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中文名
辛弃疾
别号名称
稼轩居士,辛忠敏
出生日期
1140年05月28日
性别
国籍
南宋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省济南市
去世日期
1207年10月03日
代表作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主要成就
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
目录
辛弃疾介绍

主要经历

早年经历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少年时,又曾与党怀英一同受学于刘瞻(《宋史》作蔡伯坚),并称“辛党”。

起义反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步入仕途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朝廷却反应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人生起落

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果然,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即辛陈之晤)。鹅湖之会后,辛弃疾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

绍熙五年(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庆元二年(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辛弃疾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

庆元四年(1198年),辛弃疾被授予主管冲佑观之职。

壮志未酬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次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不久后,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

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不久后,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任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视其以守龙图阁待制之职致仕,特赠四官。绍定六年(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主要作品

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其诗集《稼轩集》已佚。清人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为《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诗》录有其诗。

贡献影响

文学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砺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在辛弃疾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等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

辛弃疾以文为词,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南乡子》),“杯,汝来前!”(《沁园春》)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决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词的形式中而已。

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含蓄蕴藉,言短意长。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除词的成就之外,辛弃疾的文也颇为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书法

辛弃疾有《去国帖》,今藏故宫博物院。纸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

《去国帖》曾经过元朝赵孟頫,明朝黄琳、项元沛,清朝永瑆等鉴藏,《书画鉴影》著录。

人物评价

蔡光:子之诗则未也;当以词名家。(《怀古录》引)

陆游: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陈亮: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动,不知须鬓之既斑,庶几胆力无恐。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为天宠也。(《辛疾弃画像赞》)

刘克庄: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稼轩集序》)

徐元杰:摩空节气,贯日忠诚。绅绶动色,草木知名。《阳春白雪》,世所共珍。秋水瓢泉,清哉斯人。(《稼轩辛公赞》)

谢枋得: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一少年书生,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闵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亦大矣。耿京死,公家比者无位,犹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大雠必不复,大耻必不雪,国势远在东晋下。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无责焉耳。(《宋辛稼轩先生墓记》)

刘辰翁: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辛稼轩词序》)

脱脱:古之君子,出处不齐,同归于是而已。辛弃疾知大义而归宋。(《宋史》)

爱新觉罗·玄烨: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御批通鉴纲目》)

李慈铭:稼轩以附会开禧用兵,稍损名节,然其拔贼自归,固无日不枕戈思效,即此四十六字,满腔忠愤,幡际天地间,如闻三呼渡河声矣。(《越缦堂读书记》)

钱基博:①抚时感事,慨当以慷,其源出于苏轼,而异军突起。苏轼抗首高歌,以诗之歌行为词;弃疾则横放杰出,直以文之议论为词。苏轼之词,雄矫而臻浑成,其笔圆;弃疾之词,恣肆而为槎丫,其势横。词之弃疾学苏,犹诗之昌黎学杜也。周邦彦隐栝唐诗入词,弃疾则隐栝经子语、史语、文语入词,纵横跳荡,如勒新驹,如捕长蛇,不可捉摸。(《中国文学史》)②弃疾以议论为词;而过此作直以传记之笔,而为设想之词,与三贤游,固可睨视稼轩;然视香山和靖之清风高致,则东坡所谓“淡妆浓抹”,尚且掉头不顾;稼轩富贵,更焉能相浼哉!磊落英多,盘空硬语,直欲推倒一时豪杰,开拓万古心胸矣。(《中国文学史》)

白寿彝: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中国通史》)

邓广铭:胸怀中燃烧着炎炎的烈火轰雷,表面上却必须装扮成一个淡泊冷静、不关心时事和世局的人。(《辛弃疾传》)

