部散文集,即:《杂拌儿》(上海开明书店 1928年8月出版)、《燕知草》(上海开明书店1930年6月出版)、《杂拌之二》(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2月出版)、《古槐梦遇》(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1月出版)、《燕郊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8月出版),另有集外散文若干,《俞平伯全集》第二卷收录(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 以“人的文学”为基点,俞平伯散文创作思想处处贯穿着对于文学“个性”的崇尚。

新诗成就

俞平伯关于新诗的理论与评论曾在当时乃至中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自由”是俞平伯诗论的核心语汇,张扬与“自由”相对应的个性品格的创造精神,是俞平伯诗歌理想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其“主义”说的本质内核。“主义与艺术”并重的诗歌理想观是俞平伯诗论总的原则和基本纲领。

1922年,由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沈兼士等发起组织的“歌谣研究会”出版了《歌谣月刊》,这是新诗与民间文化联姻的标志性事件。俞平伯也很重视民间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他曾广义地将诗歌分为“作家的诗”与“民间的诗”两大类。但文人诗与民间歌谣是两种形貌不同而质素俱备的诗歌样态。怎样处理新诗创作的文化资源问题。俞平伯对“作家的诗”与“民间的诗”做了对比性的解读与对立性的叙述。俞平伯重视民间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五四”时期平民主义文化思潮密切相关。俞平伯谓“人人有做诗人底可能性”,并寄希望于未来诗人与常人在鉴赏能力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差别的泯灭,可谓用心良苦。对新诗创作的民间文化资源的高度挖掘和启用,使得人民群众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伟大作用得以肯定和重视,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艺术创作原则的。

词学理论

俞平伯归纳出了“词的鉴赏”的若干法则和理论。俞平伯的词学成果可分为三类:一是词的鉴赏和注释,主要有《读词偶得》(1934)、《清真词释》(1948)和《唐宋词选释》(1979)这三本书,二是词论,这方面没有专著,只有《〈积木词〉序》(1936)、《词曲同异浅说》(1943)、《民间的词》(1951)和《〈唐宋词选〉前言》(1962)等四篇论文。三是词学要籍的整理和有关作品的考证,有点校《人间词话》(1926),以及《今传李太白词的真伪问题》(1957)、《吴梅村绝笔词质疑》(1962)、《〈周词订律〉评》、《论清真〈荔枝香近〉第二有无脱误》、《读〈云谣集杂曲子〉(凤归云)札记》(1957)等五篇文章。在俞平伯的全部词学成果中,最有价值的是他的“词的鉴赏之学”。

俞平伯的“词的鉴赏之学”,是他在清华大学讲授《词选》和《清真词》的时候初步建立起来的。俞平伯鉴赏词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由外及内”;二是“由此及彼”。前者是“求本义”,后者是“引申”。俞平伯结合自己的经验,强调既要“阅读”,也要“吟诵”。目治与耳治,不可偏废。俞平伯对词的鉴赏,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溯源;二,结构分析;三,文词欣赏。这种鉴赏,既吸收了新学的某些观点和方法,又吸收了传统词学的某些成果,然后用浅近的文言表出,予人以散文诗一样的美感。

作品特色

散文特色

俞平伯的散文得益于晚明名士派小品,但不是着意的摹仿或沿袭,更多的是一种异代同声的交融共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精神活动,任何共同的趣味或倾向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造就,不能不留下时代的印记。

俞平伯的散文属周作人的“美文”一派。他20世纪的散文集有《燕知草》和《杂拌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西湖六月十八夜》都是散文中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描写情景交融,景色朦胧,是他散文的代表作。《陶然亭的雪》中,冬日黄昏的迟暮,为静穆凄清之情浸染,在记叙、抒情中又生发一些悠闲的意想,情、景、理、趣水乳交融、笔浓而意淡。《西湖六月十八夜》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倦意朦胧的西湖的变幻的美,造成一种空灵的意境。俞平伯的散文很少触及重大现实问题,而以独抒性灵见长。用笔细腻、意境朦胧而灵动、闲适而伤感,语言运用透出古代文学的深厚传统的影响,被周作人誉为“近来的第三派新散文的代表”。但有时描写繁缛、用力太过,少了天然之趣。

