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年,写作悲剧《印度君主米斯纳尔》。
1833年,创作第一个短篇故事《明斯先生和他的表弟》,投寄《每月杂志》,立即被采用,受到极大的鼓舞。
1836年,2月8日,《博兹特写集》第一辑出版。3月31日,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由查普曼与霍尔出版社开始逐月分段出版。12月17日,《博兹特写集》第二辑出版。
1837年1月1日,主编的月刊《本特莱杂志》第一期出版。11月17日,《匹克威克外传》单行本出版。
1838年,分段出版《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1月9日,《奥利弗·特威斯特》(雾都孤儿)单行本出版。
1840年起,主编的文学周刊《汉弗莱老爷之钟》分期出版。
1842年至1852年,先后出版《游美札记》《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颂歌》《教堂钟声》《炉边蟋蟀》《意大利风情》《董贝父子》《人生的战斗》《着魔的人》《大卫·科波菲尔》《家常话》《儿童英国史》《荒凉山庄》。
1854年,《艰难时世》在《家常话》上连载,同年出单行本。
1856年,导演并演出柯林斯的戏剧《冰海深处》,同年,与柯林斯合作的《两个懒学徒漫游记》在《家常话》上刊出。
1858年,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各地举行首次巡回朗诵表演。
1859年至1866年,主编的文学周刊《一年四季》第一期出刊,创刊号上开始连载《双城记》《非旅行推销商札记》《此路不通》。
1870年6月9日,病逝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博兹札记》《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贝》《老古玩店》《圣诞颂歌》《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等
狄更斯的文学成就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1908年林纾与魏易同译了《块肉余生述》(即《大卫·科波菲尔》)、《贼史》(即《奥列佛·特维斯特》)和《孝女耐儿传》(即《老古玩店》)。此后,又陆续翻译出版了狄更斯的多种重要作品。狄更斯在创作中表现的人道主义与社会批判精神以及艺术技巧,对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狄更斯的后期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创作主题的不断深化、技艺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远大前程》可以视为《大卫·科波菲尔》的负面,但探讨人生道路方面更有现实性和警世性,而作者早年的乐观态度明显减少。主人公匹普也是孤儿,但经不起环境的诱惑丧失了原有的淳朴天性,经历严酷的磨难后才幡然悔悟,重新生活,整个小说在结构上也更精练。
他反映生活广泛、多样,开掘深而有力。他不采用说教或概念化的方式表现他的倾向性,而往往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激发读者的愤慨、憎恨、同情和热爱。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有鲜明的个性。他善于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用他们习惯的动作、姿势和用语等揭示他们的内心生活和思想面貌。他还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生动的人民的语言,以人物特有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性格。
狄更斯的创作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气息,他所描写的事物似乎也都是有某种能与人物的感情、气质相契合的“灵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狄更斯“对社会生活一切最重大的问题的‘集中注意’”,强调狄更斯“那颗诗人的心……永远和穷苦不幸的人在一起。”(德国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弗朗茨·梅林评)
狄更斯不仅是一位反映了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评)
狄更斯是英国小资产阶级的痛苦、爱好和仇恨的伟大表现者,他是一个温和的诗人,善于缓和、平衡他的创作里的尖锐刺人的因素。(前苏联文艺评论家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评)
狄更斯从来不曾把自己看作革命者,然而他肯定是一个革命者。他对众议院的毫无缓和余地的蔑视……从未动摇过。不过在《艰难时世》中,他就公开地背离了民主,而采取了卡莱尔和罗斯金的理想化的保守主义,认为贵族是人民的主人和上级,同时也是人民和上帝的公仆。(爱尔兰现实主义剧作家乔治·萧伯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