辛弃疾相关榜单
济南十大古代名人 古代济南出了哪些名人 济南古代人物介绍
济南十大古代名人名单如下:扁鹊、辛弃疾、李清照、房玄龄、秦琼、邹衍、于慎行、张养浩、李攀龙、边贡,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宋词十大家 十大宋词诗人排名 宋词十大名家有哪些
宋词十大家名单如下:辛弃疾、苏轼、周邦彦、姜夔、李清照、柳永、晏几道、王沂孙、吴文英、欧阳修,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十大双子座名人 全球双子座名人榜 星座是双子座的世界名人有哪些
世界十大双子座名人名单如下:切·格瓦拉、阿瑟·柯南·道尔、鲍勃·迪伦、辛弃疾、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曹雪芹、米洛斯拉夫·克洛泽、吴健雄、约翰尼·德普、玛丽莲·梦露,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济南十大著名文人 济南有哪些文人墨客 你认识几位呢
济南十大文人名单如下:于慎行、李攀龙、张养浩、李开先、周永年、边贡、张起岩、李清照、马国翰、辛弃疾,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讽刺人性的语句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如果您想了解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鲁迅先生讽刺人性的语句、鲁迅先生一生有几个妻子、鲁迅为什么要改自己名字、鲁迅为什么移出教科书、鲁迅为什么到日本去留学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怎么样了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并没有记载其后续的情况,关于其结局,存在多种猜测。如果您想了解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怎么样了、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写入本纪、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将军辩护、司马迁为什么受宫刑、司马迁为什么入狱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仓颉为什么能造出汉字 仓颉为什么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如果您想了解仓颉为什么能造出汉字、仓颉为什么被尊奉为文祖仓颉、仓颉为什么叫仓颉、仓颉为什么是四只眼睛、仓颉为什么想发明新的记事方法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传》 施耐庵为什么丑化姓潘的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并没有把女人写得都不堪,比如扈三娘、孙二娘等都是有勇有谋的女性形象。如果您想了解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传》、施耐庵为什么丑化姓潘的、施耐庵为什么不写方腊、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招安、施耐庵为什么喜欢武松、施耐庵为什么把女人都写的那么不堪、施耐庵为什么把人都写死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林徽因为什么不是民国四大才女 林徽因为什么没有嫁给徐志摩
林徽因被称为“先生”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学上的杰出成就和为中国建筑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果您想了解林徽因为什么不是民国四大才女、林徽因为什么没有嫁给徐志摩、林徽因为什么只活了51岁、林徽因为什么会让男人着迷、林徽因为什么称之为先生、林徽因为什么要改名、林徽因为什么会学建筑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季羡林为什么六岁离家 季羡林为什么不回老家
季羡林六岁离家,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变故。如果您想了解季羡林为什么六岁离家、季羡林为什么不回老家、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季羡林为什么要写牛棚杂志、季羡林为什么写《一条老狗》、季羡林为什么会那么多语言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南怀瑾为什么到台湾 南怀瑾为什么要娶二房
南怀瑾到台湾的原因是因为他当时在大陆的处境变得困难,于是他选择避居台湾。如果您想了解南怀瑾为什么到台湾、南怀瑾为什么要娶二房、南怀瑾为什么不提倡站桩、南怀瑾为什么不建议读易经、南怀瑾为什么会有中阴身、南怀瑾为什么吃那么少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孔子为什么姓子
孔子恶紫夺朱,主要是因为厌恶紫色这种邪能乱正的颜色,厌恶用郑声、利口等偏离正统的事物来颠覆国家。如果您想了解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孔子为什么姓子、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孔子为什么叫孔老二、孔子为什么会恶紫夺朱、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 曹雪芹为什么被抄家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曹雪芹仍坚持创作《红楼梦》。这种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让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成功。如果您想了解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被抄家、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出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不考科举、曹雪芹为什么是女名、曹雪芹为什么号雪芹、曹雪芹为什么不能重振家族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朱熹为什么会遭到后世的谩骂 朱熹为什么晚节不保
朱熹作为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您想了解朱熹为什么会遭到后世的谩骂、朱熹为什么晚节不保、朱熹为什么被说为是历史上最无耻的伪君子、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王实甫为什么不是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为什么写西厢记
王实甫被称为花间美人,是因为他的杂剧作品注重遣词造句,音律优美,语言生动,文辞绮丽,给人以花间美人般的感觉。如果您想了解王实甫为什么不是元曲四大家、王实甫为什么写西厢记、王实甫为什么被称为花间美人、王实甫为什么改编莺莺传、王实甫为什么被称为文采派代表人物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曾国藩为什么是半个圣人 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
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是因为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他的成就和贡献并不完全符合圣人标准。如果您想了解曾国藩为什么是半个圣人、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曾国藩为什么不推翻清朝、曾国藩为什么要屠城、曾国藩为什么没有封王、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为什么恨洪秀全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白朴为什么写梧桐雨 白朴为什么拒绝出仕
