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8月,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于10月回乡休养。
1927年,病情加剧至全身瘫痪,开始创作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中篇小说。
1930年至1932年,开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二部,于1933年5月,完成创作。
1934年4月,发表文学评论《争取语言的纯洁》,同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1935年5月,参与编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剧本。
1936年,完成《柯察金的幸福》的创作。
1936年12月26日(一说22日),病逝,年仅32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柯察金的幸福》《争取语言的纯洁》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形象地为青年一代阐述了共产主义理想,以及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的人生。书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自白反映了一名勇敢坚强的共产主义者的人生观。20世纪30年代,苏联人怀着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期望和憧憬掀起了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这种时代呼唤了一大批具有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的人物。奥斯特洛夫斯基深刻地理解时代的要求和精神,创作出保尔·柯察金这位符合时代的呼唤和时代的精神的英雄人物。保尔·柯察金就是他同时代青年的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不但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精神,也符合20世纪30年代苏联人民对人生的审美追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再现了当代苏联人民的信念、理想和情操,描绘了苏联人民在那个时代的奋斗精神和忘我的劳动热情。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优秀的作家,有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作家旸晟评)
奥斯特洛夫斯基只活到32岁,他英勇斗争的一生,与保尔·柯察金的经历交织在一起,很难把这两者分开。(甘肃政法大学副教授高晓春评)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里包含着苏联的文学中的奇妙的革新成绩的精华。(丹麦作家马丁·尼克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