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1828年,受到一些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诗歌和法国启蒙作家著作的影响。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在农村的生活是他创作的重大素材,农村生活促成他写成了《狄康卡近乡夜话》《马车》《死魂灵》等与农村有关的作品。
1828年,写成了田园诗《汉斯·丘赫尔加坚》的手稿,这是他的处女作。
1829年,发表了《汉斯·丘赫尔加坚》这一长诗,用的是真名。这首长诗使他登上了俄国文坛。
1830年春,《祖国纪事》杂志正式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圣约翰节前夜》。
1831年5月,同仰慕已久的普希金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为其走上文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1831年至1832年间,果戈理相继出版了《狄康卡近乡夜话》第一、二部,作品给他带来巨大声誉。
1835年春季,出版了喜剧剧本《三等弗拉基米尔勋章》和《婚事》,并开始迷恋喜剧创作。同年,相继出版的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和《小品集》,迈出了创作的新步伐,标志着其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和跨越。
1835年,写出剧本《结婚》。
1836年,正式发表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1842年5月,正式出版小说《死魂灵》,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1852年3月4日,在莫斯科辞世。
《汉斯·丘赫尔加坚》《圣约翰节前夜》《三等弗拉基米尔勋章》《婚事》《密尔格拉得》《小品集》《钦差大臣》《死魂灵》等
果戈理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与普希金的创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俄国文学中自然派的创始者。以其创作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和讽刺倾向。他对俄国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尤其显著,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德林、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创作的重要影响,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期。
果戈理对中国作家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他的文学以“嬉笑怒骂”的艺术风格及其深刻的思想性在五四前夕进入中国,受到中国作家的热诚欢迎。鲁迅、张天翼、沙汀、艾芜、老舍、陈白尘、赵树理、孙犁等现代作家,都曾经从果戈理的创作中汲取了营养。在日本留学时,鲁迅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1918年,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就曾借鉴了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张天翼的创作不管在题材上,还是在创作风格方面,都可以找到比较明显的果戈理式的痕迹。
在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运用了夸张与讽刺的表现方式,来揭示没有人性的社会制度对人性的迫害,从而也是对针建官僚人压人观象的反映。果戈理的‘含泪的笑”是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他在嘲笑现实中的种种丑恶现象的同时。他是在为俄国社会的苦难而悲伤,那是作者通过文学的方式,在审视社会与制度的黑暗,他想通过对作品中人物与事件的“笑“,来反衬俄国社会的黑暗,来为其进行悲伤,笑中带泪,以笑当哭,这是果戈理讽刺艺术中的最重要的特性。
果戈理的狂欢化传统所改变的是文学内在的和外在的双重世界,是一种文学的双向“重构”。他将其生命关怀和灵魂关怀的独特理念写进了小说中,通过对被得堡以及俄岁斯外省生活的叙写,对形形色色俄罗斯人的报述,使它们成为表现俄罗斯宗法社会民族性庸俗和集体性荒谬,表现俄罗斯文化宗教精神的经典;就文学的外在世界而言,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审美形态——以其独有的外在的幽默、讽刺、夸张、变形等为表现的“怪诞现实主义”。两者互为里表,相互映衬,共同营构了一个充满狂欢化的艺术世界。
果戈理是俄国散文之父。(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评)
在俄罗斯的文学中再也没有比果戈理更难以理解的人物,无论读者向那口井里看得多么深,也永远看不到底。(俄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罗赞诺夫)
果戈理拥有着强大而崇高的非凡的才能。他是文坛的盟主。他站在普希金所遗下的位置上面。(俄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评)