新诗特色

朦胧的意境

俞平伯认为:“朦胧的诗句多半是极空灵自然的,虽然平常喜欢堆砌雕琢的诗人,也会有与平素作风相反的作物露出来”,并进一步指出“朦胧是成诗的一条捷径,意识好比一条沟,目不及瞬,它已一跳而过,诞登彼岸了。”意境的朦胧感正是俞平伯新诗创作上的鲜明的艺术特色之一。

哲理之思

除了朦胧的意境,以哲理入诗是他新诗的另一艺术特色,诗人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理解,提炼升华为闪耀着思想火花的哲理,从而成为诗篇所表达的主题。

音律美

在新诗的语言方面,由于俞平伯自幼受古典文化熏陶,旧学功底十分扎实,他的语言凝练自然、清新雅致,感情真挚从而形成了写景抒情,清新婉曲的艺术特色。

注重语言的锤炼,试图用最恰当的词句和最简练的篇章来传达思想情感,这体现了俞平伯对艺术苦心造诣的追求。好诗具有醒目的意向、巧妙的言辞、适当的节奏,能动人之情、启人之思想,并没有新与旧、现代与古典之分。中国古代格律诗的许多艺术优长并没有被他抛弃,因而他的诗作元“沓冗和参差”的词句,反多了“铿锵人耳的音律”之美。

人物评价

潘耀明:我与俞平老虽是忘年之交,他的道德文章,如高山流水,仰之弥高,是我这个文学小辈,穷一生努力,也难以沾到边。

韦柰:他一生为人正直善良,性格豁达倔强。

王之鸿:在逆境中能够怡然,智也;在逆境中敢于直言,勇也。这的的确确是俞平伯先生。

俞平伯遗言自评:“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以辞达。”

主要著作

红学著作 《红楼梦辩》(1923年初版,1952年改名《红楼梦研究》再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散文集 《燕知草》;《杂拌儿》;《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等

诗集 《冬夜》(1922年);《古槐书屋间》;《西还》;《忆》

其他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全集》(孙玉蓉主编 1998年出版)