白朴之所以被评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是因为他描写的爱情故事,与同领域人相比,语言雍雅华贵,绚丽多彩。如果您想了解白朴为什么写梧桐雨、白朴为什么拒绝出仕、白朴为什么号兰谷、白朴为什么要写墙头马上、白朴为什么要改编白居易诗词、白朴为什么被评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为什么是民族英雄
岳飞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在抗金战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成就。如果您想了解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岳飞为什么是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不反抗、岳飞为什么叫鄂王、岳飞为什么被取消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字鹏举、岳飞为什么又叫武穆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关汉卿为什么写窦娥冤 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在西方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您想了解关汉卿为什么写窦娥冤、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为什么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梨园领袖、关汉卿为什么伟大、关汉卿为什么被杀、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本色派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世界十大文豪排名 世界著名文学家排行榜 世界文坛泰斗有哪些
世界十大文豪名单如下:荷马(诗人)、歌德、但丁、维克多·雨果、威廉·莎士比亚、拜伦、鲁迅、托尔斯泰、泰戈尔、马克西姆·高尔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 中国当代诗人排名 中国当代最杰出诗人有哪些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名单如下:洛夫、卞之琳、余光中、郭路生、厉声教、席慕蓉、汪国真、舒婷、北岛、顾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 近现代诗人排行榜 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名单如下:黄遵宪、柳亚子、秋瑾、徐志摩、林徽因、闻一多、戴望舒、冯至、李金发、艾青,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排名 现代文学十大家都有谁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名单如下:郭沫若、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曹禺、朱自清、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 中国历史上文学家排名 古代杰出文学家盘点
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名单如下:司马迁、屈原、庄子、班固、曹植、陶渊明、韩愈、杜甫、李白、苏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初中语文必背的十大古代词人 中考必考诗人盘点 中学重点诗词作者有哪些
中考十大必背的古代诗人名单如下:陶渊明、王维、王勃、李白、李贺、杜甫、柳永、苏轼、杜牧、李商隐,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 古代诗人写诗数量排名 现存诗作最多的是谁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名单如下:爱新觉罗·弘历、杨万里、陆游、刘克庄、白居易、赵蕃、苏轼、梅尧臣、方回、黄庭坚,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元代诗人排名前十 元朝诗人代表人物 代著名诗人排行榜
元代诗人排名前十名单如下:王冕、马致远、虞集、揭傒斯、杨载、杨维桢、范梈、耶律楚材、张养浩、黄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宋代诗人排名前十 宋代诗人排名 宋朝十大著名诗人
宋代诗人排名前十名单如下:苏轼、黄庭坚、陆游、王安石、欧阳修、文天祥、范成大、杨万里、梅尧臣、陈师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唐代诗人排名前十 唐代著名诗人排名 唐朝十大诗人排行榜
唐朝十大著名诗人名单如下: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李商隐、杜牧、李贺、王昌龄,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 古代文人居士大全 号居士的诗人有哪些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名单如下:李清照(易安居士)、苏轼(东坡居士)、李白(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范成大(石湖居士)、朱淑真(幽栖居士)、唐寅(六如居士)、蒲松龄(柳泉居士)、王安石(半山居士),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盘点南宋四大家 南宋中兴四大家分别是哪四位
南宋四大家名单如下: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姜夔、陈与义,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汉赋四大家 中国汉赋史上的代表人物 司马相如上榜
汉赋四大家名单如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最为著名的散文家 耳熟能详的唐宋文人
唐宋八大家名单如下: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排名榜 中国的学界泰斗有哪些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名单如下: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冯友兰、钱钟书、陈寅恪、黄侃、辜鸿铭、刘师培、钱穆,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作家
  • 诗人
  • 翻译家
  • 国学大师
  • 学者
  • 元曲家
  • 艺术家
  • 演说家
  • 才女
  • 才子
  • 茶学家
  • 经济学家
  • 设计师
  • 管理学家
  • 谋士
  • 科学家
  • 美食家
  • 富豪人物
  • 明星艺人
  • 文人
  • 文化名人
  • 热门文章
  • 江苏十大文人
  • 重庆十大文人
  • 江西十大文人
  • 新疆十大文人
  •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
  •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
  • 福建十大文人
  • 山东十大文人
  • 浙江十大文人
  • 宋代诗人前十
  • 海南十大文人
  • 河北十大文人
  • 厦门十大文人
  • 安徽十大文人
  • 苏州十大文人
  • 热门词条
  • 1
    王佐
  • 2
    蔡襄
  • 3
    仓央嘉措
  • 4
    严文井
  • 5
    韩嘉川
  • 6
    张问仁
  • 7
    杨梓
  • 8
    潘安
  • 9
    章士钊
  • 10
    张衡
  • 11
    戴尔·卡耐基
  • 12
    鲁迅
  • 13
    范仲淹
  • 14
    铁依甫江·艾里耶夫
  • 15
    左思
  • 16
    孔庆东
  • 17
    萧红
  • 18
    陶渊明
  • 19
    毕淑敏
  • 20
    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