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处女作《天麻的故事》发表于《战斗报》。
1997年,发表中篇小说《年月日》,开始引起文坛关注。
1998年,发表长篇小说《日光流年》。
1999年,发表中篇小说《金莲,你好》。
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坚硬如水》。
2003年,发表长篇小说《受活》,引起文坛广泛关注。
2006年,发表长篇小说《丁庄梦》,开始扬名海外。
2008年,发表长篇小说《风雅颂》,引起广泛争议。
2011年,长篇小说《四书》在港台地区出版。
2013年,出版长篇小说《炸裂志》。
2016年,出版长篇小说《日熄》。
2020年6月,出版散文集《她们》。
2021年3月,发表长篇小说《中原》。
《受活》《日光流年》《坚硬如水》《情感狱》《最后一名女知青》《生死晶黄》《金莲,你好》《丁庄梦》《风雅颂》《四书》《炸裂志》《日熄》《心经》《中原》等
《年月日》《黄金洞》《乡里故事》《和平寓言》《朝着天堂走》《欢乐家园》《朝着东南走》《耙耧天歌》《走过乡村》等
阎连科在创作中摒弃固有真实生活的表面逻辑关系,去探求一种不存在的真实、看不见的真实、被真实掩盖的真实。神实主义疏远于通行的现实主义,它与现实的联系不是生活的直接因果,而更多地是仰仗于人的灵魂、精神(现实的精神和事物内部关系与入的联系)和创作者在现实基础上的特殊臆思。有一说一不是它抵达真实和现实的桥梁。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现实土壤上的想象、寓言、神话、传说、梦境、幻想、魔变、移植等等,都是神实主义通过真实和现实的手法和渠道。神”即神秘、神奇,具体到。创作中就是荒诞、寓言、魔幻等技巧,是达到“实”的“桥梁”;“实”即存在彼岸的新的现实和新的真实。阎连科的“神实主义”创作总是描写特定人群在特定环境下的现实生活,他的许多作品都会介入历史和现实,通过“神”探求“实”,由故事内容的荒诞性和寓言性揭示现实的生活真实;“神实主义”借鉴和吸收魔幻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夸张、荒诞、寓言等手法,将小说情节夸张到极致。
1996年,凭借《黄金洞》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2000年,凭借《年月日》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2005年,凭借《受活》获得第二届鼎钧双年文学奖和第三届老舍文学奖。
2013年,凭借《四书》获得卡夫卡文学奖。
2015年,凭借《受活》获得日本twitter文学奖。
2019年,凭借《道长》获得第六届汪曾祺文学奖。
2020年,获得第七届纽曼华语文学奖。
2021年,获得皇家文学学会国际作家终身荣誉奖。
中国作家阎连科跻身于大文豪的圣坛绰绰有余。没有人像他那样以小说的形式高屋建瓴地把握社会,其作品具有惊人的震撼力,作品中呈现出摧枯拉朽有时令人绝望的幽默。(法国《世界报》评)
阎连科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很像赫拉巴尔在捷克斯洛伐克,他们都对社会进行内部观察,在官方的灰色地带中徘徊。无论从文学还是经历,阎连科都实至名归。他有着犀利的讽刺和对现实的观察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拥有面对现实的勇气。这和卡夫卡的创作精神一样。(弗兰兹·卡夫卡协会评)
阎连科对人性深刻的揭示,他的隐喻的深度,对中国当下现实的思考,以及他的独特的想象力和结构虚构能力,都对日本人形成一种冲击力。(日本国立东北大学教师、诗人田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