俞平伯相关榜单
苏州十大文人 苏州出了哪些文人 来自苏州的文人墨客都有谁
苏州十大文人名单如下:范仲淹、唐寅、金圣叹、顾炎武、叶圣陶、文徵明、俞平伯、叶至善、范成大、冯梦龙,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苏州十大近代名人 近代苏州有什么名人 苏州近代著名人物盘点
苏州十大近代名人名单如下:叶圣陶、王淦昌、费孝通、陆士嘉、柳亚子、沈钧儒、顾颉刚、俞平伯、新凤霞、何泽慧,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讽刺人性的语句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如果您想了解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鲁迅先生讽刺人性的语句、鲁迅先生一生有几个妻子、鲁迅为什么要改自己名字、鲁迅为什么移出教科书、鲁迅为什么到日本去留学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怎么样了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并没有记载其后续的情况,关于其结局,存在多种猜测。如果您想了解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怎么样了、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写入本纪、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将军辩护、司马迁为什么受宫刑、司马迁为什么入狱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仓颉为什么能造出汉字 仓颉为什么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如果您想了解仓颉为什么能造出汉字、仓颉为什么被尊奉为文祖仓颉、仓颉为什么叫仓颉、仓颉为什么是四只眼睛、仓颉为什么想发明新的记事方法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传》 施耐庵为什么丑化姓潘的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并没有把女人写得都不堪,比如扈三娘、孙二娘等都是有勇有谋的女性形象。如果您想了解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传》、施耐庵为什么丑化姓潘的、施耐庵为什么不写方腊、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招安、施耐庵为什么喜欢武松、施耐庵为什么把女人都写的那么不堪、施耐庵为什么把人都写死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林徽因为什么不是民国四大才女 林徽因为什么没有嫁给徐志摩
林徽因被称为“先生”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学上的杰出成就和为中国建筑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果您想了解林徽因为什么不是民国四大才女、林徽因为什么没有嫁给徐志摩、林徽因为什么只活了51岁、林徽因为什么会让男人着迷、林徽因为什么称之为先生、林徽因为什么要改名、林徽因为什么会学建筑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季羡林为什么六岁离家 季羡林为什么不回老家
季羡林六岁离家,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变故。如果您想了解季羡林为什么六岁离家、季羡林为什么不回老家、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季羡林为什么要写牛棚杂志、季羡林为什么写《一条老狗》、季羡林为什么会那么多语言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南怀瑾为什么到台湾 南怀瑾为什么要娶二房
南怀瑾到台湾的原因是因为他当时在大陆的处境变得困难,于是他选择避居台湾。如果您想了解南怀瑾为什么到台湾、南怀瑾为什么要娶二房、南怀瑾为什么不提倡站桩、南怀瑾为什么不建议读易经、南怀瑾为什么会有中阴身、南怀瑾为什么吃那么少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孔子为什么姓子
孔子恶紫夺朱,主要是因为厌恶紫色这种邪能乱正的颜色,厌恶用郑声、利口等偏离正统的事物来颠覆国家。如果您想了解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孔子为什么姓子、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孔子为什么叫孔老二、孔子为什么会恶紫夺朱、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 曹雪芹为什么被抄家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曹雪芹仍坚持创作《红楼梦》。这种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让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成功。如果您想了解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被抄家、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出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不考科举、曹雪芹为什么是女名、曹雪芹为什么号雪芹、曹雪芹为什么不能重振家族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朱熹为什么会遭到后世的谩骂 朱熹为什么晚节不保
朱熹作为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您想了解朱熹为什么会遭到后世的谩骂、朱熹为什么晚节不保、朱熹为什么被说为是历史上最无耻的伪君子、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王实甫为什么不是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为什么写西厢记
王实甫被称为花间美人,是因为他的杂剧作品注重遣词造句,音律优美,语言生动,文辞绮丽,给人以花间美人般的感觉。如果您想了解王实甫为什么不是元曲四大家、王实甫为什么写西厢记、王实甫为什么被称为花间美人、王实甫为什么改编莺莺传、王实甫为什么被称为文采派代表人物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曾国藩为什么是半个圣人 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
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是因为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他的成就和贡献并不完全符合圣人标准。如果您想了解曾国藩为什么是半个圣人、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曾国藩为什么不推翻清朝、曾国藩为什么要屠城、曾国藩为什么没有封王、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为什么恨洪秀全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白朴为什么写梧桐雨 白朴为什么拒绝出仕
白朴之所以被评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是因为他描写的爱情故事,与同领域人相比,语言雍雅华贵,绚丽多彩。如果您想了解白朴为什么写梧桐雨、白朴为什么拒绝出仕、白朴为什么号兰谷、白朴为什么要写墙头马上、白朴为什么要改编白居易诗词、白朴为什么被评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为什么是民族英雄
