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2月,因突发猩红热丧失了视觉和听觉。
1887年3月3日,开始向安妮·莎莉文学习美式手语。
1903年3月,创作自传《我的一生》。次年,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成为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1908年7月,出版文集《我感知的神奇世界》。
1909年春,加入马萨诸塞州社会党。
1918年1月,出版文集《走出黑暗》,该作是一组充满社会主义思想的文章。
1927年10月,出版自传《我的信仰》,讲述作者信仰的斯维登堡思想。
1929年春,自传《中流》出版,讲述作者大学毕业后的生活。
1933年,发表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938年春,出版自传《海伦·凯勒日记》。
1955年6月,获得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女性。12月,出版传记《我的老师》。
1964年9月,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
《我感知的神奇世界》《走出黑暗》《我的人生秘诀》《中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日记》《我的老师》《我的生活》等
海伦·凯勒的首部作品《我的生活》一经发布,便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马克·吐温等文学巨匠称其为‘世界文学中独一无二的瑰宝’。这部作品历经数百年,版本繁多,已超过百种,并被译成多种语言,远销海外。
美国《时代周刊》称赞海伦·凯勒的标志性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伟大经历与朴素叙述的完美结合,而凯勒本人也被视为人类意志力量的伟大象征。2020年4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被纳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海伦·凯勒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号召全世界人民向她学习。1953年,反映海伦·凯勒生活和工作的纪录片《不可征服的人》在美国上映,引起巨大反响。她去世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被后人永远载入了史册。
海伦·凯勒在创作时,倾向于以温柔的笔触描绘生活,穿插着真挚的内心独白。她的自传里,诸如“明媚春光透过金银花藤蔓在门廊上洒落我脸庞”、“你可曾体验过浓雾笼罩的大海航行”、“她引领我认识真理,赋予我光明与爱”等深情的话语屡见不鲜。此外,她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是建立在假设与想象之上,寄托了她对重见光明的深切渴望,以及对重新探索与塑造世界的美好憧憬。由此可见,诗意与浪漫构成了她创作风格的鲜明特色与重要元素。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比利时评论家乔其特·雷布兰克:海伦·凯勒是一个让我们自豪与羞愧的名字,她应该得到永世流传,以对我们的生命给予最必要的提醒。
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海伦·凯勒是人类意志的伟大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