岳飞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在抗金战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成就。如果您想了解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岳飞为什么是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不反抗、岳飞为什么叫鄂王、岳飞为什么被取消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字鹏举、岳飞为什么又叫武穆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关汉卿为什么写窦娥冤 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在西方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您想了解关汉卿为什么写窦娥冤、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为什么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梨园领袖、关汉卿为什么伟大、关汉卿为什么被杀、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本色派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世界十大文豪排名 世界著名文学家排行榜 世界文坛泰斗有哪些
世界十大文豪名单如下:荷马(诗人)、歌德、但丁、维克多·雨果、威廉·莎士比亚、拜伦、鲁迅、托尔斯泰、泰戈尔、马克西姆·高尔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 中国当代诗人排名 中国当代最杰出诗人有哪些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名单如下:洛夫、卞之琳、余光中、郭路生、厉声教、席慕蓉、汪国真、舒婷、北岛、顾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 近现代诗人排行榜 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名单如下:黄遵宪、柳亚子、秋瑾、徐志摩、林徽因、闻一多、戴望舒、冯至、李金发、艾青,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排名 现代文学十大家都有谁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名单如下:郭沫若、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曹禺、朱自清、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 中国历史上文学家排名 古代杰出文学家盘点
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名单如下:司马迁、屈原、庄子、班固、曹植、陶渊明、韩愈、杜甫、李白、苏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初中语文必背的十大古代词人 中考必考诗人盘点 中学重点诗词作者有哪些
中考十大必背的古代诗人名单如下:陶渊明、王维、王勃、李白、李贺、杜甫、柳永、苏轼、杜牧、李商隐,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 古代诗人写诗数量排名 现存诗作最多的是谁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名单如下:爱新觉罗·弘历、杨万里、陆游、刘克庄、白居易、赵蕃、苏轼、梅尧臣、方回、黄庭坚,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元代诗人排名前十 元朝诗人代表人物 代著名诗人排行榜
元代诗人排名前十名单如下:王冕、马致远、虞集、揭傒斯、杨载、杨维桢、范梈、耶律楚材、张养浩、黄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宋代诗人排名前十 宋代诗人排名 宋朝十大著名诗人
宋代诗人排名前十名单如下:苏轼、黄庭坚、陆游、王安石、欧阳修、文天祥、范成大、杨万里、梅尧臣、陈师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唐代诗人排名前十 唐代著名诗人排名 唐朝十大诗人排行榜
唐朝十大著名诗人名单如下: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李商隐、杜牧、李贺、王昌龄,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 古代文人居士大全 号居士的诗人有哪些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名单如下:李清照(易安居士)、苏轼(东坡居士)、李白(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范成大(石湖居士)、朱淑真(幽栖居士)、唐寅(六如居士)、蒲松龄(柳泉居士)、王安石(半山居士),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盘点南宋四大家 南宋中兴四大家分别是哪四位
南宋四大家名单如下: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姜夔、陈与义,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汉赋四大家 中国汉赋史上的代表人物 司马相如上榜
汉赋四大家名单如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最为著名的散文家 耳熟能详的唐宋文人
唐宋八大家名单如下: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排名榜 中国的学界泰斗有哪些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名单如下: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冯友兰、钱钟书、陈寅恪、黄侃、辜鸿铭、刘师培、钱穆,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作家
  • 诗人
  • 翻译家
  • 国学大师
  • 学者
  • 元曲家
  • 艺术家
  • 演说家
  • 才女
  • 才子
  • 茶学家
  • 经济学家
  • 设计师
  • 管理学家
  • 谋士
  • 科学家
  • 美食家
  • 富豪人物
  • 明星艺人
  • 文人
  • 文化名人
  • 热门文章
  • 江苏十大文人
  • 江西十大文人
  • 山东十大文人
  • 重庆十大文人
  • 河北十大文人
  •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
  • 浙江十大文人
  • 西安十大文人
  • 苏州十大文人
  • 海南十大文人
  • 宋代诗人前十
  • 青海十大文人
  • 新疆十大文人
  •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
  • 福建十大文人
  • 热门词条
  • 1
    仓央嘉措
  • 2
    杨梓
  • 3
    王佐
  • 4
    孔庆东
  • 5
    韩嘉川
  • 6
    蔡襄
  • 7
    张问仁
  • 8
    戴尔·卡耐基
  • 9
    陶渊明
  • 10
    严文井
  • 11
    宋之问
  • 12
    章士钊
  • 13
    毕淑敏
  • 14
    顾炎武
  • 15
    鲁迅
  • 16
    潘安
  • 17
    张凤九
  • 18
    尕藏才旦
  • 19
    老子
  • 20
    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